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40岁后要懂的120个养生常识
10852700000104

第104章 少发怒——怒火最容易伤害身体

生活少不了磕磕绊绊,有些小事你可以一笑而过,但有些事情不是轻易就能平静下来的。有时候你会觉得事事不如意,心烦意乱,甚至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这种效应一旦开始,你想收也难收住,而这一切都是人体健康的“慢性杀手”。40岁后,我们必须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学会忘记烦心事。我们应该乐观地把它作为生活的积累,学会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磨练自己的机会。

人有七情六欲,发火并不是错事,只不过和快乐相比,发怒带来的负面冲击实在太大。就像要定期经身体排毒一样,愤怒也需良好渠道的引导。美国心理学家布伦斯·顿尔说:“正确处理愤怒是心智成熟的表现,只有学会如何愤怒,在其他情感上的承受力才有办法提升。”

中国有句俗话说:“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怒火,起于心,但少不了外在的条件,那就是让人动怒的事。有了令人动怒的事,也并不一定就能燃起怒火,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果。有自制力的人,心胸宽广的人,就不可能心中常燃怒火;缺少自制力的人,喜欢斤斤计较的人,可能无法制怒。

怒火,是一种不良情绪,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曾经有科学家做过一个这样的试验,他先设法使一个人发怒,然后收集这个正在发怒者呼出的气息。他将发怒者的气息装入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一只试验小白鼠放入瓶中观察。不多久,那只小白鼠竟然中毒而死!科学家因此得出结论,当一个人在发怒时,他自身会产生一些毒素,这些毒素能够毒死老鼠,当然也能够对人体自身造成伤害。

不仅如此,据美国最新一期的《心脏病学会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发怒等激烈情绪会诱发心脏系统紊乱,导致心脏猝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地震、战争,甚至世界杯都会增加心脏猝死危险。美国耶鲁大学蕾切尔·兰帕特博士领导了这一研究。新研究旨在探明激烈的情绪变化对心脏系统的危害。兰帕特博士与其同事研究了62名心脏病患者。他们让患者描述最近一次发怒的情况,并用仪器测试心脏系统的稳定程度。结果发现,发怒会使用患者心电稳定度大大降低。

之后,研究人员又对这些患者进行了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目的是了解患者心脏病发作及需要接受治疗的情况。结果显示,容易发怒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比不易发怒者高10倍,一些人甚至因为发怒当即猝死。

兰帕特博士表示,发怒所带来的伤害远远比人们想象得严重。当情绪失控时,怒火会直接扰乱心脏系统,造成心率失常,导致心脏猝死。可以说,发怒是一种要命的“自毁行为”。因此,研究人员建议,人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少发怒。

不发怒,谈何容易,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个人修养,始终保持宽广的胸怀。很多时候,发怒并不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只能徒增烦恼。当你遇到不公平对待时,当你受到别人的歧视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意气用事,如果只会发怒,就可能失去理智,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正确的办法应当是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有效的途径去争取好的结果。对不涉及个人尊严与权利的种种不如意,对他人无意的冒犯,可一笑了之,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有七情六欲,发火不是坏事,只不过和快乐相比,发怒带来的负面冲击实在太大。就像要定期经身体排毒一样,愤怒也需良好渠道的引导。美国心理学家布伦斯·顿尔说:“正确处理愤怒是心智成熟的表现,只有学会如何愤怒,在其他情感上的承受力才有办法提升。”

刚刚辞世的季羡林先生,享年98岁,算是长寿者。季先生的长寿也得益于他一贯的平和心态。季先生是一个传统的儒者的典范,一个有德性的追求和精神境界的人物。他的处世方式是谦和和明澈的,他的气质和风度是温和而自然的。平和和谦逊中其实有儒者的清朗和自然,也有佛家的一份恬淡和平静。季先生对于人生的荣辱沉浮看得很淡,因此,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轻易使他发怒。

正是这种人生态度,使他保持着良好的身体,最终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长寿的人。我们应当学学季先生,做一个平和的人,心胸开阔的人。

因此,在生活工作中,应当少发怒,最好不发怒,以免让怒火烧掉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