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席卷西方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爆发了,美国经济陷入困境。1932年,坐在轮椅上的罗斯福临危受命,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他上台后便大刀阔斧地施行新政。他的“新政”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着眼点在救济、复兴方面;第二阶段侧重于美国政治经济制度的深层次改革。罗斯福首开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先河。不仅使美国经济走出困境进入高涨时期,而且对美国经济、社会、政治制度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轮椅总统临危受命
在大危机蔓延、充满恐怖和悲哀的黑夜,人们朝夕盼望看到新的曙光。1932年7月2日,在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一位下肢完全瘫痪,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出身望族,本世纪初担任美国总统的老罗斯福的远亲富兰克林·罗斯福,从坐着的轮椅上用拐杖艰难地站立起来,发表了接受新一届的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如果竞选成功,我要为美国人民施行新政。”罗斯福以472张选举人票比59张选举人票击败了在任总统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1500万美国人绝望地从一家工厂的大门踯躅到另一家工厂的大门,去寻求那已不复存在的工作;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心脏的银行业不时传来倒闭、休假的噩耗,惊恐的储户包围着银行,徒劳地试图在银行关闭或破产前提取一生的储蓄;在广漠的田野上,一群群脸色忧郁、缄默不语的人们不得不放弃农场,1.8美元就是一个农场的“拍卖”价;商业活动出现史无前例的低潮,“已无滴水可流”;不少家庭溃散,四处逃亡;社会道德伦理丧失,抢劫、暴力丛生,不满的人群自发地抗议、示威……经济坠入低谷,民主制度濒于崩溃,资本家沮丧,老百姓绝望。这就是罗斯福就任总统时的险境,真是“受命于危难之时”。
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没有给美国人民更多的许诺,他仅把“增强信心”和“立即行动”这两件回春的礼物带给了他的人民。他首先要求美国人民要有信心战胜恐惧。罗斯福还要求人们立即就行动起来,恐惧与坐视是自经济危机以来当时美国人的通病,信心与行动则成了医治的良方,它点燃了举国同心同德的精神之火。
(2)“新政大夫”大施手术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入主白宫的第二天,他就做了三件载入美国史册的大事,为了恢复全国的信心,他下令全国银行“休假”,进行金融整顿;为了阻止硬币、金银外流,他根据1917年的《对敌通商法》,禁止输出黄金、白银和硬币;他要求第73届国会于3月9日召开特别会议,这是宪法赋予一位总统的权力。
从3月9日至6月16日,第73届国会特别会议通过了15项重要法案,经罗斯福签署后成为法律,人们称之为“百日新政”。它们的着眼点均在救济、复兴两个方面。其主要内容有:
金融方面:1933年3月9日,通过《紧急银行救济法》,关闭所有的银行。经过检验后,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重新开业。1933年6月通过《银行改革法》,由联邦储备银行管理银行投资。1934年通过的《证券交易法》,规定建立证券交易委员会以管理证券交易。1934年1月,通过《黄金储备法》,规定由财政部掌握全国黄金,禁止黄金流通。
救济方面:国会通过了《国内资源保护队森林救济法》,这是一个既救济失业青年,又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另外还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全国就业制度法》、《家宅贷款法》、《民用工程紧急救济法》等救济性的措施。
农业方面:国会选择通过《农场调整法》、《农场信贷法》救济;后又通过《农场救济法》,扩大了《农业调整法》所定基本农产品的范围。另还有《烟草控制法》、《联邦农场破产法》,这是一项尽可能使农民不至破产的立法。
工商、交通方面:国会通过《全国产业复兴法》,旨在复兴工商业,改善劳工生活、劳资关系。另有《联邦证券法》、《紧急铁路运输法》和《法人破产法》等法令。
1935年1月3日,第74届国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罗斯福新政进入第二个时期。其侧重点从救济、复兴转向改革。主要内容有:
调和劳资矛盾:它包括《全国劳工关系法》、《社会保障法》、《公平劳动标准法》和《铁路退休法》。
涉及资产阶级利益:它包括《民用煤气电力控股公司法》、《联邦反价格差异法》、《公正商业法》等。
稳定农业:在第二期新政期间,有两项极为重要的农业立法。一是《土壤保护与国内土地合理使用法》,它是继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之后的另一个实质上的农业调整法。二是《农业调整法》。
金融方面:国会通过《1935年银行法》,把自实施新政以来的金融政策,加以系统化,这是国家政权监督、干预金融的强有力机构。
救济方面:国会通过的《紧急救济拨款法》最为重要,依此法成立了“工程促进署”(WPA),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来试图缓解失业问题。
从内容看,第二期新政期间,罗斯福显然给群众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资本家,美国的进步运动也在此期间达到了高潮。
(3)成就巨大,影响深远
随着新政的推行,美国的经济有了明显的变化:对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来说,新政的确为它们带来了生机,一改罗斯福初任时所说的“工厂关闭”的冷寂状态,熙熙攘攘的顾客在抢购物的黄金时间出入商店,昔日“市场鸦雀无声”的惨淡经营已成为历史;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渐趋稳定,走向复兴;公众购买力增强,个人储蓄率提高。至1941年,美国经济已完全走出困境,进入了新的高涨时期。
然而,罗斯福新政巨大的、深远的影响不仅在经济而且在社会和政治方面同样显著。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果断而及时的措施,恢复了人们对于美国国家政治制度的信心,相当程度上抵消了1929年后日益增长的左翼运动和喧嚣一时的法西斯右翼运动,从而巩固了资产阶级在美国的统治。罗斯福强化了美国联邦政府,扩大了白宫的权力。“至罗斯福逝世时,现代总统机构已坚定地建立起来了。”白宫成了全国政治的焦点和充满生机的中心。新政措施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国内市场的开发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收入的再分配,使得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现代化。而且,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人民的权力,从而有利于有组织工人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