书城亲子智力开发篇
10853400000005

第5章 开发儿童智力的必要性

一、对儿童的作用

(一)儿童智力发展最佳时段的不连续性

根据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大脑在宝宝出生后第5~10个月时发育最快,到第二年末,就基本上完成了它的生长过程。成人的脑细胞大约为140亿左右,其中70%~80%是3周岁以前形成的,5岁儿童的脑量就已达成年人的90%。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智力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50%,4~8岁时又增加30%,8~17岁又获得20%。由此可见,基本智力形成于人生最初的5年且发展最迅速,5岁以前是宝宝早期智力教育的最佳时期。

例如,生理角度上,智慧器官大脑的成熟度在新生婴儿时,大脑重有400克左右;3岁时,脑重量已达1080克;4~5岁则增加到135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1400克的重量。有人说,0岁和5岁有天壤之别,因此,5岁前后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因为大脑发育速度飞快,所以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快,包括语言、逻辑、音乐等等方面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拿语言举例,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连中文都说不好,为什么还要再去学一门语言,别到时候自己的母语学不好,外语也没学会,那岂不是事倍功半了?其实不然,我们上面说的,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很快,快到连我们自己都不敢想像的速度。所以,在这个时候加入一门语言学习将会使他终身受益。国外很多人可以说几国语言,这也是跟小时候的教育有极大关系的。语言是人思维的物质外壳,它调节支配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发展。没有语言的发展,就没有人的心理发展,更谈不上智力发展。1~6岁的儿童是口头语言逐渐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有作为的科学家、艺术大师、文学家等,都有良好的语言训练。如法国的法学家威特、大诗人歌德,都是在5~6岁前接受3~6门语言训练的,在此基础上发掘智力才能成长成才。

所以,智力开发要抓住关键期,父母若能抓住上述各个关键期,分别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你的孩子就很可能在语言方面出类拔萃,总的智商也高人一等。但是,如果错过这个最佳的时期,以后再进行智力开发将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二)儿童的心理特点限制

处于婴幼儿期的孩子,他们的活动多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智力的发展是推动智力的积极发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可以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而促进幼儿智力的良好发展。

(三)儿童发展的需要

没有一定的智力就难以掌握较多的知识。具体讲,没有注意力、观察力、儿童就无法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没有记忆力,知识就无法巩固、保存;没有思维力,就无法对事物有深刻地认识,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没有想像力,就无法创新。所以说,智力不发展,就无法掌握更多的知识。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具有较高的智力。事实证明,只要全面地开发了智力,所有的人都会更具有能力。具有较高智力的儿童今后会表现为具备理解问题、快速思维的能力,能迅速抓住问题的要点。例如,一位有天赋的音乐家,如果同时具备较高的智力,他就会更具有才华,更具有创造性。因此,无论你的宝宝具备怎样的天赋,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在整个儿童发展过程中都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当儿童身心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会产生人际交往的动机。人际交往智能就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们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能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与他人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使人能够了解他人,更好地与他人一起工作。为了更好地增强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开发儿童的人际交往技能即成为必须。

二、对家庭的作用

有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更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

随着中国家庭中独生子女群体的增加和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引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异常重视,家长们从幼儿时期就对其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了。但不少家长由于方法不当,期望值过高,往往“事与愿违”,苦恼不堪。儿童智力开发要掌握方法,不然就是揠苗助长。

其实,家庭对儿童进行智力开发也是一项人力资本投资,而且是一个长期的人力资本投资。这种投资以后会给整个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收益,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收益。

三、对社会的作用

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要求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创造需要手脑并用,即认识能力和操作技能同时发展。由此目标出发,应该从幼年开始,重视在发展智力的活动中,同时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使手脑能力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并发展创造才能。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生产力愈发展,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愈重要,对劳动者具有的科学知识、文化素质要求就更高。未来的社会是一种开放型、动态型、网络型、高效型的社会。社会需要的劳动者,不只是体力型、知识型的人才,而且是智能型即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决策力、创造力的一代新人,故应重视发展儿童的智力开发。

四、对国家和民族的作用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人才,国力的竞争最终还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在当今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包括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智力竞争),谁最早最多地拥有高智能人才,谁就在这场竞争中获胜。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放在了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强儿童智力开发,早出人才,出高智能人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紧迫任务。世界发达国家早就把人口素质和儿童保健提高到战略地位的高度来认识。而决定人口的素质的关键时期不完全在小学、中学、大学,更在儿童的早期。

如果每一个家庭都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地智力开发,那么通过不同代际之间的智力传递,中华民族的民族智慧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性

重视智力开发,古已有之。无论我国还是外国,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一代能比一代更聪明。古代有许多传说和故事,赞美聪明才智,如我国的司马光破缸救儿,文彦博灌水取球,曹冲称象等;西方也有诸如赞美所罗门、伊索聪明和机智的故事。因此,重视智力问题,的确不是一件新鲜事。但是,这个问题在今天变得格外突出,也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科学领域内重大的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是以物理学所说的“加速度”发展的。人类的新知识成倍地增长。我国古代的庄子就曾认识到这个问题。他说:“人之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正确的认识到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学习时间也是有限的,而知识量却在不断增加,两者间形成了矛盾。“日新月异”是一个带夸张性的成语,而现在它的夸张性小多了,人们确实有了日新月异的感受。因此,人们必须有高度的智力和才能,才可以适应这种飞速发展的形势。现代生产不仅要求人们掌握一定的技术,而且具备较高的智力。

总的来说,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都必须经过实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然后去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古时候的人类绝不可能先懂得摩擦生热引起低燃点物质燃烧的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发明了钻木取火。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活动中,人们是根据以往经验所认识到的规律,推测出新的、尚未认识的事物或规律,带有假设性。然后将这种假设通过实验加以证实、改进或否定,成功了就付诸实践。在现代科学加速发展的形势下,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它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对于个人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所以说,现代世界中发生的相互竞争,主要是智力之争。但是在情况相差不多的条件下,胜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智力的高低。达尔文、斯宾塞等进化论者说: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用现代眼光来看,人类的优或劣主要表现在哪里呢?主要是智力上的优或劣。适者或不适者,主要决定于他们的智力能否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在现代世界中,智力发展的程度如何,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国家生存的大问题。也正是这个缘故,许多国家把开发智力作为国策。他们认为,国家的发达水平是与智力的开发水平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