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疯狂的温州商人
10849300000050

第50章 经商必须抛开羊群心理

老实人:做生意需要投资大笔金钱,因此为了保险不能特立独行,要随大流,看到别人做什么能赚钱就做什么。

温州人:要想赚钱就不能走在别人后面,一定要积极创造机会,不能依赖别人提供给自己赚钱的机会,要让自己成为商机的主导者。

真理有时候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经商也不例外。不争先发现商机,跟在别人身后,永远都不会优先占有财富。温州商人是哪里有市场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没市场他们也会去开拓市场,所以,温州商人遍布全国各地。

温州人很早就走出家门去全国各地了,在别人还没有市场意识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各地的市场上等力打拼了。而当其他人开始参与市场时,他们早已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充足的市场经验。他们努力抓住每一个发展机遇,能从“没有市场”处扒出市场,从鲜为人知的经济夹缝中杀出一条生路。

1980年,初中毕业的温州小伙朱张金开始了贩卖领带、袜子的小买卖。后来,他又修过电器、办过针织厂。到了1988年,拥有2.5万元积蓄的朱张金借了19.5万元,让村里出面买下了一家制革厂。

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朱张金的做法,但是在十几年之后,朱张金的制革厂不仅没有败落,反而越做越好,成了中国皮革行业中响当当的龙头企业。他从创业时的2.5万本钱,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拥有了卡森资本金25亿元。

1995年下半年,朱张金又在莫斯科成立了一家卡森公司,公司一成立立即出现了抢购皮衣的风潮,一天能卖出几千件。

随后,朱张金发现光靠卡森自产的皮衣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了,于是卡森在海宁成立了检控中心,由卡森统一提供羊皮、款式、辅料,让海宁的60个皮衣加工厂为它定牌加工。那一年,在俄罗斯共卖出60万件卡森皮衣,卡森净赚了1800万元。

然而,就在海宁老乡纷纷北上与朱张金抢着去俄罗斯卖羊皮衣时,他却转身做起了猪皮生意。当时,国内皮革业一度走低,许多小企业倒闭。于是,卡森就反其道而行,投资了1000万元进行扩大猪皮革生产规模。

很多人对朱张金的另类行为感到分外惊奇,朱张金说,小企业倒闭了,市场份额让出来了,卡森正好可以抢占市场。果然,卡森当年盈利750多万元,比上一年增长6倍。这绝不是朱张金个人的幸运,而是他善于提前发现商机,转换现实的境况。

朱张金曾说:“商机稍纵即逝,如果等每个人都认同的话,就太晚了。”1997年4月,朱张金到香港参加皮革展,他发现展会上中国、韩国、斯洛文尼亚的企业展出的都是猪皮制品,而美、英、德等发达国家企业展出的都是牛皮制品。从香港回来,朱张金认准了牛皮市场比猪皮市场大,于是他宣布要把猪皮生产线停了,上牛皮生产线。

一路上,朱张金毅然的坚持自己的路线,果然在2003年2月,经美国最大的家具经销商的推荐,卡森牛皮革沙发顺利进入了美国白宫。

朱张金洞察市场变化并研究其发展规律,准确地把握了目标和发展方向,引领市场潮流并抢先占据了有利得地位,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他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对经营路线高瞻远瞩。

从“没有市场”处找出市场,在有机会的地方能抓住机会,这是温州商人经商的一种开拓精神。沈阳中旭集团董事长曾昌飚曾说:“哪儿有市场,哪儿就有浙江人;哪儿没有市场,哪儿也更要有浙江人。”对于温州商人来讲,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人多的地方必然竞争激烈,竞争激烈就不能轻松地挣钱。所以,做生意,不能做大多数。要摆脱羊群心理。那怎样才能不做大多数呢?

(1)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别人所不能想到的,做别人所做不到的,那样你的生意就会更加红火。

(2)要有积极地进取心和创造力,发现问题,开辟商机。

(3)要善于发现人们的抱怨和不满,从帮助人们解决困难的角度去思考商机。

历史上每次宏观调控或整体经济环境出现波动时,温州商人往往都能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因为他们洞察力强,往往能够对宏观形势做出准确判断。只有让自己在他人发现商机前就下手才会疯狂赚钱。

疯狂语录:

如果火星人落到地球上被逮到,浙江人会立即请他吃饭,打听火星上有没有生意可做,请他帮忙介绍。

——曾昌飚(沈阳中旭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