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40岁后要懂的120个养生常识
10852700000064

第64章 小建议:天气闷潮,冠心病患者须防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症状,为心肌缺血、缺氧发出的求救信号,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患者自觉心慌、窒息,有时伴有濒死的感觉。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一定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夏季雨水多,天气闷热,湿度大,人体不易通过出汗来散热,故常感闷热不适。冠心病患者因此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供氧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产生心绞痛。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症状,为心肌缺血、缺氧发出的求救信号,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患者自觉心慌、窒息,有时伴有濒死的感觉。心绞痛常常发生在劳累、饱餐、受寒和情绪激动时,胸骨后突然发生范围不太清楚的闷痛、压榨痛或紧缩感,疼痛向右肩、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射。

心绞痛患者可给予适量镇静剂,如地西泮等,发作期可给予吸氧。一般护理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饮食上应给予高维生素、低热量、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与饮料,禁烟酒,多吃蔬菜和水果。易发心绞痛的患者应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急性发作期间应就地休息,缓解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紧张、焦虑、恐惧情绪,避免各种诱发因素;正确使用心绞痛发作期及预防心绞痛的药物。

气候寒冷的天气或冬春季节,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就会增加。三个与冠心病有关的最优因子为:气温、日变差(相邻两日的日平均气温之差)和平均风速。持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容易发病。此外,在年平均气压高低不同时期亦有显著差别,以气压低时发病高。

在寒冷、潮湿和大风天气,冠心病发病率高是因为寒冷刺激,特别是迎风疾走,易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同时,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管腔持续闭塞,或挤压斑块使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管腔急性堵塞,也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经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气候变化可诱使冠心病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据报道,阿尔卑斯地区在春秋季时,心肌梗塞的病人明显增多。我国山东地区在3~5月份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最高;北京地区,每年的4月和11月是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期。秋末冬初和早春,我国多数地区的大气压、风速、温差都处于极不平衡状态,而变化多端的气候可能导致心脏血管发生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再则寒冷的季节里,常易发生感冒和支气管炎,这一切对患有冠心病的病人都十分不利,常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主要诱因。

冠心病病人在冬春季节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除坚持服用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外,还要备好保健盒、氧气等急救药品;

(2)如频繁发生心绞痛,要及时卧床休息,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3)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户外散步、太极拳、气功等。但遇有骤冷、暴雪、大风等天气变化时,要留在室内活动,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更换衣服被褥、注意保暖;

(4)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尽量少参加社交活动和长途旅行,适当节制性生活。

(5)不吸烟;

(6)只食用少量的牛油、奶油及各种油腻食物,将你习惯食用的肉类量减少,将你食用的肉上脂肪除去,吃烧煮的肉,不要吃油煎的肉;

(7)每周最多只吃三只鸡蛋;

(8)吃大量水果及蔬菜,但饮食要维持平衡均匀;

(9)减少盐的摄食量。摄食盐量低可以降低血压,并且减少发展冠状动脉病的危险;

(10)经常运动。有证据显示,每周做两、三次剧烈运动,可减少得心脏疾病的危险。但由于突然做剧烈运动很危险,必须以渐进的方式来开始实行你的运动计划;

(11)应付精神压力,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可以培养嗜好或通过运动来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12)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

(13)定时检查身体并遵照医嘱;

冠心病的发作与季节和气候有不小的关系。在高发季节里,冠心病患者应注意御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以防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