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现代生活与健康
10832700000030

第30章 电脑与网络

1.电脑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时代来临,电脑和网络与先进科技、信息、智力开发形成的链接。许多家长为了在启蒙期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尽早接触电脑,并希望孩子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有所作为。在现代社会中,电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颇多方便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忧虑。尤其是对那些正在长身体,而又对电脑满怀兴趣的儿童,长时间使用电脑更会让他们身心遭到损害。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电脑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开发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1)对学习的影响:电脑是一个很好的儿童教育工具,电脑通过图文并茂的形象表达,使许多知识更容易理解。但是儿童自制力差,过早使用或长期使用电脑,会使儿童失去创造力、想象力和注意力,进而影响了他们未来的成就。

①减弱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电脑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精于思考的精密仪器。有了电脑,儿童不再需要做太多思考工作,他们所需做的只是学会浏览软件,应答电脑问题。大量的信息将使孩子只是揣测答案,产生依赖心理,以致形成粗浅的思维习惯,不去认真地对问题彻底思考,影响幼儿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儿童所制作的教育软件大多属于死背式的学习模式,一些软件不准学生们考虑它的范围以外的抉择,结果学生们的想象力变得狭小刻板,失去了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每个学术领域里,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价之宝,它们是智慧思考、精密透视和克服困难的根基,不能在童年阶段就将它们扼杀了。对于幼年儿童,与其用电脑程序设计来教导孩子一些日常生活的知识,还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就地取材,比如在洗衣服时,告诉和展示给孩子知道什么是“宽大”之衣,什么是“细小”之衣,学习效果会更好。有些绘画的电脑软件限制了儿童想象力,只能按程序要求去画。

②影响书写、拼字和阅读技能。书写和阅读是最基本的学习技能。孩子们用手写字,也通过自己书写增加对文字的记忆,同时也增加阅读能力。而在键盘上打字的儿童不必精通文字的写法,因为电脑会代替他们纠正错误。所以,现在有一些儿童不习惯,甚至不会,也不愿意用手写字,更谈不上学习书法。电脑逐渐蚕食了儿童一个重要学习技能,如果我们让机器代替儿童学习和拼写文字,那么将来孩子难以自己动手写字、画画。

③削弱语言和识字技能。可以想象,终日跟电脑为伍的儿童只会人机对话,很少跟别人面对面沟通,他们变得木讷,难以理解别人的口头语言或言外之意,或难以从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中看懂人情世故,也不能很好地以文字语言表达自己,亦不能完全明白所读的东西,甚至连了解自己都有问题,因为对逻辑性和分析性的思考完全不懂。这样孩子语文程度薄弱,在心灵深处也缺乏“自我交谈”的能力,他们无法对自己述说故事,或说服自己应对难题。“自我交谈”的能力很重要,个人的学术成就和人格发展都跟它大有关系,从6~9岁,儿童们在数学和其他科目方面的成就与他们本身的心灵语言有关。

④注意力差。儿童在学习中必须学会集中注意力,才能在学业方面有所成就,有了注意力才能促进儿童的记忆力和听读能力。坐在电脑前的儿童好奇心较强,常常容易被有趣的软件、游戏、网络等吸引,不能一心一意学习。幼儿期是训练孩子记数、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若用电脑来代替大脑,孩子就缺少了锻炼自己计算能力的机会,长期这样就会影响孩子思维技能和记忆力的发展,而且长期使用电脑也容易使人的思维模式单调化,限制人思维的流畅性。

⑤人的经验、词汇、语言等共同形成了人的逻辑思维方式。青春发育前的儿童长时间地与电脑打交道所形成的基本思维将与电脑的符号式思维相同,即零碎的符号式机械思维代替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电脑正在成为人记忆的替代物,如果儿童一味地使用电脑来替代人脑的记忆,那么人脑将会降为智能机器。

(2)生理影响:儿童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骨骼弹性大、易变形、腕骨骨化没有完成;肌肉组织较柔软、力量弱、耐力差,容易疲劳。如今儿童所使用的电脑,都是按照成人的需求制作的,必然会导致孩子的不良发育。

①腰部损伤。儿童使用电脑时由于身高等因素,腰部常处于一种前倾姿势,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便会导致儿童的腰部损伤,出现腰部酸痛、腰肌劳损。

②肘部损伤。由于键盘高于操作台,儿童的肘部常处于上翘状态,即背屈。手肘背屈时,肘部伸肌持续紧张,会引起儿童的肘部症状,如肘部疼痛,手肘背屈时疼痛加剧。

③腕部损伤。这是症状表现最频繁的部位。在操作过程中,腕部不但要经常保持背屈状态,还要不断地伸屈以敲击键盘,因此强迫体位与频繁活动联合作用,使腕部的症状更为常见和严重,60%有手腕疼痛、手痉挛的现象。

④肩部损伤。敲击键盘时,上臂通常处于前伸状态,保持上臂前伸的主要肌肉是斜方肌。斜方肌持续紧张也可导致肩部疼痛,如伴有颈部症状,就称为肩颈综合征。

⑤颈部损伤。长时间使用电脑可以导致颈部软组织的劳损和椎间盘的损伤。表现为颈部酸胀感,严重者可压迫颈部神经,引起放射状疼痛和头晕等症状。

⑥眼部损伤。在电磁波辐射、荧光屏闪烁、照明不佳、坐姿不良等情况下使用电脑,会造成视觉疲劳,长期如此会影响视力。表现为眼睛疲劳视物模糊、闪烁不清、眼睛酸涩等现象。电脑的紫外线能造成眼睛提早老化,比如生成白内障、眼癌、角膜炎等。长期盯着电脑荧屏,容易造成头痛、双眼发红等症状。为了把电脑荧屏对眼睛的伤害减低到最低程度,用电脑时眼睛与电脑荧屏距离应保持35~40厘米,并调整荧屏比视线低10°~20°,以确保双眼舒适、健康。每隔一段时间必须闭目养神或看看远方景物,最好做做眼保健操,以达到养目与休息的功效;也可以考虑佩戴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隐形眼镜,给眼睛多一层保护。

⑦磁辐射影响。长时间在电脑屏幕前,处于电磁辐射之中,这将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脑细胞。

(3)心理影响:儿童若长时间与电脑相处,其思维和感情生活将会受到不良影响。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状况是在环境与人相互影响中形成的,由于人的脑细胞适应能力特别强,人对自己所在的环境很快就会形成一种心理状态。电脑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缺乏耐心。因为长期习惯于电脑的快节奏,使孩子对读书学习缺乏耐心,也很容易对稍慢事情感到着急,或对稍烦的事物感觉不耐烦。

②寂寞孤独。没接触电脑的儿童把时间花在玩洋娃娃和阅读书籍,与一些儿童玩游戏,是孩子养成合群、充满好奇感、乐观向上的性格。如果孩子长期面对一个电脑时,只是人机对话,不能与父母、小朋友一起交流。久而久之,就会在情感上对电脑的信息世界产生一种眷恋和过分依赖之情。而过分依赖电脑与过分依赖父母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形成。人的道德观念和处世准则是通过人与人的相处和交流所形成的,电脑不能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与小伙伴的交往兴趣下降,不愿融入周围的环境。因缺乏与人沟通的体验,也将影响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不要认为儿童长时间独自遨游电脑有益无害,家长应该和儿童一起使用电脑,给予一定指导的同时与孩子交流。

2.网络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庞大的网络给人带来的信息资源是不可限量的,这些信息大部分是积极的,有利于青少年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认识世界。但是,由于网络具有的开放性、隐蔽性等特点,加之当前我国网络技术还不够发达,网络管理缺乏十分有效的防范措施等原因,网络在通过加速信息交流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和烦恼,尤其是青少年在互联网活动中的越轨行为,日益引起家庭、学校、政府和媒体的关注。

(1)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①西方不良文化思想影响。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电子空间,由于网络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国际上的强势集团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有些甚至将网络作为一种文化渗透的武器。青少年对新生事物怀有特殊的感情,接受能力和可塑性都比较强,网络的开放性使他们可以随时接触到国外的各种信息,在缺乏足够辨别力和抵抗力的情况下,容易受到西方文化侵蚀和冲击,摒弃本国的优良传统转而认同西方的不良思想,甚至产生反社会的犯罪心理。

②不良心理意识在网上的强化。网上的不良信息会导致儿童不良心理意识的产生,而不良心理意识的进一步强化则可能形成犯罪心理。网络给上网青少年不良心理意识的进一步强化和恶化提供了温湿的土壤。青少年不良心理意识在网上强化主要表现在不良言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当人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意识后,往往会通过不良的思想、言语、行为表现出来。如果这些不良言行没有得到及时批评和制止,或者批评制止软弱无力,那么这些信息反馈到大脑中,对其不良的心理意识会起到强化作用。在网络社会中,青少年的不良言行是很难得到有效的批评和制止的,一次一次得到强化之后,就可能进而形成犯罪心理。

(2)网络造成的社会化缺陷:生活在现实社会的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受着社会影响,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重要。社会化的缺陷、人格的不健全是犯罪的心理基础,是导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应该说,网络社会的人际互动对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化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网络增强了青少年社会化的自主性,拓宽了社会互动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少年的社会化。但同时网络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也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严重缺陷。

①网络社会的法律意识淡化。在现实社会中,国家的法律制度、道德规范、舆论导向等约束和左右着人们的言行。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现实社会里的法律和纪律显得苍白无力。在网络虚拟的社会里,世界是完全开放的,是过分自由的,各种思想、思潮都在影响着上网的青少年。网络法律的缺失、道德的弱化使青少年的社会化带上了不健康的色彩。同时,网络上各种色情信息的泛滥,使青少年的心理受到严重腐蚀和伤害,导致道德沦丧,形成犯罪心理。甚至还有一些专门从事激情视频活动的网站,为了谋取私利,利用网络进行卖淫活动。这对于心理和生理都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无疑是一种极坏的影响,这种消极互动极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性犯罪心理。

②在网络社会的消极互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网民的积极参与,网络已完全构建出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网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网络社会也进行着各种人际互动。而且,相比之下,网络社会有现实社会所不具备的优点,互动的空间更大,互动的人群更广,互动的速度更快,既拓宽了人际互动的范围和角色演绎的空间,还可以消除现实生活中陌生人见面的拘谨、男女之间的拘束和长幼之间的隔阂。应该说,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互动形式,网络社会的虚拟人际互动是现实社会互动的一种有益补充。积极的网络社会互动可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熟,培养健全人格。但是,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从某个角度说,在网络社会互动中的消极互动比例比现实社会更高,危害性更大,不仅可能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甚至会误导青少年违法犯罪。当前,我国网络发展迅速,但网络技术水平、网络管理等工作相对滞后,给各种非法网站频频出现提供了机会,网上消极社会互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始变得多样化。网上聊天的最主要形式是通过聊天室、QQ或MSN等进行。毫无疑问,网上大部分聊天是有益的,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和工作交流。但网上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健康的聊天活动。比如,一些以“两性之间”、“一夜情”为名的聊天室,其聊天内容低级淫秽。青少年有一种人际交往的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害羞、交往恐惧等种种原因可能使他们一时难于觅到知音,而在网络世界则容易找到朋友,他们年龄相当,同病相怜,有共同的兴趣和利益,思想上容易产生共鸣。网上交友虽然能满足青少年交往的需要,但随着交往面的扩大,一些问题少年和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也可能加入其中,相比之下,他们更懂得怎样去控制和影响别人,其不良思想意识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和同化。有很多犯罪青少年就是因为在网上结识了社会上的不法之徒,陷入不良团伙,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③网络游戏。如果儿童过度沉迷于一般的娱乐性游戏,负面作用是可怕的。近年来,网络角色游戏发展很快,游戏商为了吸引玩家(多数是儿童),编撰出奇特的故事背景,创设出神秘的游戏世界,让玩家“一朝进入,欲罢不能”,长时间玩这种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并易患上“网瘾综合征”。在游戏世界里有大量刺激、暴力、打斗的内容,许多孩子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甚至分不清游戏世界,还是现实社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委屈,很容易将游戏中的砍杀打斗的暴力倾向表现出来,产生暴力犯罪心理。青少年可以在网上毫无拘束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几乎可以无视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肆无忌惮表现自我,宣泄情感,甚至为所欲为。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心情不快可以选择“决斗”和“杀人”来发泄。虽然这种网上行为不会带来像现实生活中那样严重的社会危害,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它与在现实生活中的犯罪心理有相似之处。游戏强化了一种“犯罪”后的愉悦体验,却淡化了对他人的同情心,造成对社会和法律的蔑视。

④网络犯罪。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中与网络相关的案件愈来愈有上升之势,网络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甚至成为青少年实施犯罪的主要对象和工具。对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网络虽然只是一种客观环境因素,它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一种反作用而实施的。犯罪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不良因素的反应,一种犯罪心理的形成,都是从对不良因素的接触开始的,因此心理选择是影响人形成犯罪心理的重要原因。青少年富有好奇心,而缺乏自制力和抵抗力。他们在网上冲浪时,很容易受到低级庸俗不良信息诱惑,如网络上的色情、欺诈、暴力、迷信、赌博等不良信息泛滥相当严重。网络上不良信息被人称为“电子海洛因”,青少年长时间接触,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并可能形成犯罪心理。

(3)“网瘾综合征”危害身心健康:网络成瘾是指对网络形成高度依赖,并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他人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行为特征,是一种像吸毒、酗酒、赌搏一样难以戒除的心理异常行为。

①沉迷于网络游戏。青少年对网络十分沉迷并缺乏自制力,他们往往花掉大量时间到网上冲浪,乐此不疲,在时间上必然减少了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从而造成社会化的缺失。同时,青少年长时间沉迷网络,特别是网络游戏,易患“网瘾综合征”,影响其人格培养和心理健康。他们沉醉于网上冲浪、交友和游戏等多种多样的网上活动,逐渐习惯了在网上以打字的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和与人交流。而在现实世界中则自我封闭,甚至厌倦与他人交往。这种孤僻的性格和不健康的心理是形成犯罪心理的温床。因为网络世界自由无限,人们可以成为任何人,可以去做任何事情,这种心理感受引诱着人们逃避现实而陷入网络世界无法自拔。很多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庭环境较差、亲子关系不良,针对这样的成瘾者,可以通过家庭治疗,改善家庭关系,从而间接地解决成瘾现象。还有些网络成瘾青少年是因为内心空虚,没有生活目标,或心理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针对这样的成瘾者,可以通过心理成长辅导来帮助他们提高社会技能,增加自我价值感,确立志向与目标,从而解决网络成瘾问题。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应有计划安排上网时间。原则是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与网络相关的最重要的活动,时间到了就要下网,可以放弃次要活动。这样就可以防止低效率的网络使用。对于严重成瘾者来说,要开展这项计划,一定要有其他人监督管理,如心理治疗师、家长或者教师。

②“垃圾睡眠”。垃圾睡眠指的是睡眠不足和低质量的睡眠,它和“垃圾食品”一样,已经成为导致青少年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成因。

(4)网络合理应用

①网络开发。对于幼小儿童,电脑教育重点不在于智能的开发,而在于营造一个平等、民主融洽、关爱的家庭氛围,以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责任感。即使有条件学习电脑,每天也不宜超过一小时。应该从介绍电脑的组成、名称、作用及各种功能入手,激发幼儿对电脑的兴趣,学习掌握一些控制鼠标,电脑绘画,幼儿专用“教育游戏”软件,训练幼儿手、眼、脑的协调及逻辑思维能力。学龄前儿童开始学会上网了,父母应该陪在一旁,帮助孩子有选择地进行网上活动,并注意启发他们的创造性。若让孩子沉迷于游戏之中,那就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了。

②网络使用。电脑对人的好与坏,其关键在于人是否能正确利用。如发现孩子为了电脑而牺牲了日常的社交活动、荒废学业、过分沉迷其中、睡眠不足,或因过分操作电脑导致精神颓废,必须采取果断行动。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脑力发展,还要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别让他们整天坐在椅子上凝视屏幕,让他们多到户外进行活动,体力游戏在促进身体发育的同时,对智力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喜好游戏的儿童会在其他方面有卓越表现,比如表达能力、社交技能和想象力。确保孩子每隔20分钟远离电脑休息一会儿;面对电脑的时间以不超过45分钟为准。不管在家或在学校,儿童面对电脑的总时间每天不可超过4个小时,以预防网络综合征,把电脑放在家长注意力可及之处或显眼处,不要把电脑放进孩子房间,除非他已够成熟或有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