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
10850500000118

第118章 黄花沟的传说

黄花沟距黄陵县城南1里,每年秋季,野菊花金灿灿盛开满沟,自古有“南谷黄花”之称。群众中也流传着许多与轩辕黄帝有关的传说……

远古时的黄陵,山势平缓,气候温和,沮河水就像一条宽阔的绢带,黄帝率领的华夏部落的就分布在沮水两岸。人们在沮河里捕鱼、西山里打猎、南北原上种地,进行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养。黄帝身为部落联盟首领,却与庶民同甘共苦。他每天不是背起弓箭,带着石球、棍棒去打猎,就是握紧石斧、木耜(sì,音四)去种地。据说黄花沟就是他们最早开发的地方。

用石斧砍倒了树木,用火把野草烧掉,四个人拉着石犁,或者直接用尖状棒和木耜点种。这天,黄帝正在这里点种,耜踩下去,闪了他一下,他以为用力过猛,再试一次,知道下面确实是空的,他继续向下挖,露出来一个大石洞。石洞张着阴森的口,黑咕隆咚不见底,一股凉气冲面而出。有人说这是妖气,里面一定有吃人的妖精。黄帝决心下去为民除妖,周围几个庶民壮着胆子要替黄帝下去。黄帝只是说:“没有什么可怕的,你们不要替我担心。”就手提了石斧、举着火把下洞。几个人只好用绳子把黄帝吊下洞去,再三叮咛,要黄帝小心。黄帝到了洞底,只听得“叮叮咚咚”的滴水声,清脆悦耳,用火把一照,洞顶悬着千万颗水珠,就像夜晚天空的繁星。黄帝举起火把,脚踩碎石,“哗啦哗啦”地向洞里走去。真像是入了迷宫,大洞套小洞,套了18个。黄帝边走边察看,终于走完这18个洞。啊?最后一个石洞里面是亮的,一条石案上放着一本经书,名叫《阴符经》。黄帝拿起它,看不懂,就带出洞来。百姓庶民以为黄帝得了宝,就一传十,十传百,都说黄帝“空洞得道”。黄帝回到中宫(俗称九龙宫,传说在桥山之巅),反复翻看,还是看不懂,就巡行天下,广拜贤士,拜了72个师傅,最后才在广成子的帮助下,在泰山上找到了人面鸟身的九天玄女,玄女给黄帝讲解《阴符经》,黄帝认真地跟着她学习了5个月,通得天机,终于在冀州之野讨伐了蚩尤,为天下人除了害。

打败蚩尤回到中部,黄帝经常夜深人静时来到黄花沟,站在洞外,侧耳细听水珠滴落的声音。据说,伶伦制乐还参考过这美妙的音响呢!

黄帝一辈子为民造福,乘龙升天后,仍然挂念着天下庶民,思量着要回来看一看。当时正逢数九寒天,到处一片银白。这可急坏了土地神,拿什么来迎接黄帝呀!谁知南谷的野草有灵,一夜间全变成了金灿灿的秋菊,一丛丛一朵朵簇簇拥拥,就像挤挤攘攘的欢迎人群,隆重热烈地迎接着黄帝的驾临。黄帝乘龙回来,看到这一沟的金菊,欣喜得赞叹不已。从此以后,每年冬天“九”里,不管雪落得有多厚,只要扒开雪层,在这里都会看到鲜活活的金菊。人们看到这黄花,就思念起黄帝的功德。

群众这样传唱着:

真金花,“九”里开,

金人把它手里逮。

山上明,川里黑,

金人金马站一堆……

整 理:李延军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