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现代生活与健康
10832700000023

第23章 体格锻炼与儿童健康

体格发育依赖于人体的活动(体格锻炼)。儿童体格锻炼不仅有利于生长发育,增加肢体灵活性,促进智力发育,而且伴随一生的健康。现代社会,虽然许多家庭都非常重视儿童健康,但他们更愿意在儿童的营养和饮食,学习和智商方面付出精力和财力,而体格锻炼却最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幼年时期。其实,儿童的体格与儿童饮食营养,学习和智力发育也有着密切关系。许多人认为体格锻炼就是体育运动,将来不想培养孩子当运动员,就没有必要体格锻炼。其实,体格锻炼与体育运动有密切关系,但并不等于体育运动。父母们应记住加拿大斯图尔特·豪斯顿博士的一句话:“每天进行运动比每天喝牛奶对健康更为重要。”

1.儿童体格锻炼的意义

(1)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长主要是全身骨骼的生长,尤其是长骨的生长,长骨两端的骺软骨部分是骨的生长点。骨骼运动不仅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使骨组织得到了更多的营养,同时,运动对骨骼起着一种机械刺激作用,所以能促使骨骼生长加速,使孩子身高随之有所增长。骨骼锻炼也可以增加肌肉力量,使肌肉逐渐变得丰满起来。如果在孩子各项动作发展之前,锻炼腹肌、腰肌、背肌、四肢支撑力,以及加强下肢肌肉力量的锻炼,进行一些条件反射的训练,通过这些触觉刺激和肌肉训练与神经中枢建立联系,就可使孩子的动作变得灵敏,肌肉变得发达。如果希望孩子有健美身材,强壮身体也需要体格锻炼。

(2)增强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体格锻炼能促进心肺功能,使心肌发达,心肌收缩力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加强。在锻炼过程中,由于肌肉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和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于是呼吸器官需要加倍工作,久而久之,胸廓活动范围扩大,肺活量提高,增强了呼吸器官的功能,对防止呼吸道常见病有良好的作用。体格锻炼也可使孩子胃肠蠕动增加,胃肠消化能力增强,食欲增加,营养吸收完全,使孩子发育更好。厌食、拒食的孩子通过锻炼,可以增加食欲。体格锻炼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机体各部的协调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统一控制和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在进行体格锻炼的同时,神经系统本身也经受锻炼和提高,如各种体操,可使婴儿从无秩序的动作,逐步形成和发展为分化的、有目的的、协调的动作,这是对神经系统良好的调节。

(3)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体格锻炼多在户外进行,可以接受日光、空气和水的沐浴,能逐步经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皮肤和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锻炼,增强了其耐受力,大脑皮质也对冷和热的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当自然因素发生变化时,孩子就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反应,使身体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这样就不容易遇冷感冒,也不容易遇热中暑。在户外活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防止贫血。新鲜空气中的氧气能促进新陈代谢,并有杀菌的作用。

(4)促进智力发育:体格锻炼中的各种动作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人在活动时,肌肉中的神经可将各种刺激冲动传到大脑,从而促进大脑的功能,使大脑对动作反应更加灵敏。从小学习游泳的婴儿长大后,其智力、独立能力和自信心都要比其他儿童强。从生理角度看,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脑的血流量,能供给脑细胞更多的养料和氧气。3岁前的营养对智能十分重要,而运动更有利于对营养的摄取,促进脑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对智力发展很有益处。

(5)塑造儿童性格:体格锻炼不仅是身体的锻炼、大脑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性格的锻炼。在体格锻炼中能克服儿童不良行为,使儿童的性格开朗、活泼、乐观。运动还能培养孩子的毅力,增强儿童自信心。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儿童人际关系,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和遵守规则的行为,适于日后的社会需要。对于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要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和各种游戏,与众多儿童接触,可改变其孤僻、忧郁的性格,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2.促进儿童的体格发育

(1)遵循小儿动作发育规律,如动作发育由上而下,先会抬头后抬胸,先学会坐、再学站和走;肢体活动也是由远到近,如先抬肩、伸臂,再双手握物,而至手指取物;行为也由不协调到协调,由泛化到集中。动作由粗略到精细,先发展抬头、坐、站、走等大动作后,才会有手指摘物、脚尖走路等细微动作;先有正面动作,后会反面动作,如先会抓东西才能放下东西,先会向前走才会向后退,最后再协调平衡全身所有的动作。

(2)循序渐进,有计划的、逐步增加运动量和活动的复杂程度。

(3)持之以恒,经常锻炼。

(4)每次锻炼前后要安排充分的准备活动及整理活动。

(5)运动与休息适当交替,注意合理营养。

3.体格锻炼内容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体格锻炼的内容也在不断改变。其实,只要人体在活动,身体就得到了运动,只是效率不是一样的。这里介绍几种近年来公认的有效锻炼方法。

(1)抚触:刚出生的幼小婴儿神经发育不成熟,自身的神经、肌肉活动较少。通过父母和护理人员的双手对婴儿的皮肤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科学抚摩,让大量温和良好刺激通过皮肤传到中枢神经系统,给孩子触觉上一定的刺激,这种刺激会在孩子大脑形成一种反射,促使脑细胞活动增加,以促进婴儿的智能发育、心理运动发育。肢体的抚触,可增加四肢活动,明显增加头围、身长、体重,促进生长发育;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以使婴儿的摄入奶量明显增加。每天给孩子进行系统地抚触,不仅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促进食物消化与吸收、减少婴儿哭闹、增加睡眠,还能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婴儿在出生24小时后即可进行抚触,每天进行3次,每次15分钟。应在温暖(20℃~30℃)的环境中进行,可以播放一些柔和的音乐,也可以和孩子说话、唱歌,特别注意眼神的交流,有助于母子彼此放松。①抚触手法。要注意轻重适宜,轻轻地抚摸,以孩子不痛不痒为准。较小的部位用指尖,大点的部位用手指或掌心,抚摸应均匀进行。开始动作要轻,然后适当增加压力,不但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压觉也可刺激深部感受器。抚触者的双手要温暖、光滑,指甲要短,无倒刺,并不戴首饰,以免划伤孩子的皮肤。还可以倒些婴儿润肤液于手掌中,起到润滑作用。②抚触面积。抚触的面积越大,对宝宝的良性刺激越多。一般采用仰卧位,将孩子头偏向一侧,防止造成婴儿的呼吸窒息。抚触中,严密观察极低体重儿表情,根据患儿反应及时调整抚触方式和力度,患儿如有哭闹、肌张力增高、活动兴奋增加、肤色变化或呕吐等反应均应停止抚触。婴儿患病或皮肤感染时应暂停按摩。③抚触部位。将孩子在全裸状态下置于仰卧位,分别对其头面部、胸部、腹部、下肢和上肢进行抚触,每个部位需按摩2~3遍。

(2)被动运动:被动运动是促进小儿动作发展的一个好方法。当孩子还不会主动运动时,大人用手辅助孩子的四肢进行伸直、弯曲、向上、向下的运动。通过一些被动和主动的活动,使小儿身体各部位灵活起来,以帮助和促进小儿运动的发展。

(3)爬行训练:爬行训练可以锻炼孩子颈、背、四肢肌肉运动,促进脑及身体发育。在孩子6~7个月时,开始训练趴立,上肢支撑身体,逐渐学习爬行。不会走或行走姿势异常的孩子要从爬行开始训练,爬行是行走的基础,爬行训练有斜板爬、俯爬、障碍爬、膝手爬等。通过四肢及头部、手掌、脚掌、小腿内侧的活动,促进正确运动的出现,纠正错误的运动姿势及改善感知觉,是运动发育迟缓及运动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在婴儿发育过程中爬行是一项能够促进智力及体格发育的好运动,爬行使全身肌肉得到锻炼,爬行有利于婴儿脑损伤的康复。

(4)体育训练:是以体育活动为手段,锻炼出健康的身体。对于能主动运动,独立行走的儿童,可以开始指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如体操、散步、爬山,然后可以增加一些有技巧的运动,如跳绳、拍球等。可以开始进行体育训练。体格训练不仅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生理功能水平,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能力,还可以锻炼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体育训练也可以锻炼神经系统的控制协调能力,开发大脑平衡、感觉能力,如感觉统筹训练,对儿童的智力开发是很重要的。体育锻炼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结合年龄,注意个体差异。对不同健康状况的小儿选择锻炼的方法,在时间、强度上应有所区别。对于缺乏锻炼和体弱多病的儿童,应该适当、适量进行体育锻炼,逐渐从体质上、思想上适应体育锻炼,并且达到喜爱、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

(5)生活能力的训练: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行为能力,就可以训练孩子一定的生活能力,如训练孩子吃饭、穿衣、拿东西、放东西、游戏,做家务等,这不仅是一种能力训练,也是对智力的开发。不要认为他不能做,而应该想到他一定会做。

(6)提高机体适应能力:人体有随时调节各种功能状况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称为机体的适应能力。提高人体功能水平,增强适应能力,是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儿童的适应能力包括神经系统的控制协调能力,心、肺耐力,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保持良好姿势的能力及抗病能力。机体适应能力是运动适应能力的基础,机体适应能力的培养是适合每一个儿童的,也是一生的需要,如冷热耐受、运动耐受、爬山、游戏和跳舞等趣味活动。这些适应能力训练也应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结合年龄,注意个体差异,对不同健康状况的小儿选择锻炼的方法,在时间、强度上应有所区别。

(7)运动金字塔:近年来,美国运动学专家推出了一个儿童“运动金字塔”模式,对指导儿童体育锻炼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专家表示,希望“金字塔”能鼓励儿童多进行体育锻炼,并让他们在锻炼中体会快乐。主要针对6~11岁儿童的体育锻炼,其核心思想是鼓励儿童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金字塔给出了不同强度的锻炼建议。运动金字塔模式由4个层面组成。第一层面是运动金字塔的基础,强调每天都应该进行的。每天尽可能多的步行,收拾屋子和花园,爬楼梯和整理玩具等。第二个层面着重鼓励儿童多进行一些有利于出汗、提高心率的运动,主要为有氧运动,包括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滑冰和游泳。这样的锻炼方式每周至少保证在3~5次。第三个层面是柔韧性和力量训练,如武术、瑜伽、攀岩、俯卧撑等,要求儿童每周至少要参与2~3次。金字塔的最顶端,即第四个层面被称为“无运动”或“休整运动”,包括打游戏、看电视、上网和长时间坐着。当儿童的运动状况处于这一层面时,家长或老师就应注意了,必须加以调整。运动金字塔模式并不是要在儿童中推行高强度锻炼,这样反而会让儿童产生厌恶的情绪。作为家长、老师及学校管理者,有责任向儿童提供富于多样性的锻炼机会。而积极推广运动金字塔,则能让儿童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进来。

(8)感统训练:“感统”是感觉统合的简称。人是通过视、听、嗅、味、触、重力感来感受外界事物,并通过感官将信息传递到大脑中,大脑在经过整合之后,再指挥四肢行动,这个能力被称为感觉统合能力。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达到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感统训练不仅是感官训练,也是大脑的训练。感觉训练就是给予儿童多一些刺激,如多看、多说、多动等的机会,接受更多的教育和训练。大脑功能训练是要求孩子注意力非常集中地完成协调性的动作。例如,平衡能力的训练,让孩子通过平衡木、平衡台、旋转圆筒等项目,来训练大脑前庭平衡功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通过跳绳、小滑板、大滑梯、阳光隧道等项目,训练孩子的本体感,提高孩子的动作反应速度。通过羊角球、袋鼠跳、大笼球等项目,训练孩子的触觉,稳定孩子的情绪,增强勇气和自信心。通过拍球、趴地推球、抛接球等项目,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性,解决粗心大意的问题。统合能力训练可以增强孩子学习时的注意力、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反应灵敏性、情绪稳定性、手眼耳协调性等。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很好协调。对儿童进行感知觉的训练不仅可以开发儿童智力,也是神经性疾病早期干预的方法。感觉统合训练还可以矫治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智力发育迟缓、语言发育障碍、尿床、运动协调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