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延寿10年的健康习惯
10850400000124

第124章 药物过敏危害大

有些人在服药后,会有一些不适反应,这是因用药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一类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的异常,无论是过强或过弱,对身体都是不利的,会引起一系列的病变,由药物引起的这种情况就是药物过敏。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

药物过敏在人们日常服药过程中很普遍。有资料显示,6%~30%的病人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住院,而其中6%~10%是药物过敏,大约5%的成人至少对1种药物过敏,而10000个药物过敏中有1例死亡,可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应该忽视了药物过敏这一现象。

由于过敏对身体危害性大,严重者可致死亡,故重视预防有重要的意义,如医生不随便给药,病人不滥用药物,这样,药物反应是可以大大减少的。

⑴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对有过敏性体质者更不可忽视,以免产生严重后果。对有过药物过敏反应者,应注意交叉敏感或多源笥敏感反应的发生。

⑵对所用药物的成分、性能、适应证、禁忌证、副作用、配伍禁忌等应全面熟习掌握,做到不滥用、错用、多用药物。

⑶用药前,首先明确诊断,不要在病情未搞清前,采用多种药物围攻,增加身体负担,以为总有一种药物会产生效用,这样易出现不必要的药物反应。

⑷某些器官有功能障碍时,常对某些药物不能耐受,如患肾病者需慎用重金属药物。

⑸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一些警告症状或不耐受现象,如皮肤瘙痒、红斑或发热等,一旦出现应考虑立即停药。

⑹用药应有计划性,剂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久,并定期观察,特别是应用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等,更应严密观察,经常检查血象等。

⑺凡已发生过敏性药物反应者,都应发给药物禁忌卡,注明致敏药物名称及反应类型,以供复诊时参考。

⑻国家医药管理部门必须加强药政管理。药品在出厂投放市场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把好药品的质量关,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和谐、安全的购药环境。

药物过敏的发生有2个必要因素:过敏体质和与药物的接触,两者缺一不可。过敏体质是遗传决定的,目前,还没有办法改变它。有相当比重的人具有遗传过敏体质,这些人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另一个因素是暴露于致敏药物。并不是所有药物都能引起过敏反应。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称为致敏药物。所以,药物过敏只发生于有过敏体质的人,并且,必须因用药引起。

药物过敏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按程度划分有轻重2种,轻的会出现皮肤红肿瘙痒;严重的出现哮喘、紫癜、过敏性休克,不仅可能损伤肝脏、肾脏及大脑等器官,还会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局部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会危及生命。

鉴于药物反应范围广泛,表现复杂,且多于特异性,要确定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对于药疹的诊断,目前,仍以临床病史为主要依据,再结合皮疹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药物过敏的检查方式主要是实验室检查,发皮肤划痕、皮内试验常以检测患者对青霉素或碘化物有无敏感性,对防止过敏性休克反应有一定价值,但对预防药疹的发生意义不大。体外试验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等已用于致敏原的检测,但仅对部分药物可靠,在有条件情况下可采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专家指出,有些药物过敏,在停药后就可以好转。但也有时候,仅停药是不够的。药物过敏时,患者首先应该多喝些温开水,便于药物尽快排泄,同时要留意身体变化。如果出现较严重的过敏症状,可能需要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改善过敏症状,如服用抗组织胺、收缩血管的药物,或注射皮质激素等。最好是一出现过敏就去医院,避免情况恶化。

治疗药物过敏,如果用传统的控制方法治疗,如激素类、抗组胺类、炎症类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过一段时间病情又会加重,这样反复形成恶性循环,不能做到彻底治愈。

治疗顽固性过敏最有效的措施是寻找出过敏原,但要在常见的过敏原中找到致病因子犹如大海里捞针。最新权威实验证实:过敏人群体内自由基数量比非过敏人群高许多,自由基对人体免疫系统侵害是过敏体质形成的基础,还会直接氧化人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导致细胞膜破裂释放出组织胺,产生过敏反应。因此,改善过敏体质就要清除自由基。

平时用药时,也要谨慎,在使用青霉素、头孢类、氟哌酸等高致敏药物前,必须进行皮试,绝不可因过去不过敏而忽略。此外,曾有过药物过敏史的人,在医生开药前,一定要告知医生。

温馨提示

说起吃药,人们还往往忽视一个问题:吃药时该用多少开水送服。服用盐类泻药、退热药和磺胺类药物等时应多喝些水。服用氢氧化铝凝胶、乐得胃、麦滋林颗粒剂等胃药时不宜多喝水。最好在取药时问问医生,服用该种药物需要喝多少水,或者看看说明书有何禁忌,用正确的方法服用,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