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武林丛谈
10835400000011

第11章 春点和点春

习武者虽然要以“武”行遍天下,却要以春点(江湖黑话)带路,以点春当先。

比如走镖的遇到劫匪,镖头要先喊镖号,也就是自己镖局的名号“某某合吾”,贼首若应声,小匪们齐喊“合吾”。

先师吴斌楼说:“闯江湖有三难,有武技无春点难,有春点无武技难。春点武技全好,得有温柔之性,这点最难得,因其占人和。”

(一)春点

春点又叫春典,又叫唇典,音同字不同。春点就是“黑话字典”,是闯荡江湖的人共识的一种语言,内含词语、套话两部分。

词语部分,是江湖人士用自己行内才懂得的词汇代替通用词汇指代同一事物。比如:男人叫天牌,女人叫地牌,老妇叫苍果,漂亮姑娘叫亮果,匕首叫青子,棍棒叫蟠龙,关门叫掩扇子,开门叫亮扇子,保镖叫唱戏的,唱戏的叫明条子,镖旗叫眼,镖号叫唱等等。这种词语涉及人物、动物、建筑物、服装、用具、武器、职业、交际、姓氏,天文地理、衣食住行、受伤患病等一切事物就连数目字都单有叫法。比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春点依次称作:柳(留)、月、汪、载(者)、中、申(神)、行(星)、掌(张)、爱、句(足)。一块钱,江湖人叫“柳丁拘迷把”,五块五角钱叫“中丁拘迷中”。不懂春点的人又怎能知道其中的含义?何况,词语部分还有明春暗春的区别,明春是一般的黑话,暗春是更深一层的黑话。

所以,“春点”实为“春典”。

(二)点春

为什么江湖人士偏要用“春点”二字呢?原来“春典”是一个意思,就是字典。而“春点”则是两个意思,春是春,点是点。“春”,单只黑话词语。“点”则是用“春”“点破、点醒、点明”的意思。“春”指固定词语,“点”是用《春典》词语交流,也就是用黑话向陌生人盘道,同不相识的江湖人士拉交情。这种做法叫“点春”。“点春”是有规矩的。“点春”要用“春点”词语组成的“套话”,点明或应对对方。遇到劫道的怎么应对,遇见盗贼怎么应对,遇见武林中人怎么应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有范本。江湖有“七十二春,八十八点”的说法,是指“点春”的套话类别和“点法”(方法)之多。

比如走镖的遇到劫匪,镖头要先喊镖号,也就是自己镖局的名号“某某合吾”,贼首若应声,小匪们齐喊“合吾”。这时镖头就要赶紧下马,走上前去和贼首见礼。一律要抱拳拱手说:“当家的辛苦了。”称贼首为当家的。如果双方不认识,贼会问:“吃的哪家饭?”回答:“吃的朋友饭。”贼问:“穿的哪家衣?”回答:“穿的是朋友衣。”“朋友做事要义气,总是和气把财生。”这里把劫匪视为江湖朋友。镖局的饭碗是朋友给的。得到认同,贼首出来,镖客要自报名号,但不许问劫匪名号。双方搭上话,再由春点盘道、谈判、镖客送上礼物,劫匪让路。从此成为朋友,再走这趟镖就平安了。贼首如主动问:“贵宝号某某达官可好”。这是贼首要拉关系。拉上关系,镖头要说:“这回又惊动宝山了,给朋友添麻烦了。”递上礼物,镖车前行。

如果喊了镖号,劫匪不应,依然是拦路不放。镖头要说:“祖师爷留下饭,兄弟我才吃一线,请朋友留这一线儿兄弟走吧。是朋友,富贵荣华高台亮,各走埝。”劫匪依然不放。镖客要说:“我是线上的朋友,你是绿林兄弟。你在林里我在林外,都是一家。”他若说:“不是一家。”镖头要说:“五百年前是一家,是朋友吃肉,别吃骨头,吃骨头可别后悔。”若贼仍不肯放行,这就要招呼众趟子手:“轮子盘头,各抄家伙,一起鞭托”。“鞭托”就是动手,就是招呼大家动手打他。

这类套话,大同小异,是江湖人都知道的。

彼此不认识的江湖中人,只有通过春点和点春,才能消除戒心,才能彼此认同。而白道和黑道打交道,更要用春点拉交情。在点春之时,一定要有忍性、耐力、谦和之态,也即“温柔之性”,尽量避免把事情闹僵,以至于步步艰难,处处动武,危险四伏。“温柔之性”对习武之人来说,是难上加难。

(三)团春递春

除了点春还有“团春”“递春”的说法。“团春”是江湖人自己用春点聊天。比如:一人刚要外出,天要下雨,他说,“双蒙子,要摆天。”意思是“天阴了要下雨”。另一人说,“拿把遮漏子吧。”意思是“拿把雨伞吧”。这种随便使用春点的行为是江湖人士的忌讳。尤其是在非江湖人士面前卖弄春点,更是让老江湖讨厌。春点只能用在江湖内部,且有针对性,不是拿来随便聊天用的。“递春”是江湖骗术门用来传递消息的方法。比如诈骗犯利用算命行骗,“托儿”事先踩点了解情况,当着事主的面不能直说,便用春点告诉算命的事主家有几口人,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事着急,等等,使算命的一算就准,好实施诈骗。“团春”同样是武林的忌讳。“递春”与武林关系不太大。

闯江湖一要武艺精,二要春点好。所谓“春点学不全,花打也枉然”。足见春点的重要性。师父传授春点给徒弟,才是把徒弟真正领进江湖。而对于圈外之人,则是“宁送一锭金,不教半句春”。为的是保守江湖中的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