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武林丛谈
10835400000038

第38章 说枪

在武术界流传的枪法甚多,明代中期就有“刘德长枪法”;石敬岩的“石家枪”;程真如的“峨嵋枪法”;河南李克复的“长枪”……

民间武术界关于兵器有许多传说,尽管这些传说未必真有根据,但了解一下倒也不无好处。这里介绍一下民间关于枪的说法。

(一)枪之源

关于枪刀的发源,最普遍的说法是“始自黄帝大战蚩尤时期,蚩尤作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以对抗黄帝时,又发明了多种兵器。他‘以龙为主、以虎为将’,发明枪和刀,称龙枪虎刀。又以十八罗汉之法(降龙伏虎带十六尊者称十八罗汉)作成十八般兵器,为九长九短,枪为长之领袖,刀为短之领袖。长者以竹竿削尖为枪,短者以竹劈作两半,镟刃为刀。”

枪,到了周文王时,便用青铜捲住枪尖。到了西汉,有位释极道长,发明用钢、铁两种,作成三种尖,套于竹尖之上,用铁捲住。这便是当时最强的兵器。

到了后汉,枪便分成花枪、大枪两种,没有趟数,全是散手。这时已有枪的各种形制、尺寸。到唐时,枪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技法。十八般兵刃也发展齐全了。到了宋朝,拳脚兵刃按五行八卦十二形,相生相克,作成有头有尾、势式相生的趟数,称名八势。兵器也分为马上、步下两种。马上有大枪、蛇矛,步下有花枪、短枪。

上述这段枪的发展简史,仅为民间传说而已,不是武史专家定论,当不得真。

但枪的外形尺寸有定制,枪法流派有区别,尤其在民间武林,颇有讲究,不可不当真。我们且看看民间武林怎么说。

枪,由枪尖、枪缨、枪杆组成。枪尖由钢铁制成,形式有三种。一种长6寸,重3两5钱至4两,此种壮威;一种长7寸,重4两至5两,扁如荞麦,尖锐利于透坚;一种长3寸3分,重1两二三钱,此种轻巧便利。枪缨又名血挡,用犀牛尾圈于枪的吞(库)口处。当初发明时,是为了藏匿枪尖末端的钢钩。传说周初有一位摩佗仙子,手使五钩神锥枪,坐骑犀牛。枪尖之后有五把钢钩,用来刁锁敌人的兵刃。明摆着,敌人可以看到,便于躲避。于是他将犀牛尾剪下一绺,围在枪的库口处。这便是枪缨的来历。枪杆则有多样:竹竿、水曲柳、枣木、花栎木,常用的是白蜡杆,因其坚硬又有韧性。力大者则用铁杆枪,如五代王敬尧、王彦章,宋时岳飞、李全,明时常遇春、清时陈王庭等。枪重多在三四十斤,这般臂力的武人,并不多见。

枪的长短尺寸不一致,名称也不同。5尺5寸称步下枪,或步下花枪;7尺称马上花枪;8尺2寸称中平枪;1丈2尺为大枪;1丈6尺为大杆儿;1丈8尺为矛。以上皆可马上使用。还有3丈3尺长的大杆子,杆用毛竹制成,是过去守阵护寨用的兵器。

(二)枪之法

在武术界流传的枪法甚多,明代中期就有“刘德长枪法”(时人称刘德为“枪法近祖”);石敬岩的“石家枪”;程真如的“峨眉枪法”;河南李克复的“长枪”;宋时杨妙贞所传留下的“梨花枪”;还有“沙家杆子”,“马家枪”,“李家短枪”,“六合枪”,“八母枪”,关东“杨教师枪”,“金家枪”,“张飞神枪”,“显神枪”,“韩家枪”,山东“樊氏枪法”,“内家枪”等16家。

几百年后,很多枪法都失传了。清末民国,民间武林常见的枪法大至分三类,乃是“杨家枪”(称传自杨家将)、“岳家枪”(称传自岳飞)、“罗家枪”(称传自罗成)。

“杨家枪”用的是8尺2寸长的中平枪,枪法是花枪之法,讲究封、闭、提、拿、拦(上拦下拦)五法。有文章说杨家梨花枪枪长1丈8尺。这应是宋朝杨妙贞所传,而非民间所说杨家将所传。我以为当初马上使用,应是这个制式。民国后成为武术项目,步下演练,1丈8尺就显长了。

“岳家枪”是大枪,过丈,讲究劈、抱、砸、创、抽、拦六法。

“罗家枪”是花枪,枪长7尺,讲究压、打、砸、拿、滑、挑、崩、撑、攉、扎十法。其中压、崩、拿、滑、撑为顾法,砸、打、挑、攉、扎为击法。

这三大类大概是明代枪法的延续,尤其是步下枪法的延续。以杨、岳、罗冠名实是区分枪的制式长短和练法的不同。各门各户的枪法,不管归于哪一类,都各有精细,各有所长,乃至形成多种枪法流派。

例如“三皇炮锤”的枪法属大枪,枪长1丈零8寸,枪头长1尺2寸,重1.5斤至2斤。套路有十八枪、四步枪、子龙三十六点大枪等。讲“滚、崩、劈、砸、抖、缠、挡、护、挫、搕、攉、挑”十二劲。大枪侯金魁、大枪陈友清都是“炮锤门”以枪成名的人物。

“八极门”也是近代武术界善枪的拳种。早年的八极大师吴钟便善枪,有“南京到北京,神枪属吴钟”之美誉。后又有神枪李书文闻名武林。八极门的枪是大枪,其练法有“六合大枪”、“滑大杆子”等。精通六合、岳氏散手、八卦、太极的大枪刘德宽练的也是“六合大枪”,后又融入戟法,做到“枪中有戟,戟中有枪”。

少林门的枪法多用中平枪,有“七枪”、“十八名枪”、“二十一名枪”、“三十一豹花枪”等。此外鸳鸯门的“葵花枪”、查拳门的“锁口枪”、“梅花桩门”的“棋盘枪”,等等都是有名的枪法。

“翻子门”及相关拳种的枪法是“花枪”,即“罗家枪”,叫做“七十二手阴决枪”。这套枪法共分五趟,乃“二龙枪”、“四合枪”、“锁午枪”、“五虎断门十二枪”、“五虎点钢枪”。“锁午枪”枪长5尺5寸,是步下枪。其余枪长7尺,为马上花枪。沈阳“翻子拳”名家胡奉三以枪成名,人称“花枪胡老奉”。

“杨家枪”、“岳家枪”、“罗家枪”三大类的套路中多有冠名五虎二字的枪法。如上述的“五虎断门十二枪”、“五虎点钢枪”,还有“五虎提卢枪”、“五虎擒羊枪”、“五虎锁喉枪”、“五虎断魂枪”,等等,这是源于“五虎斗宝”的说法,五虎斗宝指的是连环五枪,即劈、拨、扣、刺、提。凡枪法中有这五术连环的,大多会冠以“五虎”二字。

在枪法演变过程中,又出现了左把螺丝枪,以及结合棍法的六合枪棍术。

枪是一头有尖的兵器,在实战中用枪把击人之后,需立即倒把顺过枪尖再刺。传说隋唐时有老将定文平发明一种两头都有尖的枪,马上用的叫“锦枪”,中平枪的尺寸;步下使用的叫“双头蛇”,为6尺长,比花枪短。“双头蛇”讲分、拨、撑、滑、扎、扣、锁、拿八法。使用时分阴阳,两头枪尖不分上下。由于双头蛇阴阳双进,其法迅速,用时使用寸击近身法的技术,所以尺寸比花枪要短。

还有一种双枪,也是“双头蛇”,尺寸6尺左右,左右手各持一杆,谓之双枪。用时,手既可握在枪杆中段,也可握住一端。史书记载有两员大将都因擅用双枪威名远扬。一员是唐肃宗时代的白孝德。白孝德是大将李光弼部下裨将,以骁勇著称。史书记载,安史之乱时,史思明攻河阳,派骁将刘龙仙率铁骑临城挑战。白孝德挟二矛出城迎敌,策马截流渡过护城河。刘龙仙一见,大喝:“是何猪狗!”白孝德大怒,持二矛与之大战,刘龙仙不敌,拨马便逃。白孝德策马而追,挥双枪将其刺于马下,拔剑斩首而归。反贼大骇,纷纷退避。

宋朝时也有一员善使双枪的武将,名叫赵立。赵立奉命出戍江南,时金兵南下,大队人马列于赵立大寨之前。赵立率六员将领迎敌,大叫道:“我是这里的守将,贼头儿,哪个敢来接战!”金兵营中有两员大将齐出,直奔其身后,妄想袭击其背,赵立拨马回顾左右,手备双枪力敌二人,不一合,二贼俱坠地。

此外,小说《说岳全传》中双枪陆文龙的双枪法,则更为出神入化。可见双枪的威力的确很大。

近年来很少见到有武林人士演练双枪。40年前笔者曾见过有武师教习双枪,多是左右旋转成车轮的招数,很像舞台上陆文龙的练法,不大实用。如果双枪法真的失传了,却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