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没有坏孩子只有坏方法
10847600000001

第1章 序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教室。中国的成语里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孟母择邻”等词汇,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家长们十分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父母的一言一行决定着孩子的个性。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以身示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引导孩子走向成功,错误的教育方法则使孩子一事无成。孩子最初就似一张白纸,结果会变成怎样,就看教育他的父母采取什么方法。

在今天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人才成了最宝贵的财富,中国的家长们更是望子成龙心切。于是,很多家长精心为孩子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成长和成才的道路。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家长们的用心良苦很可能换来的是孩子成长的事与愿违。这时,很多家长把原因简单地归纳为孩子自身的缺点和局限,觉得自己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已经做到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本分;更有甚者在“不打不成才”的理念下对孩子施以棍棒教育,结果适得其反,孩子离成才的道路越来越远。

溯本求源,问题出在孩子身上,问题的根源则在父母身上。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和缺点,有父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上的原因。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实际上,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孩子、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行为。中国的很多家长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独断专行,忽略孩子的意愿,以自己的标准和偏好作为教育孩子的准绳,包办孩子的一切,而不是审视孩子的内心,不注重他们的天赋和兴趣,更不懂得根据孩子的成长实际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不能适应家长的教育方法,从而造成学业上的失败,更重要的是导致性格上的诸多缺陷,从根本上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发展。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要“因材施教”,同样对于家长而言也是如此。从理论上讲,没有坏孩子,只有坏方法。诚然,由于孩子的智力和心理尚未成熟,自制力和专注力普遍较弱,所以需要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制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家长们要高高在上,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相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要学会弯下腰来与孩子平视,倾听孩子的心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懂得换位思考。总之,只有在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懂得孩子自身特点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地培育孩子。

在本书中,我们将详细分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从多个方面总结出提高孩子积极性的方法,分十个章节加以叙述。这些方法,符合一般的教育规律,注重从心理入手,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又不乏技术和细节上的指导,因而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经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仅以此与天下父母共勉。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父母养育孩子虽有诉说不尽的种种辛苦,但父母也同样应该体谅孩子。他们的人生道路漫长艰辛,父母应该采用最好的教育方法,给孩子一个最好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