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没有坏孩子只有坏方法
10847600000002

第2章 “教育忌语”不要说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爱的结晶,每一个孩子都承载着父母的希望,而且每一位父母都会为了孩子的成长付出自己的全部。可是在孩子长大以后,却会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孩子聪明而且孝顺,有的孩子懂礼貌、尊重长辈,还有一些孩子却步入歧途,甚至学会了撒谎或是偷窃……为什么同样的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是不是父母给他们的爱不一样呢?答案是否定的,每个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他们给孩子的都是最好的东西。问题出在哪里呢?恰恰是出在我们父母对孩子“爱”的方式上。

有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习惯采用严厉的方式,常对孩子进行说教和指责,认为这样的教育会帮助孩子更好认清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规避风险,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家长的不信任,家长对孩子的恶语相向,其实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打击。站在另一个角度上来看,作为孩子来说,最亲密的人对自己恶语相向,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伤害。

什么是教育忌语呢?忌就是禁忌的忌,教育忌语就是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因为教师和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影响很大,有的话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育忌语也可以称为软暴力,即说伤孩子心的话,包括校园歧视、对孩子不理不睬、伤孩子的自尊心等。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妈妈看到孩子手工做得不好,情绪不高,妈妈就说:“儿子,你手工做得很好,你是很有天才分、很有创造力的,我看你是最棒的。”没想到她儿子却说:“妈,你这不是侮辱我吗?全班都知道我做得不好,你还说有天分,弱智的孩子大概才会得到这样的表扬,你以为我听不出来?你是在挖苦我,讽刺我,你太虚伪,你根本不说实话。”妈妈非常的尴尬,没想到孩子会想得这么深刻。

所以要特别注意,我们用表扬的方法引导孩子,表扬要具体,要准确,要及时,否则可能也会伤害孩子。

有一位中国学者去北欧,应邀到一位朋友家做客。在这位朋友家他见到一个5岁的小女孩,这位学者对小女孩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可爱。”没想到不久,小女孩的父亲对这位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孩子,你要向她道歉。”这位学者十分不理解:学者去北欧,应邀到一位朋友家做客。在这位朋友家他见到一个5岁的小女孩,这位学者对小女孩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可爱。没想到不久,小女定的,跟她本人没有关系。所以你这样说她,实际上是说她是因为漂亮才可爱,这对她是一种伤害。如果你觉得因为她的微笑,或者她有礼貌而表扬她,她才乐意,这些才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这位学者听了,非常的感慨。后来他真的向这个孩子道了歉。

实际上小女孩的父亲提出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我们表扬孩子,表扬他的地方要准确。这个准确就是说,不是表扬他的生理的、先天的方面,而是要表扬她的后天努力。

总而言之,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表达方式,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指导,不说伤害孩子的话,要记住一些教育忌语。

不要用侮辱的话指责孩子。批评孩子是正常的,因为对孩子伤害最大的往往不是批评而是轻蔑。如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你是个坏孩子,你的将来没有希望了;当孩子考试不及格的时候,也千万别说:你是个傻孩子,你肯定考不上大学。当孩子做了错事的时候,建议父母要跟孩子讲:你是一个好孩子,我们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但是你这件事做得不对,伤害了别人你要承担责任。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建议父母对孩子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是能学习好的,但是这一次你没考好要找找原因。如果用这样一种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不会在挫折面前倒下,而是会勇敢地、顽强地站起来。

表扬孩子要具体、准确。比方说,对刚刚做完家务的孩子说:你今天的碗刷得很干净,你今天的地扫得很干净;对刚刚结束学习的孩子说:你学习的时候很专心,没有站起来走动,我很高兴!表扬孩子是一门艺术,要注意,及时而具体,表扬聪明不如夸奖努力等等。

家长的无心说教和指责,会带给孩子无尽的打击。

有一个少年犯,在监狱里和管教干部谈话时,哭着说,在很小的时候,他曾经和朋友们去果园玩,很多小朋友开始偷摘果园里的果子,他由于害怕,并没有摘,只是站在旁边看。后来这件事情,被学校发现了,他的妈妈去学校里了解这件事情时,不相信他没有偷摘水果,于是当着同学和老师的面给了他一耳光,并且狠狠骂他小偷!这个孩子难过极了。后来事情真相大白以后,这位粗心的母亲也没有给孩子任何说明。当下一次机会摆在孩子面前时,这位小孩毫不犹豫参加了偷窃,并且有了一帮依靠偷窃为生的“好朋友”。他一次一次犯下错误,偷窃的数目也越来越大,直到被公安机关抓住。

这个孩子回顾自己犯下这么大错误的原因时,念念不忘妈妈那几句话对自己的伤害。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有的时候有些赞美也是要实事求是,不能言过其实:如“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渐渐分辨出你话中含有的水分,于是长大成人后,对他人的称赞也会将信将疑。此外,听惯家长夸大其词赞扬的孩子,在步入社会后往往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

有的时候,家长一席风言风语,给孩子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家长或许不知道这种由语言带来的伤害,比起皮肉上的痛楚,造成的后果要更为严重。因为无法一眼看到内在的伤痕,哪怕这种语言“攻击”停止了,伤害仍会在孩子内心继续存在,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孩子一生。曾经有个孩子在长大后回忆说:“我小的时候特别害怕默写课文,只要写错一字,我的妈妈便会冷嘲热讽,一直到现在,我回忆时,耳边还是当时妈妈的那些话。”

要是你想让孩子的潜力得到展现,想让孩子的才能得以尽情发挥,那么,如果孩子有错,就请你用坦率的态度帮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如果孩子取得进步,就请你用坦率的赞美言辞鼓励他继续努力。把嘲讽一类的字眼统统扔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