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道德品质108个细节
10836400000090

第90章 善良敲开心灵之门

善良是一个人最纯洁的品质,也是对一个人最淳朴的形容。如果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去善待别人,那么他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对孩子的善良行为培养要从小开始,只有从小埋下种子,长大之后才会把善良融入到血液之中。只有拥有善良的同情之心,才会成为一个仁爱之人,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正直的人。

缺乏同情之心的人性格会冷漠孤僻。父母要让孩子多去交往,让孩子融入集体中,孩子才会从中去感受快乐,通过一些事情让孩子变得善良,变得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想一些问题,有了善良之心,才会去做善良的事情。善良的人情操都是很高尚的,胸怀也是宽广的,人生也将是光明的。

把善良融入孩子的“血液”

家长对身边人应表现出真诚的同情,并热情的去帮助身边正在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家长还应该用自己的善良去感染自己孩子,慢慢的在孩子的心中播种下善良的种子。要多去支持孩子去献爱心。善良是要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去关心别人、同情别人。如果没有同情心,孩子就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只顾着自己的快乐,而不去理睬别人的痛苦,处处都为自己着想。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去懂得尊重别人,让孩子去多接触任何事,多去关爱小动物,通过对他们心灵的培养,让他们的脑海中不会产生对别人的恶意行为,总会把善良放在心目中,以诚待人,对待别人要友善。人之初性本善,善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铭记善良,把善良融于血液之中,不要忘记。

培养孩子的善良之心

对别人的善良就是对别人最大爱,所以善良之心也可以叫做爱心。父母不仅要对孩子善良,还要让孩子学会对别人善良,对别人有爱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就是在父母的爱下茁壮成长起来的,正是在这种的教育之下,孩子才会领略到父母的那种真诚以待的爱,让孩子学会了去善待别人,去爱别人。学会友善的对别人,那就从爱我们的父母开始,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端上一杯水,递上一次药,事情虽小,父母感受到的却是我们无限的爱,心理会得到很大的满足。我们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想父母为我们献出的大好青春,为我们付出一辈子的心血,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去爱他们了,所以我们要善待自己的父母,慢慢的学会善待别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善待别人更是一种美德。

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

善良教育要有正确的观点,不要扭曲他,更不要去夸大他。在现实生活中孩子还小,生活阅历不是很多,不能很好地去判断善恶美丑,这时候家长就要对孩子进行善良的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心。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就是父亲教育孩子的故事,孩子从小就特别的胆小,尤其是在大街上碰到乞丐的时候更是躲着走,他怕乞丐上来抢他的东西,在他印象里乞丐都是强盗,看起来凶巴巴的。而父亲看到孩子的这种表现是这样做的,他鼓励孩子把钱送到乞丐的手里,并告诉孩子他们不是天生就这样,是因为生活中遇到了灾难才会沦落到这种情况的,你不应该对他们有任何的歧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要学会尊重他们。孩子从此以后不再害怕,对待事物都变得善良起来,不把事情想得太丑陋了。所以家长要善于用正确的方法去挖掘孩子的善良之心,使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细节提示:

学会给予,就是拥有了一种高尚的品质。一个人如果有了善良,就会把给予别人当成是一种幸福;拥有了善良,孩子就不会被自我的思想控制,成为一个自私的人了,他们会拥有爱心。拥有善良的品德,会使你一生受用无尽,学会了善良,就会看见微笑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