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里话
妈妈,现在是不是除了我和爸爸,你就一个人了?
妈妈,你还有其他的朋友吗?你想和他们一起玩吗?
艾米经常半开玩笑地嘲讽自己说:“自从我有了小本,我的每一个句子的开头都是小本。”
“自从有了孩子,孩子就成了我所有句子的主语。”这是所有妈妈的心声。尤其是像艾米这样三十多岁才开始做妈妈的女性,孩子成了她们生活的重心,慢慢地,孩子就成了她们生活的全部。
妈妈们每一天的生活就是围绕孩子开始和进行的:一睁眼,想的是给宝宝做早点吃早饭;抓紧时间,赶紧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全职妈妈利用这一个上午可以做家务、洗衣服,等等。职业女性们呢,虽然坐在办公室,但是心里想的是“宝宝今天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宝宝今天在幼儿园吃了什么?”好不容易挨到把宝宝从幼儿园接回来,妈妈们还要忙晚饭,忙着检查宝宝今天学到了什么,忙着给他读书,忙着哄他睡觉。
艾米一开始过上这样生活的时候,别提有多开心了,用她的话说,“简直就是找到了人生的新意义”。但是,日子久了,她也开始觉得乏味和单调。直到有一天,小本的一句话震惊到了艾米。
艾米今天中午从幼儿园接来了两个孩子,小本和亚历克斯。亚历克斯的妈妈要去看望他生病的奶奶,就把亚历克斯托付给艾米,所以亚历克斯将要在小本的家里度过一个下午的美好时光。两个孩子一起看《西德,科学小子》(Sid, the Science Kid,一部美国动画片),一起搭积木“建”大桥,一起吃点心,过得很快乐。下午五点,亚历克斯准时被他妈妈接走了,小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小伙伴,坐在家里收拾他们一起玩过的积木。
“妈妈,下次亚历克斯的妈妈去看他的奶奶了,我还能邀请他来家里吗?”小本一边收拾玩具,一边问艾米。
“当然可以了,他是你的好朋友嘛!”艾米一边准备晚饭,一边随口应声。
“妈妈,那你的朋友呢?你也可以邀请他们来家里玩啊!我也欢迎的!”小本用一副邀请的表情看着妈妈艾米。
一瞬间,艾米愣愣地站在厨房里,手里还端着刚捣好的土豆泥。
“是啊!我的朋友呢?我也应该邀请他们来我家!”艾米愣在那里,思绪在回忆里迅速搜集有关“朋友”的蛛丝马迹,“我的朋友呢?我曾经也有很多朋友的,我也可以邀请他们来家里聚会!”
“妈妈,妈妈,你怎么了?”小本拉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妈妈,“你也可以邀请你的朋友啊。”
小本随口的一句话震住了艾米。“是的,我的朋友呢?我现在的朋友就只有我的先生杰森和儿子小本了吗?”这个问题整晚上都困扰着艾米。直到孩子睡下,她才向杰森开了口。
“小本今天问我:‘妈妈,你的朋友呢?’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艾米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无助和无奈。
“我以前有朋友,有闺蜜,有同事,也有同学。可是好像这几年他们都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现在我的眼里只有你和小本。”艾米靠在床头翻开自己的相簿,从这些笑得灿烂如花的照片中寻找一些关于朋友的记忆。
“你看这是威廉,我的大学同学,现在他应该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吧?还有这个,这是和我一起长大的安,安和艾米,听着就很像姐妹吧?我也很久没有跟她联系了。还有这个,你看。”艾米的嘴角浮现出淡淡的微笑,带着羡慕,带着安慰。
“我也觉得你应该重新回到朋友中,虽然现在你是个家庭主妇,但是你应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你希望小本有朋友,小本也希望妈妈有朋友啊。”杰森合上相册,对艾米说。
“以前你虽然工作很忙,偶尔也因为辛苦的工作发发牢骚,但是好像在家的时间太长了,会更容易发脾气。小本一点的不如意就让你很难受,是不是因为你的眼里只有小本了。”杰森的关心让艾米觉得很窝心。
“当然,还有你。”夫妻间的这种默契和体谅是艾米在家最大的安慰。“小本不是每个周三的下午要去小朋友家嘛,你就准时去接他吧,有时间给自己放个假。周末的时候,我也可以帮忙啊,我可以在家带一天的小本,你就可以约着安一起逛逛街。”杰森努力想为艾米找点事情做,但是好像能想起来的人和事也就这么几件了。
艾米为了家庭和孩子做出了很大的让步,虽然家庭主妇的生活也让她觉得有另一番充实感,但是,无论艾米做什么,愿意做什么,朋友,是她一生都需要的。从小到大,从年幼无知,到为人父母,我们的都需要朋友的陪伴和支持。
第二天早上,艾米把小本一送到幼儿园就回家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日程表了。周一到周五,所有的早上都要在八点半之前按时把小本送到幼儿园,十二点半准时去接他。周一和周四的早上在家打扫卫生,周三早上去干洗店,周五早上清理家里的小花园,唯一留下来的时间就是周二早上,艾米会在每周二的早上九点去做按摩和美容。真是够忙的!
每周三的下午,小本会和不同的小朋友外出活动,有时候在社区的空地玩,有时候去小朋友家做客,这个活动基本都是我负责的,艾米又获得了一个可以解放的下午。每周四的晚上,社区家长们一起开会,听听讲座,聊聊天。周五的下午,小本要和爷爷奶奶、姑姑他们打电话问好,艾米也会在电话里和家人联络联络。照这么看,艾米能休息的时间也就只有周六——杰森许诺他会在家带一天孩子。
艾米在她自己的日程表上写下了这样的几句话:“每个星期给以前的三个同事、三个朋友发一封问候的邮件。每两个星期和安打一次电话,问问她现在生活得好不好。每个星期给家人发一封邮件,记得附上小本的照片,让大家都开心一下。每个星期都要去参加社区家长联谊会,和更多的爸爸妈妈沟通。”
一个孩子、一个家就够让艾米操心和忙碌的了,现在她又给自己找了这么多事情,真担心她不能照顾好每件事情。有的时候,艾米要做一个“超级妈妈”或者“好妈妈”的伟大愿望给了她很大的、无形的压力。但是杰森好像并不这么认为,看着艾米满满登登的日历,他仿佛看到了以前那个天天在职场战斗的艾米。
艾米渴望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虽然她知道以前的生活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她渴望那种被朋友惦记的美好,渴望被闺蜜打扰的温馨,渴望老同学三五成群地坐在酒吧摇摆一把。有了小本应该是生活给的奖励,而不应该让自己天天满脑子都是这一个黄毛小子。如果有一天小本离开了她,那怎么办?自己岂不是连唯一的朋友都没有了?
“妈妈,你去干什么?妈妈,你今天真好看!”周六的早上,小本拉着艾米问道。
“妈妈去找我的朋友啊。妈妈好看吗?”艾米站在镜子面前照啊照啊的,她已经很久没有穿这样漂亮的套裙了,再配上一条丝巾,完美极了。
“妈妈,你的朋友我认识吗?”小本仰着脑袋问妈妈。
“安,你的阿姨安,你认识的。”小本点点头,“我很久没有见到安阿姨了。上一次我的生日会,她送给我一个很酷的电动车。”
“那,今天你和爸爸一起玩好吗?你们可以在家玩电动玩具,也可以去外面踢球,或者出去一起买牛奶啊,鸡蛋啊,这些日常必需品。好吗?”艾米抱起小本,看着他的大眼睛问道。
“那好吧!我和爸爸在一起!你和你的朋友去玩吧,我和爸爸会去接你的!”小本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学着妈妈每次都会准时接他的样子。
“妈妈,你以后都穿这样的裙子吧,真好看。”小本从妈妈身上滑下来,帮她拉展这条好看的连衣裙。
“妈妈,你要乖啊!我和爸爸去接你,你等我们啊!”小本叮嘱着要出门的妈妈,千万不要乱跑,我们会准时去接你——就像每一次妈妈跟他交待的一样。
杰森抱着小本,站在家门口给艾米挥手再见。这一天他会和小本会怎么度过,杰森还不清楚,也许带孩子踢球会比较容易,但是他明白这一天艾米会过得很快乐。
艾米开着车,奔着和安约好的咖啡厅驶去。
自从艾米在上周六见了安,她的状态好多了,好像也回到了那些挺着肚子朋友们都来看她的日子。艾米开始盼着过周末,盼着能过一天属于自己的星期六。这下苦坏了杰森,每周想着办法、变着花样地带小本过周末。
艾米以前是做管理的,特别善于处理各种各样的活动和工作任务。现在的她更加积极地在社区活动,组织起了“幼儿园妈妈联盟”,把和小本差不多大的孩子的家长——不管是在哪一个幼儿园的——都联络起来在每周四的晚上一起活动。除了利用社区的一些资源请来育儿方面的学者、专家,她还邀请小本的老师凯瑟琳来这里给更多的家长讲解“引读”。艾米就像这个社区的管家,有条不紊地配合每一个妈妈给孩子过生日,一起过节。
“妈妈现在很忙,没有那么多时间冲我发脾气了。”小本看着妈妈在笔记本电脑前给凯瑟琳老师写感谢邮件,嘴里嘟嘟囔囔没个完。
“我以为你会说妈妈没有时间跟你玩了哪。”爸爸杰森抱起小本,捏了一下他的小鼻子。
“不会啊,妈妈还是会带我出去玩,给我讲故事。但是她现在好像不让我学这个学那个了,也不会对我发脾气了。真好!”小本看到妈妈穿着套裙、蹬着高跟鞋走来走去的样子,觉得真是神气。
更重要的是,妈妈现在有很多事情要做,要找安阿姨喝茶,要给朋友发邮件、打电话,要给社区的妈妈们帮忙。这样,妈妈就不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小本的身上,也不会一直用眼睛盯着小本——所以啊,妈妈忙起来也挺好的!
艾米现在更像是一个有着自己事业的“职业妈妈”。一个女人,即使是做家庭主妇,也要把它当做事业来对待和完成。现在再看看艾米贴在冰箱上的那个日程表,眼花缭乱的笔记和大大小小的事情填满了所有的时间空档——跟我们大学的课表差不多了。除了之前所有的安排还在按部就班地进行,艾米的日程表上还多了如下活动:
周一的下午带着小本去邻居贝拉家上烘焙课,艾米学做法式甜品,小本和贝拉家的双胞胎一起玩——虽然这一对双胞胎大小本三岁。
周二的下午带着小本去附近公立小学的声乐队排练,艾米在那里代任钢琴老师,小本就坐在旁边听听歌、唱唱曲。
周三的下午和朋友去距离小镇最近的梅西百货逛逛,趁着小本去小朋友家的时候。
周四的下午和其他的妈妈们一起参加社区的家长联谊活动,爱丽丝的妈妈、亚历克斯的妈妈都被会邀请来听讲座、喝茶。
周五的下午让小本跟爷爷奶奶通过电话问个好,她也会跟杰森的父母一起分享小本在幼儿园和家里的点点滴滴。电话那头,奶奶也会用最慈爱的口吻和语气把杰森的成长故事讲给艾米听。
周六,艾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一天。这一天,虽然不会有杰森偶尔打来的电话,也不会有小本在耳朵边上的吵吵闹闹,但是无论她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她的心里都装着整个家。因为,只有心里有家,眼里有爱,艾米才能彻底地享受这一天的明媚和自由!
儿童心理第十八课:整合支持自己的力量
随着科技的发达,人们社交活动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周围邻居、朋友的直接交流也受到了影响,从天天见面,到偶尔写信,再到即时网络互动,虽然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人需要朋友、需要支持的渴望是不变的。对于家长而言,来自周围环境的社会支持对于家庭的发展尤为重要,是家庭健康运作的基础。尤其对于第一次为人父母的家长们,稳定而高质量的社交支持系统不仅可以让他们得到宝贵的、关于家庭教养的资源和信息,学习到其他父母的育儿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获得在情感上的支持,有对象可以去表达和倾诉自己为人父母的心路历程。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心理学家梅尔森博士(Gail F。Melson)和她的同事对母亲社交网络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Melson, Ladd,&Hsu,1993)。他们招募了69个平均年龄在四岁的孩子以及他们的母亲参与了实验。研究者对母亲的支持网络进行了采访测评,其中包括这些妈妈们的社交圈的大小,以及她们对这些社交支持的满意度。实验者首先让她们提名最多十个“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对你有帮助和支持的人”,并且让她们对每一个获得提名的“支持者”的“支持质量”进行评分,包括联系的频率、发生过的争论、有需要的时候愿意向这个人寻求帮助,等等。
根据这个采访,每位家长会分别得到一个社交支持“数量”和“质量”的得分。同时,这些母亲也会完成一个“家庭教养难度感知”的问卷,探测她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感知到的压力和困惑。同时,实验者让母亲对她们感知到的“家教困难”进行归因,比如“当我很难帮助我的孩子去和其他孩子交朋友的时候,是因为……”“帮助我孩子学习新的技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是因为……”研究者对家长的这些归因总结成三种类型,以孩子的稳定性进行归因(孩子的气质、性格或能力),以自己作为家长的稳定性进行归因(自己的家庭教养能力),以其他不稳定的因素进行归因(运气、特殊的场景等等)。最后,研究者对儿童的同伴接纳程度和他们的认知能力进行了测试。
将这些研究结果以整合的方式联系起来,分析数据显示,家长所报告的“支持者”的数量和质量都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认知能力。如果家长拥有更广泛的社交圈、更高质量的社交网络,那么这种资源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更多能刺激,创造更适合孩子智力发展的社交环境,让孩子拥有更多观察学习的机会。同时,分析数据也显示,支持的质量通过影响家长对家庭教养的“难度”和“归因认知”间接影响了孩子的同伴交往状态。当家长能从外界得到更多支持和帮助时,他们通常能体会到更多的个人幸福,更高的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能胜任家长的责任,同时也对孩子也抱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加温暖的情感。在与“支持者”的交流中,父母可能学会更多关于提升自己育儿能力的方法,从而间接地帮助孩子社交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校的家长会、社区的家庭联谊会、小朋友家长们组织的玩耍时间其实都是建立更多健康有益的社交关系的好机会,不仅能让小朋友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自己家庭之外的社交情境,而且也能帮助家长减轻自己的育儿压力,从而获得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