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国妈妈的26堂育儿课
10846700000012

第12章 这样做,孩子会爱上阅读跟着凯瑟琳老师学《辛德瑞拉》儿童阅读引导

孩子的心里话

爸爸妈妈,不要忘记你们答应过我,睡前给我读故事喔。

我想要你们把故事读得更加引人入胜,就像凯瑟琳老师那样。

小本从学校带来了“召开家长会”的通知。波士顿的幼儿园一般都在春、秋学期开学、结业的时候开家长会,这次的家长会却是在学期中间召开。艾米接过小本带回家的通知,上面赫然写着“如何帮助孩子读书——引读策略家长会”。

原来,小本和小朋友们快四岁了,如何在这个年纪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和阅读兴趣是家长、老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凯瑟琳打算召开一个家长会,为家长们教授她的“引读”妙招,提高孩子们在家的阅读质量。

艾米和杰森带着小本一起参加了在周五晚上举行的“引读”学习会。亚历克斯的爸爸、爱丽丝的爸爸和妈妈都如期而至。以往坐满小朋友的幼儿园,今天迎来了这群大朋友。简单的暖场之后,凯瑟琳老师正式开始今天的家长会。

“引读(leading the read),是为了启发孩子去思考。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可以开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不是让他们停留在两三岁‘看故事’的层面。”凯瑟琳开宗明义地告诉家长,这些孩子可以开始领悟故事的内容了。

“引发孩子们思考是需要家长们的配合的。有张力的语言表达当然是必需的,但家长们更多地要在引发思考上下工夫,找策略(strategy)。”说着,凯瑟琳老师拿出一本《辛德瑞拉》(Cinderella,国内又名《灰姑娘》),她要以这个常见得不能再常见的故事为例,给家长们解读什么是“引读”,怎么去“引读”。

要用“引人入胜”来形容凯瑟琳朗读故事的能力,恐怕显得有些苍白。在她酣畅淋漓的语言中,不要说孩子,连所有的家长都陶醉了。除了流利的讲述(好的阅读其实就是说话,而不是照本宣科),她把辛德瑞拉可恶的继母、两个刻薄的姐姐、博爱的仙女,以及前来帮助她的可爱小动物都模仿得活灵活现。凯瑟琳的语言有一种能让你闭上眼睛想象的冲动,她的讲述颇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家长们的掌声换来了凯瑟琳一句欣慰的“谢谢大家(Thank you)”。

“也许你们不能像我这样去给一个故事配音,但是我相信在座的爸爸妈妈能跟我学习到‘引读’的真谛。在阅读完故事之后,我们可以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这个故事,从兴趣升华到乐趣。”

“引导孩子深入思考,除了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之外,还能在语言的交流中激发和培养孩子们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语言能力的提高能让他们受益终身。引发孩子思考有两种很有效也很简单的方式。第一种方式,你可以问一些固定的问题,比如‘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谁?’‘给你一个机会,你愿意扮演哪一个角色?’‘这个故事里什么让你印象最深刻?’不要小看了这些问题,孩子们的答案恰恰就是他们已有价值观的体现。对于年纪小一点的孩子,这些问题就已经足够了。每一个阅读过的故事多这样问问,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些故事。

“还有一种方式是家长结合故事、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孩子一些有趣的、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让我们首先把辛德瑞拉的故事拆成几个部分。”

凯瑟琳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关键词——做人须友善(being friendly),有他人帮助(gaining support),家人的关系(family relationship),做人要诚实(being honest)。凯瑟琳分别列出了这个故事可以带给孩子们的价值观启发,并且一个接一个地详细解释:

(1)为什么你和妈妈(爸爸)一样都喜欢辛德瑞拉呢?

——因为她对人很好。

“深入引导:辛德瑞拉是如何对人好的?”

——她对所有人都很好。

“深入引导:当继母对她不好的时候呢?”

——即使在继母和两个姐姐为难她的时候,她也依然对她们很友善。

“深入引导:所以我们要一直地对人好,即使别人生气、对你有误会,对吗?”

(2)为什么辛德瑞拉能去舞会呢?

“深入引导:继母把辛德瑞拉关在家里,为什么她还能去参加舞会呢?”

——因为有仙女和老鼠这些小动物的帮助。

“深入引导:对!因为她有别人的帮助,因为她有朋友。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仙女的帮助,没有小老鼠变成马夫的帮助,但是,我们也应该有朋友,有伙伴。(父母还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孩子积极的观点肯定的回馈!)”

()为什么继母百般刁难不让辛德瑞拉去参加舞会呢?

——因为她不喜欢辛德瑞拉。

“深入引导:那么为什么她不喜欢辛德瑞拉呢?她们本来无冤无仇的。”

——因为辛德瑞拉不是她亲生的,她自己的孩子是辛德瑞拉的两个姐姐。

“深入导读:要是换做你是继母,你愿意辛德瑞拉参加舞会吗?(换位思考)”

——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时间。如果孩子说“不愿意”,引导孩子说出理由,比如“因为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王子选中”;如果孩子说“愿意”,引导孩子说出理由,比如“因为即使不是亲生的,辛德瑞拉也依然是她的孩子”。

“深入阅读:如何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是学龄前的孩子比较难面对的。换位思考的能力能培养起孩子的“同理心”,学会站在他人甚至对立面的角度看待同一个事物。让孩子明白,即使是继母也不是万恶的,她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有她的理由的。”

(4)大家看看,一切都回去了,为什么王子还能找到辛德瑞拉呢?

——因为水晶鞋还在辛德瑞拉那里。

“深入导读:面对这个问题,家长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总结出不同的道理。比如“你看,就连安徒生也会犯错,他忘记把水晶鞋带回去了”,让孩子诚恳地面对错误和失误。也可以说“这就是安徒生的精妙之处,他都不舍得把水晶鞋带走,给辛德瑞拉留下了幸福的生活”,让孩子有“连作者都会帮助友善、可爱的辛德瑞拉”的体会。”

短短一篇百余字的小故事,却被凯瑟琳解读出这么多深刻的价值观和道理,而且每一个真谛都出自孩子们自己的理解,每一个真谛都让人受用终身。凯瑟琳强调,“引读”不仅仅是提出问题,更有智慧的总结和升华。(其实,这个故事是波士顿幼儿园的经典幼儿阅读引导课程选用故事,在国内也引起了巨大反响,在网络被广泛流传为《看看中国和美国的老师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训练虽然很有效果,但是不能过多,每天一次或者两天一次就可以了。因为这属于‘精读’的范畴,过量的训练会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抵触,甚至是反感。”凯瑟琳在最后叮嘱父母“糖果虽好吃,但吃多了也会蛀牙”。

艾米和杰森带着震撼,抱着小本从幼儿园出来。

“你喜欢听凯瑟琳讲故事吗?”杰森关切地问小本。

“喜欢啊!每天来幼儿园最期待的就是凯瑟琳讲故事了。不光我喜欢,其他小朋友也很喜欢啊。”今天杰森和艾米着实见识了一下让小本很陶醉的“故事王”的风采。

除了从凯瑟琳那里“偷师”来的“引读”妙招,研究生的课程也总是让我不得不思考国内的儿童阅读现状。我们的家教理论课请来了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UIUC,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教育学院的从事儿童阅读研究的著名教授理查德·安德森(Richard Anderson)为我们做一场讲座,专门介绍他对中、英文世界儿童的阅读对比研究。安德森教授曾经领导UIUC的阅读研究中心利用文本对比等研究方法将中国儿童(~12岁的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和美国儿童的课外阅读量进行了比较和对比,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

在中、美两个普通家庭为孩子提供阅读材料的经济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即中、美两个家庭为各自的孩子投入的课外读物的教育投资基本相同时,美国儿童的阅读量是中国儿童的六倍。

这不禁让来自中国的我显得有些惭愧。一直以来,中国儿童都以“早慧”著称,说话早,认字早,学习超前,任务繁重。那么,为什么中国孩子却在阅读量上远远落在了美国孩子后头?为什么中国孩子引以为豪的“超前学习”却在阅读这个单项上落后了呢?

安德森教授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如果以美国儿童的阅读量作为标准,解读为什么中国孩子会在这方面落后,那么除了教育的差异、个体的差异以外,有三个问题是非常普遍和常见的。第一,中国的家长为孩子们选择的儿童读物过于“超前”。因为孩子说话早、识字早、背书早,所以中国的家长为孩子们选择的读物也都是文字较多、内容较为深入和复杂的故事。四五岁的孩子的课外书基本都以文字为主,殊不知孩子的认知能力是不能逾越的。四五岁的孩子即使认识的字再多,他们对画面的兴趣还是更为强烈。第二,中国家长们更愿意让孩子从阅读中“学习到些内容”,选择“精读”课外书,逐字逐句地教授孩子知识。他们更关心孩子们在短期内获得了什么知识,而不是将侧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中。第三,中国家长陪同孩子阅读的时间远远少于美国家长花费的时间。

安德森教授为中国的爸爸妈妈们给出了可行的改进方案:

首先,应该依照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比如内容简单、适合孩子的语言表达需求、与他们生活有关的故事,以便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中国的爸爸妈妈们不妨试试,领孩子到图书馆、书店去,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想要看的书——只有读他们喜欢的书,孩子们才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其次,中国的爸爸妈妈应该学习学习美国父母,每天固定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阅读。大部分的美国家长都会在孩子晚上睡觉前,给他们读故事,直到孩子上小学。中国的父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教授孩子认字、学知识上,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我们常常听说,中国的父母很辛苦,甚至要陪孩子做家庭作业,但是真正能为孩子读书、读故事的鲜有。其实,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比孩子认了多少字重要得多。

儿童心理第十一课:一起读书,一起进步

近年来,亲子阅读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越来越受广泛关注,成为值得推广的家庭活动。美国政府提倡通过亲子阅读来促进儿童语言、读写能力的发展。首先应该肯定的是,亲子阅读是一种促进亲子互动、建立亲子间愉悦关系的活动。研究者发现,孩子每日睡前读书的质量能极好预测他们的睡眠质量,并与孩子的内瘾问题(焦虑、退缩等)的发生呈负相关,即睡前读书质量越高,孩子的睡眠质量越好,孩子出现内瘾问题的概率越小(Hale, Berger, LeBourgeois,&Brooks-Gunn,2011)。鉴于在前面我们已经探讨了关于“互相反应性适应”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健康适应的重要性,这里我们主要看看近年来研究者发现的亲子阅读对孩子语言发展能力的影响。

荷兰心理学家巴斯(Adriana G。Bus)和她的同事对29项关于亲子读写活动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综述研究(Bus, Van Ijzendoorn,&Pellegrini,1995)。在探索亲子读写活动对儿童语言认知发展的影响中,他们提出了一个核心的发展要素:“萌发中读写能力”(Emergent Literacy)。

“萌发中读写能力”是指儿童从出生起到掌握通常意义的读写能力前,通过与书籍互动而逐渐形成的“读”“写”能力。巴斯之所以在研究中强调亲子阅读与这种“萌发中读写能力”的关系,是因为家长通过故事情节以及文字,用语音的形式传达给孩子,这不仅仅能拓宽孩子对外部世界客观事实性信息的了解,让他们熟悉文字与声音之间的联系,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文学素养。这是一个由口头语言听说能力,向书面语言接受表达能力逐渐转换的过程。通过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积累,孩子能逐渐感知到故事间的相似结构和常见的规律,逐渐理解更加高级和复杂的语法和叙事结构,完成向成熟的读写能力的过渡。

巴斯在研究中发现,学龄前亲子阅读的频率和质量能解释他们孩子“萌发中读写能力”发展中8%的变化。在心理学研究中,这被认为是一个中度到较强的效应量。与此同时,在开始“亲子读写”的年龄与能力发展的关系上,他们也发现了显著的年龄效应:“亲子读写”对孩子语言能力的正效应会随着孩子进入系统的学校学习而逐渐减弱。

在实践层面,亲子阅读的目标之一便是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帮助孩子从“萌发中读写能力”向书面读写能力进行过渡,这是一个具有极大自由发挥空间的过程。例如,在读书之前,家长可以先让孩子翻阅书籍,通过书里的图画让孩子对书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激发他们基于图画对书中故事内容的想象,这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书籍中的信息帮助孩子理解文本内容。

针对“是否可以向孩子重复读相同的书籍”的问题,很多家长选择了“否”;事实上,正是在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才能逐渐把文字的形状与发音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对二者认知的稳定关联。这种关联稳定程度会直接影响孩子在日后识字时的反应速度,即孩子对文字形状和发音结合得越好,他们在日后识字的时候反应得越快。

附美国教育协会推荐读物

1.The Giving Tree by Shel Silverstein《爱心树》谢尔·希尔弗斯坦

2.Little Women by Louisa May Alcott《小妇人》露意莎·梅·奥尔柯特

3.The Wizard of Oz by L。Frank Baum《绿野仙踪》弗兰克·鲍姆

4.Heidi by Johanna Spyri《阿尔卑斯的少女海蒂》约翰娜·施皮里

5.Green Eggs and Ham by Dr。Seuss《绿鸡蛋与火腿》苏思博士

6.T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by Maurice Sendak《野兽家园》莫里斯·桑达克

7.Oh, The Places You'll Go by Dr。Seuss《梦中的地方》苏思博士

8.The Velveteen Rabbit by Margery Williams《绒毛兔》玛格丽·威廉姆斯

9.The Complete tales of Winnie the Pooh by A。A。Milne《维尼熊的故事插图版》米尔恩

10.The Paper Bag Princess by Robert N。Munsch《纸袋里的兔子》罗伯特·莫什

11.Charlotte's Web by E。B。White《夏洛特的网》怀特

12.Hatchet by Gary Paulsen《手斧男孩》盖福·博森

13.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by C。S。Lewis《狮子、女巫和魔衣橱》刘易斯

14.Bridge to Terabithia by Katherine Paterson《仙境之桥》凯瑟琳·彼得森

15.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by Roald Dahl《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怀尔德·达尔

16.A Wrinkle in Time by Madeleine L。Engle《时间的皱纹》玛德林·艾格

17.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 by Laura Ingalls Wilder《草原上的小木屋》罗兰·英格斯·怀德

18.The Secret Garden by Frances Hodgson Burnett《秘密花园》弗朗西斯·哈德森·博内特

19.The Boxcar Children by Gertrude Chandler Warner《大篷车上的孩子》格特鲁德·钱德勒·沃纳

20.The Giver by Lois Lowry《记忆传授人》路易斯·劳瑞

21.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A Children's Story by Roald Dahl《仙桃历险记》罗尔德·达尔

22.Little House in the Big Woods by Laura Ingalls Wilder《大森林里的小木屋》罗兰·英格斯·怀德

23.Matilda by Roald Dahl《玛蒂尔达》罗德·达尔

24.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by C。S。Lewis《纳尼亚传奇》刘易斯

25.Tuck Everlasting by Natalie Babbitt《不老泉》纳塔利·巴比特

26.Anne of Green Gables by Lucy Maud Montgomery《绿山墙的安妮》露西·蒙哥马利

27.Where the Red Fern Grows by Wilson Rawls《红色羊齿草的故乡》威尔森·罗斯

28.The Hobbit by J。R。R。Tolkien《哈比人历险记》托尔金

29.Household tales by Jacob and Wilhelm Grimm《格林童话全集》格林兄弟

30.On Cats by Doris Lessing《特别的猫》多拉丝·莱斯

31.Cuore by Edmondo De Amicis《爱的教育》埃·德亚米契斯

32.A Collection of Fairy tales by Hans Christian Anderson《安徒生童话全集插图版》安徒生

33.Daddy long legs by Jean Webster《长腿叔叔》简·韦伯斯特

34.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by Mark Twain《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

35.Uncle Tom's Cabin by Harriet Beecher Stowe《汤姆叔叔的小屋》比彻·斯托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