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才艺塑造篇
10853200000013

第13章 怎样发现孩子的想象能力

有时我们会发觉自己的头脑中有许多奇想不断地浮现出来。这些杂念与想象力都是一种内在浮出来的讯息。许多新的观念和发现,都是由内在浮现出来的。所以心理学家把这种由内浮升出来的臆想,称为一种世界语言或臆想语言,是一种想象力。

现代教育学家的共同看法是要重视想象力。因为它确实能引发孩子活泼的创意和灵感。例如许多小学校采取借诗作画的教学活动。孩子在读过一首诗之后,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内在世界的影像。或者有些学校使用神往的方式,让孩子想象自己就是某种动物或对象,写出自己的感受。

1.孩子超常想象力的表现

(1)能够自己编故事,而且故事有较强的逻辑性,结构完整,已能正确地形容和比喻。例如,有的儿童在作文中写到:“肥壮的玉米秆上挂着红缨缨的棒,像千百杆红枪立在青纱帐里。”“山上的小鸟为我们唱着歌,在欢迎我们到来。”等。

(2)能画想象丰富的画和制作富有创造力的科技样品。

(3)有较强的有目的的想象能力。能够有目的地、完整地想象出事物的形象。在进行想象时,他们已完全不用依靠具体材料,可以仅凭借语言的描述想象。一个想象力很强的儿童,可以按照成人的语言(或图画)描述出他从未见过的东西。

(4)能进行具有现实性的创造想象。想象力超常的儿童可以有目的地创造出许多别出心裁的东西,将幻想变得有现实性。他们已不是简单地再现;而是创造性地想象出新的形象了。

2.怎样测试孩子的想象能力

判断孩子是否具有空间想象能力的优势,可以通过下面拟定的12个测试项目进行。每项都有A、B、C、D四种答案,供你选择,A为很符合你孩子的情况,得4分;B为比较符合得3分;C为有点符合得2分,D为不符合得1分。本测验满分为48分,请你仔细阅读每一题目,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形选择其中一个答案,并统计出总分。

(1)极少有迷失方向的现象:A、B、C、D

(2)从小就喜欢用积木等材料搭拼各种物体:A、B、C、D

(3)特别善于观察:A、B、C、D

(4)在绘画、剪纸、雕塑、舞蹈等艺术活动方面有明显的优势:A、B、C、D

(5)形象思维能力很发达:A、B、C、D

(6)对立体图像(几何)很感兴趣:A、B、C、D

(7)具有很强的好奇心:A、B、C、D

(8)具有广泛的兴趣:A、B、C、D

(9)经常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A、B、C、D

(10)对地理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A、B、C、D

(11)特别喜欢幻想:A、B、C、D

(12)形象记忆能力很强:A、B、C、D

得分与评价:

得分在45~48分,表明具有绝对的空间想象优势;

得分在38~44分,表明具有明显的空间想象优势;

得分在30分以下,表明空间想象能力一般或较差。

具有明显的、优势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孩子,如经过艰辛的努力很可能发展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绘画师、雕塑高手、舞蹈家、创造发明家。

3.怎样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奇想和想象是人类心灵深处所发出的重要而微弱的讯息,如果我们不特别去留心注意它,便无法了解它。当然它也就悄悄地溜走了。奇想和想象是一种直觉经验,如果我们能保持心灵的清静,不受焦虑、惧怕和不安的干扰,它就会源源不绝地提供你生活智慧和精神力量。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奇想和想象,不应加以阻止,相反的,要给予适当的启发。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奇想和想象应列入教导上的重点。因为它使认知与内省结合,发出最聪慧的灵感。心理学家指出:对于孩子想象的启发,不仅能引导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同时也提供了自我了解和创造力的契机。孩子能了解从心灵深处捎来讯息,对其智力发展是很有帮助的。父母只要能欣赏他们想象,分享他的奇想,就会带来良好的发展。

培养想象力最好的教材就是孩子本身,并随时以他们生活作为题材进行教导。当然,也唯有以孩子自己和生活作为教导的题材,教导才会变得生动有趣,对心智发展有益。

小学教师在上作文课时,以“云的自述”或“小鸟的自述”为题让孩子写作文。这类题目对孩子想象力的陶冶具有很高的价值。

对孩子来说,想象自己未来的成功,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动机。一个人若想成功出名就得想象,会促使他发挥创造力去实现心中的目标。

不过,父母必须了解,创造力和成就动机根源来自想象但并非所有的想像都能化为创造力。这里有一个原则必须郑重告诉父母:想象如果与惧怕结合,就会变为强烈的紧张焦虑,对心理健康有害无益。反之,想象若能在悠闲中神驰,配合针对某一待解决的事实,创意就跟着出现。正因为如此,所以必须一直强调不要让孩子的惧怕,培养孩子大胆地去想象。

孩子是在奇想中成长,它可带给孩子们无比的乐趣,提供给他们想象力,同时还引导他们产生探讨和预见的能力。

父母可以对孩子的奇想进行引导。要孩子根据一个情境去想象,并说出感受和体会。孩子想象时要保持轻松、做到专心、不要被打断,要把它当成一个游戏来玩,对孩子比较有益。比如你出这样一个题目:

你想象你是一粒种子,在地上发芽成长。你是什么植物?你在成长过程中对四季的体验怎样?你扎根的体验怎样?你的根、茎、花和叶如何?各有什么体验?你对太阳光的感受如何?对风、雨感觉如何?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棵植物来加以想象。

你站在死山脚下正准备登山,山很陡。接着想象。你走进山林,看到一个很深的地堑,走到深处则见一片火海,旁边坐一睿智的老人。接着做想象。

父母用这种引导性的情境,让孩子接下去做奇想。它往往能引导孩子内心的情感和灼见,并能有助于孩子自我了解。在进行中要让孩子以自然的方式发展他的想象。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恐怖或具有威胁性的主题对于孩子来说,最好避免使用。父母应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机会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