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下)
10841000000018

第18章 “神奇之光”造福人类——1961年激光的发明与应用

(1)激光是一种人造光

1963年,在美国的一家大医院里,一名中年男子躺在洁白的病床上,痛苦地呻吟着。年轻美貌的妻子立在旁边,柔婉地劝慰着他,但这并不能改变他的命运,死神正向他走来。他叫雷斯特,是一名汽车工程师。4年前,他的右肩上长了3个黑色的毒瘤,经手术切除了毒瘤,但不久又复发了,以致他又做了6次手术、3次放射性治疗和多次化学药物治疗。然而,这一切都不能控制病情的恶化,他正濒临死亡。

一天,医生们用了一种神秘的仪器对他进行了照射,一连18天,奇迹出现了,这位垂死的病人竟恢复了健康。医生到底用了什么仪器,作用竟如此神奇?原来是一种被称为“红宝石激光器”的仪器,它发出的红色激光拯救了那位病人的生命。

激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人造光。最初被称为“莱塞”,是英文LASER的音译,意思是“在辐射激发下产生的光放大”。激光技术是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最活跃的科学技术之一,它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齐名,并称为20世纪四大发明。30多年来,以激光器为基础的激光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现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医学、工农业生产、能源动力、通信、信息处理、文化艺术、科研等各个领域,取得了相当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激光被誉为“神奇之光”。

(2)激光与普通光的显著区别

激光和普通光到底有什么显著区别?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呢?

其实,激光的特别之处就是它的辐射从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的任何一种普通光源所发生的光辐射,从而使激光本身具有一种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和科学实践中,都离不开光和发光的光源。比如没有光,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农作物就不会生长,我们就不能吃到粮食和蔬菜。当然,光源也有很多种,如太阳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自然光源,还有白炽灯、日光灯、霓虹灯等人造光源,所有的这些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所发出的光都有一些共同的弱点:一是只能发挥一定范围的照明作用;二是定向性差,也就是说普通光源所发生的光不能集中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发射到很远的距离以外;三是单色性差,即是颜色纯度不高,一般的光源发出的光都是由几种颜色组成的,像太阳光就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7种颜色混合而成,而且其中的红光、蓝光也都不是单纯的红光、蓝光。所以,用普通光进行精密光学仪器测量时,测量的精度和有效范围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激光和普通光完全不同,它具有定向发光、亮度极高、颜色极纯、闪光时间极短等特性。

定向发光。普通光都是向四面八方散开的,因而照射的距离和照明的效果都是很有限的。如果让它朝一个方向传播,需要给光源装一个聚光装置,如探照灯、剧场里的聚光灯、汽车灯、手电筒等。但即使照射效果最好的探照灯,如果你仔细观察也不难发现,它的光源是喇叭形的,光束是扩散的,照射时,开始不到一米的光束,不出几公里就扩大成几十米巨大的而且是非常微弱的光斑了。最好的探照灯发散度只有1度左右。激光器不需要加灯罩之类的聚光装置,它天生就只朝一个方向发射光,光束发散度极小,大约只有0.057度。举例来说吧,月球离我们地球的距离是38.4万公里,如果用直径1米的激光向月球照射,那么在月球表面形成的光斑不会超过2公里,因而可以对月球进行精确测距。假如用方向性最好的探照灯照射月球,其光斑直径至少要有几百公里(实际上探照灯的光是不可能到达月球的)。

亮度极高。绝大多数的普通光源所发出的光都不如太阳的光亮,在太阳光下,彩灯显不出它的绚丽多姿,迷人的焰火也会黯然失色,再也看不出它的魅力。那么,也许就有人说太阳光是世界上最亮的了,其实不然。太阳光如和激光相比,简直是不能同日而语。一支输出功率仅为1毫瓦的氦氖激光器的亮度就比太阳高100倍,而大功率的激光器输出的激光亮度,要比太阳高上百亿到千亿倍,迄今为止,只有氢弹爆炸瞬间的强烈闪光才能勉强与激光相比。这你能想象得出吗?

颜色极纯。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通常所说的红光、蓝光也是由几种相近颜色的光组成的,如红光就包含了0.63~0.73微米范围内各种波长的光。激光器所发出的激光,单色程度非常纯,它比普通光源的单色程度要高出几万倍到几十万倍。

闪光时间极短。在生产和科研中,常常需要闪光时间(激光技术中称为光脉冲宽度)很短的光源,利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变化非常迅速的过程。比如光合作用过程,时间间隔往往只有几皮秒(1皮秒=10<-12>)量级,而过程的每一步就更短了。化学过程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从反应开始到结束,中间每一步时间间隔非常短暂。有闪光时间短的光源便可以利用光谱技术深入了解瞬间变化过程的每一步,以便更好地控制过程的进行方向,提高生产率。普通光源的闪光时间缩短有限,照相机用的闪光灯的闪光时间是千分之一秒左右,而脉冲激光的闪光时间很短,现可以达到6飞秒(1飞秒=10<-15>秒)。

此外,激光还具有输出的波长稳定、相干性好等特点,如利用激光输出波稳定特性做的激光时钟,计时准确度可以达到10<-14>秒,也就是说经历1000万年才差1秒。

激光由于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波长(频率)上的高度集中,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亮、光束最直、颜色最纯、相干性最好、控制时间最短的光源。这些特性都为激光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激光是如何被发现的

知道了激光的特性,我们再来看看它是如何被发现的。

我们还得从阿基米德说起。阿基米德是一个大学问家,他的故事广为流传。他洗澡时发明了称皇冠的办法,大家都不会忘记,但肯定对他想制作武器的事不太熟悉。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的故乡是地中海之滨的一个美丽的地方。相传公元前3世纪时,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人们崇尚科学,讲究文明,生活富庶,安居乐业,到处是一派和平宁静的景象。然而,地中海另一岸的罗马帝国对此十分嫉恨,他们对这块富裕的土地早有侵略之心,可谓是觊觎已久。但由于连年征战,无暇顾及,加之当时时机尚未成熟,所以没有轻举妄动。

聪明的希腊人也深知自己的美丽国土随时都有被侵略的危险,他们居安思危,研究对策。当时的希腊国王也向全国颁布诏书,动员全国人民研究对付入侵的良策。

崇尚科学的希腊人自然把目光投向了科学,希冀科学能够救国。由于阿基米德的家乡就在地中海之滨,是罗马帝国入侵的首当其冲之地,所以,历史的重担落到了阿基米德的肩上。他向家乡的父老许诺,他准备研制一种秘密武器,打败罗马帝国的军队。但他到底用什么样的武器,谁也不知道。

突然有一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地中海上出现了庞大的罗马舰队,向希腊阿基米德的故乡急速驶来,眼见着这块美丽的土地就要遭到侵略者铁蹄的践踏。

有人向阿基米德报告,阿基米德告诉大家都到海边看热闹,他要一个人消灭罗马舰队。人们将信将疑。只见阿基米德骑上一匹快马,飞快地向山上奔去。

再说罗马舰队,浩浩荡荡,气势汹汹,直扑而来。

前面的舰只向指挥官报告,发现岸上有许多人在驻足观看,并没有多少害怕的样子,好像在观看罗马舰队演习似的。指挥官大喜,心想:他们没有丝毫准备,我们一定会大获全胜的。

正在这时,一道强光似利剑划破天空,不一会儿,罗马舰队的木质战船纷纷起火,顷刻间,但见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哭叫声、着火的噼啪声、逃生时的入水声响成一片……

强大的罗马舰队不战自败。

人们顺着强光看去,只见山顶上一面巨大凹形镜子发出耀眼的强光,阿基米德正指挥他的助手在忙碌着。

阿基米德正是用了光武器打败了罗马的舰队。

这个传说虽说很令人兴奋,但却经不起推敲。

18世纪时有一个叫皮埃尔的法国人,也许是受了阿基米德的启发,他也设计了一架“光炮”。它由168块反射镜组成,每一块镜子长15厘米,宽20厘米。这168块镜子加起来的总面积为5万平方厘米左右,相当于一个半径为0.9米的半球面反射镜的面积。

这架光镜所聚集的太阳光,能够使47米远的松木板在几分钟内点着燃烧。但是,如果把松木板再移远一点儿,镜子的数目就得大大增加。如果想在半分钟内把1公里远的松木板烧着的话,这反射镜的半径就得增大到1公里左右。这么大的镜子,不要说在当时技术条件下造不成,就是在今天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的时期也是一件难事。即使是造出了这么大的镜子,也不能在战场上使用,因为只要一发子弹,就能把它打得粉碎。试想一下,阿基米德需要设计多大的镜子才能把敌战船烧着呢?阿基米德的悲哀就在于人根据他的启示只能把镜子做得越来越大。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始终和光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类除了充分利用太阳这个天然的光源外,还发明创造了许多人造光源,从古老的燧木取火、油灯、蜡烛,到如今的各种电灯。但这些都是普通光,重要用途是照明,很难发挥更大的作用。过去由于战争频繁,人们早就幻想用光做武器,并为此进行了巨大努力。

幻想毕竟是幻想,不论怎样煞费苦心,利用太阳光做杀敌武器终究无法实现。激光更是不可想象的事。

当历史发展到1916年时,著名的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受激辐射的理论,这才为激光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激光还是没有发明出来。

后来,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需要,人们开发了新波段,特别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电磁波定向波束,而工程上要求发射电波的天线又不能过大(因为波长越长,所需的天线尺寸越大),只有向短波方向发展。微波波长是无线电波中最短的,所以发展较快。1954年,美国的物理学家汤恩斯等人为获得相干辐射,研制成功了第一架波长为1.25厘米的氨分子气体微波量子放大器Master,它的译音为“脉泽”。1957年,固体微波量子放大器问世了。由于这类器件具有极低噪音、高灵敏度的优点,在远程微波雷达、人造卫星、射电天文学、通信、遥测和遥控等现代科学技术中应用潜力很大。因此,在理论和技术上发展非常迅速,很快从实验室步入实用阶段。由于激光器实际上就是一台光波段的量子放大器,所以微波量子放大器的发明和发展,为激光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物质基础和理论基础都已具备,只要有人将它们结合起来,也许就发明出来了,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1958年,汤恩斯和前苏联学者巴索夫等人提出了把微波量子放大技术扩展到光波波段的理论。时隔两年,1960年7月,美国学者梅曼在实验室试验成功第一台固体红宝石光量子放大器。当时,他用刚玉中掺入铬离子(即红宝石晶体)的晶体作工作物质。梅曼选用这种材料时也曾犹豫过。当时有论文指出,不能指望用红宝石晶体作为激光的工作物质,理由是按它的能级结构和特性,需要的泵浦强度极高,技术上不容易达到。还有的论文指出,红宝石的发光量子效率低,只有1%左右。因而,梅曼也曾考虑采用碱金属蒸气作工作物质,但分析对比后发现这种蒸气作工作物质遇到的难度更大。梅曼在研制微波激射器时用过红宝石晶体,对它的光学特性多少有些了解,所以他决定先采用红宝石晶体试一试,从中了解一下对工作物质的具体要求,再和材料科学家合作研制新的工作物质。

他重新测量了红宝石晶体的量子效率,结果发现不是文献上的1%而是高达75%(后来实验中还达到了100%),他又分析了使红宝石晶体达到能级粒子反转的条件,发现只要有等价于5000K黑体辐射光源泵浦就能使能级粒子反转,而氙灯的色温可以达到8000K。所以,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到。经过这些分析,梅曼坚定地选用了红宝石晶体作他的放大器工作物质。这台放大器所用的泵浦源——脉冲氙灯是螺旋形,红宝石棒直径1厘米,长2厘米,它刚好可以套入螺旋氙灯在红宝石两端的镀银膜,构成谐振腔。这样,第一台激光器就被制造出来了。梅曼接通电源,打开开关,一束耀眼的神奇红光射了出来,梅曼成功了,他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光量子放大器。实际上,光量子放大器就是激光,这种神奇之光被称为“Laser”(Light Amplification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tion),意为辐射受激发射的光放大,其缩写“莱塞”,台湾学术界译为“镭射”。“激光”和“莱塞”是在我国的一种通俗叫法。

事隔一年,中国的科学家们也制造出了激光器。当时正值我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生活极为困难,我国的科学家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缺乏设备的情况下,凭着一腔的爱国热血和聪明才智,制造出了我国的第一台激光器。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当时所使用的物质也是红宝石晶体,直径0.5厘米,长3厘米。所用的泵浦源是直管式脉冲氙灯,不是螺旋式氙灯。设计者认为,用直管式氙灯泵浦工作物质可以得到和螺旋氙灯相同的泵浦效率,但制造工艺更为简单一些。

第一台激光器一出现,立即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相继发明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激光器。1961年氦氖气体激光器问世,1962年出现了镓砷半导体激光器,1963年出现了液体激光器,1965年出现了化学激光器,以后,种种激光器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世。目前,能产生激光的工作物质已有上千种。激光的波段范围不断扩展,长波方向扩展到远红外,与无线电波的毫米波相接,短波方向扩展到紫外至X射线。由于激光具有许多优异特性,各种科学和技术领域纷纷应用激光这个强有力的手段,形成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和应用技术,出现了激光加工、激光检测、激光通信、激光医学、激光化学、激光全息和应用激光技术等等,使激光技术成为现代高科技领域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激光器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用于产生受激发射的工作物质。工作物质可以是固体的,如晶体和玻璃等,也可以是气体,如惰性气体和二氧化碳,还可以是液体。第二部分称为能源激励装置(亦称泵浦源),它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工作物质输入能量,使工作物质处于粒子数反转状态。第三部分称为光学谐振腔,它由两块光学反射镜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工作物质就放置在两块反射镜之间,谐振腔的作用是使工作物质发出的受激光在两块反射镜之间多次往返,从而在腔内形成持续振荡。能量激励装置向工作物质输送能量,使工作物质处于粒子数反转状态,从而产生光的受激发射。开始时,这种受激发射光的强度很弱,由于光学谐振腔的存在,使得在一定方向上的受激光在两个反射镜之间多次往返,多次通过工作物质,激励一部分工作物质发出受激光,即经历一次由受激发射作用所引起的光放大。当往返到足够多的次数,使光的放大程度等于或者大于腔内的各种损耗后,就可以在腔内建立起稳定、持续的相干光振荡,其中一部分振荡光通过一块具有一定透过率的反射镜而输出到腔外,形成我们所需要的激光,这就是激光产生的基本过程。激光器由于工作物质、光激励源的工作方式、工作波长的不同,可以把激光器分为很多种类。常见的有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化学激光器、自由电子激光器等,此外还有染料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X射线激光器等多种激光器。目前,这些激光器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由于激光的神奇特性,所以,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成为名符其实的多面手。

(4)激光成为治疗癌症的生力军

在医学方面:激光用于眼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癌方面都已崭露头角。

人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眼球的组织结构极为精密,一旦发病,范围极小,只在直径30~40微米的小点内,但痛苦却是极大。在治疗眼科疾病的过程中,稍微不小心就容易伤害到周围的正常组织,这就使眼科医生大伤脑筋。同时,在进行眼科手术时,病人的眼球不能转动,所以,眼科手术极为困难。

激光用于眼科之后,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激光束可以聚集到比针尖还小的范围内,这样,医生在实施眼科手术时,丝毫不会损伤发病区以外的正常组织。尤其使医生、病人满意的是,激光眼科手术的时间极短,大约不到千分之一秒。在这么短的瞬间实施手术,病人自然不用担心眼球转动,也没有什么痛苦。

利用激光束作“手术刀”已获得成功。由于外科医生可以把激光器聚焦成只有零点几乎方毫米的激光点,因而它可以起到类似手术刀的作用。在进行手术时,切口一般在7到10天之内就可以愈合,并能拆线,还很少出现感染。同样一种手术,用激光刀比用普通手术刀来开刀时,出血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这是因为,激光刀在切开肌肉时,由于激光的热效应,把肌肉中的小血管也烧结封闭起来了,从而产生了止血作用。

激光在医学上用来治疗癌症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癌症是危害人的生命的病症,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被癌症夺去了生命。人们惧怕癌症已到了谈癌色变的地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非常重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在这一领域中,激光是大有作为的。

早在1963年,科学家们就利用激光作过治疗肿瘤的试验。他们把肿瘤细胞移植到田鼠身上,再利用红宝石激光加以照射,后来竟发现肿瘤细胞已经消失了。现在,激光治癌的研究正在积极地开展,并且取得不少临床试验结果。在我国,根据上海市一家医院的统计,在3年时间内,他们用激光气化的方法治疗头面部患种种类型恶性肿瘤的病人83例,其中,能够保存生命的达85%。有57例是在经过外科手术、抗癌药物、放射性治疗等常规方法治疗无效后,而采用激光气化法治疗获得良效。用这种方法治疗后,57名病人中活了2年以上的占55%,其中有22名恢复了健康。

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只是刚崭露头角,随着其研究的深入,激光在医学上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激光作为一种新技术,已经在农业上发挥了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利用激光照射种子,能够引起作物的性状发生变异,增加农业作物的产量。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采用激光技术已培育出了3个水稻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5000多万亩,增加粮食10亿多公斤。采用激光技术也培育出大豆、油菜、豆角、番茄、棉花等20多个新品种,育成的大豆新品种,产量比现在的良种还高25%(亩产150多公斤),而且它们的脂肪含量也提高了2.5%,蛋白质含量提高4.8%。

激光在农业的运用还可以用来改良果树,加强生物固氮工程研究等。

激光在工业上的应用,可以激光烧孔、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细加工、光纤通信等。

(5)从“镭射”唱机到太空大战

激光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分不开的。唱片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文娱用品,它是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在1877年发明的。唱片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从此,人们不必出门去戏院,就可以在家中欣赏动听的音乐和戏曲了。而且,它不像广播那样受时间限制,你高兴什么时候欣赏,就什么时候放唱片。现如今又有激光视盘机,卡拉OK更是随处可见。

经常放唱片的人都知道,一枚唱针在放了几次唱片后针尖就磨平了,必须更换,否则放出来的声音就要走样。更严重的是,一张唱片放过上百次后,它的沟纹被唱针尖磨损了,这张唱片就没用了。为了提高唱片的使用寿命,科学家们巧妙地利用激光束来代替唱针,研制出激光电视唱片,简称激光唱片。现在大家常见的CD机、VCD机是利用激光原理,它们具有音质优美、画面清晰、信号不衰减的特性,因而大受欢迎。

其实,激光在军事上的应用价值可能更大。从遥远的古希腊阿基米德时期一直到近代,人们都一直幻想把光变成武器。这个梦想一直到激光发明以后才得以实现。

经过近30年的研究与发展,激光武器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并成功地进行了一系统试验。激光武器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用于致盲、防空的战术激光武器和用于反卫星、反洲际弹道导弹的战略激光武器。

人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一旦受到伤害,就将影响人的行动。人眼就相当于一个聚光系统,激光器输出的光束接近平行光束,它通过眼睛晶状体之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激光光功率密度很高,足可以烧坏视网膜,眼睛也就看不见东西了。激光致盲武器能使人发生永久性失明,或出现短时眩目,像直升飞机和战斗机驾驶员这种关键人物,即使出现几秒时间的眩目也会失去战斗能力。

在反坦克、反潜艇中,激光致盲武器也有很大发展潜力。坐在坦克里的敌人,全身都处在厚厚的铁甲保护下,潜水艇则有深深的海水掩蔽,要杀伤它们不大容易。但它们的活动离不开那只潜望镜,对准潜望镜的入口发射激光,沿着潜望镜的光路进入,就会把在用潜望镜观看外界情况的指挥员、驾驶员的眼睛损伤,坦克、潜艇也就失去作战能力。

目前,国外还正在制造使侦察卫星致盲的激光武器。侦察卫星能够从高空看清楚地面的目标,是靠它上面装的各种光电传感器。如果用激光束把它们弄伤,或者降低它们的工作灵敏度,卫星也会变成“瞎子”。

激光还可以用来进行制导。它可以用来制导炸弹、炮弹和导弹。特别是导弹发射以后,必须用某种方式引导它,使它能准确地击中目标。激光就可以胜任这项工作。例如美军的“灵巧炸弹”就是利用激光进行制导的。它的头部有4个排成十字形的激光接收器,如果4个接收器收到激光一样多,它就按原来飞行方向飞行。如果有某一个接收器收到的激光少了,它就自动调整方向,使这个接收器能收到与其他的接收器一样多的光。灵巧炸弹就是运用这样的原理来控制飞行的方向的。在轰炸时,由另一架导向飞机或地面的配合人员,用激光束照射要打击的目标。经目标反射后的激光,被灵巧炸弹上的接收器收到后,就能引导炸弹准确地命中目标。据统计,灵巧炸弹的命中率比普通炸弹高200倍左右。这意味着,用200多枚普通炸弹才能炸毁的一座桥,用这种灵巧炸弹只要1枚就行了。

在测距方面,激光也是一位能手。激光测距的原理与雷达测距完全一样。把激光的发射时间压缩到一亿分之一秒或更短一些,它就是时间极短的“光脉冲”。虽然激光脉冲的能量不大,只相当于手电筒在1秒钟内发出的能量,但由于它的发射时间极短,所以激光脉冲具有很高的功率,可以达到几亿瓦。这样的激光脉冲遇到目标时,就被反射回来。光的传播速度c是每秒约30万公里,只要测出光脉冲从发射到经目标反射回来被接收的时间t,就可以计算出被测目标的距离L。现在的军用激光测距仪,测量20公里远的目标时误差只有1米。炮兵采用这种激光测距仪瞄准,打击目标时简直百发百中。

在军事上,激光反卫星,这类武器可通过光电设备使卫星失效。1975年11月,前苏联用陆基激光武器试验反卫星,顷刻间使美国的两颗侦察卫星变成了瞎子。事件发生后,前苏联闭口不谈,美国也只好吃哑巴亏。地面激光武器可令低轨道卫星失去作用,而装在卫星或航天飞机上、空间站上的激光武器,由于不受大气影响,可以攻击高轨道及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使敌方的战略预警和指挥通信系统瘫痪。

防空激光器可通过破坏光电装置、引爆弹头、毁伤壳体等方式,拦击导弹和飞机等来袭目标。这类激光已进行了多次试验。1989年2月,美国海军在靶场用红外化学激光武器,成功地拦击了一枚快速低飞的巡航导弹。不难想象未来的太空大战将会是激光大战。惊天动地、威震环宇的神奇武器就是激光。

(6)激光技术的发展前途

激光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到制造工艺,逐步走向成熟,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激光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着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都在大力抓紧激光技术的研究,竞相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抢占这一高技术前沿地带。激光技术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生机勃勃,方兴未艾,将在21世纪放出更加夺目的色彩。

在21世纪,激光技术将与电子技术、核技术紧密结合,成为信息技术的支柱和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重要方式,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激光技术本身也将有更大的发展。

在信息探测和获取方面,激光测距、激光雷达和其他类型激光遥感探测仪器将继续发展。

在信息传输方面,激光光纤通信将以其容量大、中继距离长、保密性好和廉价的特点,取代电缆,成为信息社会的“神经”。在21世纪的“信息高速公路革命”中,激光也将大显身手。

激光核聚变是实现受控热核聚变的重要途径。利用高功率的激光照射聚变燃料,使之发生反应,并找出能人为地控制反应速度的办法,使热核聚变按照需要缓慢而均匀地进行,连续地将聚变能量转化为热能和电能,建成热核动力反应堆和热核电站,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利用激光技术制成激光火箭,其速度可接近光速,为人类征服宇宙、探求太空的奥秘发挥巨大的作用。

激光武器也会有更大的发展,激光枪、激光炮、激光反导导弹及激光反卫星武器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陆地、空中、海上以及太空中大显身手的都将是激光武器。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个激光时代将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