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才艺塑造篇
10853200000014

第14章 怎样培养孩子的应用能力

俗话说“学以致用”,学习知识最终的目的是应用,一个人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才算是人才。很多父母认为只要考试取得优异成绩就能达到学习目的,这是一个不利于孩子将来发展的错误观念,中国的孩子动手能力差的原因也就在基础教育的目的性不科学上。对孩子教育的主要的目的之一应是使孩子应用所学的知识。应用能力包括将所学知识变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和能将自己的思维变成具体成果的能力。有人把前者叫“应用能力”,后者叫“动手能力”,它们是同一整体中互有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儿童时期,正是培养其动手能力的大好时光。这时,孩子的各种技能尤其是动作技能正处于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如果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那么,将来就会有出色的动手操作能力,孩子可以轻松的独立完成实验、检测、探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1.强实践应用能力孩子的表现

(1)能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在理解的同时记住知识的内容,并且准确无误,一点细微的改变,他们都能发现,并且及时指出来。

(2)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现有知识的适用范围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3)对各种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超人的求知欲。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更是实际应用能力较强孩子的明显标志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些孩子总爱问个为什么,这正是体现出孩子的好奇心。

(4)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不生搬硬套。对掌握的知识能做到“举一反三”,随着问题性质的变化,运用不同的知识去解决。

(5)喜欢追寻各种知识的来源,如一个公式或定律是如何总结出来的等。孩子通过“寻根刨底”,弄懂了为什么,他们的求知欲望获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是在“好奇—满足—好奇”的循环之中得到迅速发展的。

(6)常常对所掌握的知识质疑,不盲目地接受知识,而是先用实践验证一下,具有一种只愿接受那些经过自己亲身实践的知识的倾向。

对于应用能力较强或很强的孩子,如经过努力培养和开发,有可能在长大后成为创造发明家或成绩卓著的工程师、建筑师、设计师和利润丰盈的经商者。

2.培养儿童应用能力的方法

(1)首先让儿童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理解知识的意义是应用知识的第一步。许多学生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不知道这些知识讲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既然不理解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当然就更谈不上运用它们了。第二是儿童实践运用能力差,甚至没有应用知识的观念,只是把知识死记硬背而己。因此,培养儿童实践运用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儿童把所学知识的意义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记忆。如何了解儿童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的意义呢?检查的方法是:家长让儿童用自己的语言,不是按照书本中的话,将知识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如果所表达的含义与原义相符,就证明他们基本上掌握了知识的意义。

(2)其次是先用后教:传统的教育方法都是先给儿童讲解某个公式、定律,然后讲例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做。这样学生的思路完全被教师控制住了,学生的心理认识完全进入了“公式—例题—原理”之中,认为学公式、原理就是为了做作业题,而与实际生活无关。要改掉儿童的这个心境,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就要在“用”后教。方法是先提出实际中的问题,让儿童去想,然后教给他(她)解决方法。

例如:要教会儿童求正方形面积的公式,教师就应先拿一块正方形的实物(不只是在黑板上画出)问学生,这个物体的面积是多少呢?或者对学生说,你们家里的四方桌的面积是多少?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针对这个问题去思考。当教师把求面积的公式告诉他们时,他们就能很快地掌握这个公式,而且会应用。

(3)然后是经常让儿童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要针对儿童在学校或家里学过的知识向他们提问,让他们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例如,有个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提高实践运用拼音的能力,让他们回家后,把妈妈说的话用拼音拼出来。放学回家,妈妈见他回来了,就说:“放学了。”孩子马上拼出:“fangxule”。妈妈又说:“真淘气。”孩子又拼:“zhentaoqi”。又如学过了各种面积公式后,就让儿童求见过的各种物体的面积。再如,让儿童写各种应用文、介绍信、感谢信等。

(4)最后是熟能生巧:要想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必须经过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要想“巧”,必须“熟”。儿童只有把知识熟练地掌握了才会灵活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