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下)
10842400000036

第36章 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事能改变世界——在访华答谢宴会上的祝酒辞

〔美国〕尼克松

演说者理查德·尼克松(1913年~)是美国第37任总统,共和党人。任内积极推行“尼克松主义”,强调以实力为后盾,建立“现实威慑力量”,推行“均势外交”。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25日,尼克松在答谢宴会上发表了这篇祝酒辞。

“精彩演说辞”

总理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我们十分尊贵的客人们:

我们能有机会在贵国作客期间欢迎你和今晚在座的诸位中国客人,感到十分荣幸。

我要代表尼克松夫人和同行的全体正式成员,对你们给予我们的无限盛情的款待,表示深切的感谢。

大家知道,按照我国的习惯,我们的新闻界人士有权代表他们自己讲话,而政府中的人谁也不能代表他们讲话。但是我相信,今晚在座的全体美国新闻界人士都会授予我这一少有的特权来代表他们感谢你和贵国政府给予他们的种种礼遇。

你们已使全世界空前之多的人们得以读到、看到、听到这一历史性访问的情景。

昨天,我们同几亿电视观众一起,看到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奇迹之一——中国的长城。当我在城墙上漫步时,我想到为了建筑这座城墙而付出的牺牲;我想到它所显示的在悠久的历史上始终保持独立的中国人民的决心;我想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长城告诉我们,中国有伟大的历史,建造这个世界奇迹的人民也有伟大的未来。

长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隔开的城墙。但是,它使人们想起,世界上仍然存在着许多把各个国家和人民隔开的城墙。

长城还使人们想起,在几乎一代人的岁月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着一道城墙。

四天以来,我们已经开始了拆除我们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过程。我们开始会谈时就承认我们之间有巨大的分歧,但是我们决心不让这些分歧阻碍我们和平相处。

你们深信你们的制度,我们同样深信我们的制度。我们在这里聚会,并不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我们每一方都有这样的利益,就是维护我们的独立和我们人民的安全;我们每一方都有这样的希望,就是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秩序,具有不同制度和不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可以在其中和平相处,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让历史而不是让战场对他们的不同思想作出判断。

总理先生,你已注意到送我们到这里来的飞机名为“七六年精神号”。就在这个星期,我们美国庆祝了我们的国父乔治·华盛顿的生日,是他领导美国在我们的革命中取得了独立,并担任了我们的第一届总统。

在他任期届满时,他用下面的话向他的同胞告别:“对一切国家恪守信用和正义,同所有的人和平与和睦相处。”

就是本着这种精神——七六年精神,我请大家站起来和我一起举杯,为毛主席,为周总理,为我们两国人民,为我们的孩子们的希望,即我们这一代能给他们留下和平与和睦的遗产,干杯!

“演说辞欣赏”

显然,这是一篇高规格的外交礼仪演说辞,因此,周密、严谨是其必然要求,字斟句酌、礼貌周到是它的必然特点。这不仅仅表现在对待对方,也表现在阐明自己——这一点,在第九个段落中清楚地体现了出来:承认分歧,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和平相处。

外交礼仪演说只有外交辞令是不够的,它同样需要打动人心。尼克松的这篇演说最动人的地方是中间的八个段落,它选择中国最有代表性的长城起兴,表达了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真诚赞美,同时又以之暗示国与国之间的分歧与隔膜,进而表示拆除藩篱、和平相处的心愿和努力。无疑,尼克松用长城这个“道具”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以长城作比喻使演说生动形象了许多,赞美长城则打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