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读家训学家教:家长必修的7堂课
10851300000022

第22章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

“家训”

自古宏才博学,用事误者有矣;百家杂说,或有不同,书傥湮灭,后人不见,故未敢轻议之。今指知决纰缪者,略举一两端以为诫。《诗》云:“有唯鸣。”又曰:“雉鸣求其牡。”毛《传》亦曰:“,雌雉声。”又云:

“雉之朝,尚求其雌。”郑玄注《月令》亦云:“雄雉鸣。”潘岳赋曰:“雉唯以朝。”是则混杂其雄雌矣。

——《颜氏家训》

“释义”

自古以来,那些才华横溢,博学多识的人,引用典故发生错误的事是有的;诸子百家的各种学说,或许有所不同,倘若书籍已经失传,后人就无法看到,所以我也不敢随便谈论它们。现在我只说说肯定是绝对错谬的事例,略举一二让你们引以为诫。《诗经》上说:有雉鸣。”“雉鸣求其牡。”《毛诗》也说:“,雌雉声。”,《诗经》上又说:“雉之朝,尚求其雌。”郑玄注解的《月令》也说:“,雄雉鸣。”潘岳的赋却说:“雉以朝。”这就混淆了雌雄二者的区别。

“学家教”

“文如其人”、“做文如做人”,自古以来,人们都强调个人要有良好的修养,这样一来才能写出好文章、把事情办成。《颜氏家训》提出在写文章的时候不可自以为是,或人云亦云。其实,做人也应该这样,应该具备独立的人格,有自主精神。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让他们尽早确立自我意识、自主精神,对日后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道理很简单,家庭的港湾固然可靠、父母卵翼固然温暖,但是孩子终究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只有从小培养好孩子的独立性格,才能为孩子的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1.让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

让孩子有主见是孩子独立、自主的前提。所以,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年纪小就不尊重他们,更不能忽视孩子的意见和心理需求。

公交车上,两个母亲正在聊天,谈论孩子的问题。其中一个说:“昨天我去一个朋友家玩儿。她家的小孩儿看到我来了,非常高兴。孩子刚想和我说话,却被我那位朋友骂到自己的屋里去了。我上前劝阻,谁知道那位朋友说,孩子的作业还没写完呢。”

另一位母亲说:“你这位朋友对孩子要求也太严了吧。这么做,孩子会怎么想?”

“是啊,我就担心,家长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任何事都是自己说了算,将来孩子一定是个没主见的人。”

……

其实,许多家庭都存在这种情况。父母独断专行,孩子有什么想法也不敢对父母说,久而久之,孩子变得畏首畏尾、缺乏主见。在这里,父母需要改变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增加民主的气氛。只有让孩子敞开心扉、自由表达,才能使孩子独立思考、成为有主见的人,而不是父母的跟屁虫。

父母不给孩子自主表达、自主做事的机会,从小的方面说,是感情用事、迷信权威的做法;从大的方面说,则是缺乏眼光的表现。父母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这才是父母情深的表现,也是家庭教育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事实上,孩子就像一片洁白的布,在家庭中会不知不觉地染上色彩。父母的教诲、言行都会被孩子模仿。因此,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表达、展示自我的机会,孩子也会尊重父母,从而在民主的家庭气氛中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对父母来说,想要让孩子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成为有主见的人,必须注意下面两点:

第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给孩子提供表达的机会。孩子想发表意见时,不管觉得这种观点多么天真,甚至是可笑,父母都要耐心、认真听完,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反馈意见。当孩子的看法正确时,父母应该提出表扬,看法错误时,应该给孩子讲清楚,而不能横加职责。

第二,孩子发表意见时,父母要对孩子的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不能显示出不关心的样子。这样一来,才能激发孩子的热情,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此外,父母对孩子的问题要认真的回答,还要适当加以引导,让孩子学会思考某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