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现代生活与健康
10832700000022

第22章 睡眠与儿童健康

睡眠本是一个生理过程,是一个原始的生物节律。儿童的睡眠也具有周期、节律的规律,并随发育过程而发生变化。每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环境中所需要的睡眠时间都是不同的。儿童的睡眠也明显受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睡眠与营养素一样具有重要的地位。睡眠的质量和睡眠习惯与儿童身体发育,智力发育,以及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正常睡眠,在进入深层睡眠状态时,大脑会分泌与情绪有关的物质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神经传导物质,及时补充大脑的需求,情绪也跟着提升。前半夜睡眠以深睡期为多,此时大脑会分泌生长激素,尤其是以夜间11时至清晨3时,生长激素分泌最多。儿童大脑皮质灰质的神经元密度差,以致儿童的深层睡眠是成年人的40%,若某些原因改变深睡期时间,干扰原本就已减少的深层睡眠,就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浓度,进而影响孩子发育。后半夜睡眠是以快速动眼期较多,此时脑部还是不停运作,借着神经元的联结,每次做梦,都是在将旧的信息重新整理、保存,帮助大脑的学习、记忆与创造功能。“垃圾睡眠”指的是睡眠不足和低质量的睡眠。“垃圾睡眠”会改变人体的激素分泌,使得人体为了增加能量,而提高对糖和高脂肪食品的需求。它和“垃圾食品”一样,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原因。此外,睡眠有问题还会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下降、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睡眠与儿童生长发育是密切相关的,那么,儿童的家长们是否关注和重视孩子睡眠呢?是否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呢?

1.儿童正常睡眠

婴儿仍处于不能表达自己喜恶的时期,家长除给他安排好足够的睡眠时间外,应当在婴儿睡觉时多观察他的异常变化,防止延误病情。儿童在正常睡眠时,表情安静舒坦,呼吸均匀,有时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表情,也会有些恐惧、惊喜的表情。夜间,一个睡眠习惯好的儿童,在睡眠周期之间醒来时,会自动转入下一个睡眠周期,有时睡在身边的父母甚至都觉察不到。儿童的睡眠应该具有一定周期和节律。刚出生的新生儿基本上没有白天和晚上的概念,他们一天24小时只需要睡觉和吃奶,这样才能正常发育和成长。随着年龄增长,晚上睡眠时间延长,白天睡眠时间缩短,孩子也逐渐开始能区分白天和夜晚。因为在白天,孩子需要与人交流,需要一定的活动,这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正是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学习、运动、娱乐的时间逐渐延长,儿童身体、智力、心理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影响儿童睡眠的因素

(1)夜间哭闹:婴幼儿不会表达喜怒哀乐,睡眠不佳表现主要是哭闹,不易入睡。夜间哭闹常见原因是过热、过冷、吃得过饱或饥饿,需要换尿布等。

(2)不良睡眠习惯:许多孩子睡眠问题是没有良好的睡眠习惯。有些孩子从小就养成自然睡,自然醒,不受任何时间的约束,从而导致昼夜不分,白天睡眠过多,夜间不易入睡。有些孩子睡觉前有喝奶、吃夜宵的习惯,一旦吃饱,很难睡得香、睡得踏实。因为这时体内大量的血液会循环到胃部,使胃液分泌增多,刺激处于抑制状态的大脑细胞,使部分脑细胞转为兴奋状态,而容易做梦。有不少孩子有睡前读书的习惯,这样虽然可以慢慢地睡着,但是书中内容可兴奋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影响孩子入睡,也容易做梦,影响睡眠的质量。有些孩子有开灯睡觉的习惯,因为灯光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使人体内部的生理活动在睡眠中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体温、心跳和血压都不如在黑暗中那样的平稳;开灯睡眠不仅容易做噩梦,也容易觉醒。有些孩子蒙头睡觉,吸入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使大脑缺少氧气,就睡不好,还会损害脑细胞,妨碍儿童的智力发育。

(3)伴睡问题:有许多家长喜欢在睡觉前抱着孩子睡觉,并且拍、晃、走动或含奶头促使孩子睡觉,直到睡熟后再放在床上。孩子一旦养成这种“伴睡条件”习惯,每次只有在家长抱、拍和摇晃下,才能入睡。即使不饿,也要含奶头,吸吮几口后,才能睡着,好不容易睡着了,一旦放到床上就会醒。夜间醒来时,没有这样的抱、摇的伴睡,就难以再入睡,时常哭闹不止。这种不良睡眠习惯不仅会影响睡眠,而且长时间的抱、拍和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有影响。

(4)疾病影响婴幼儿睡眠:小婴儿睡眠时哭闹,伴有方头、出牙晚、囟门关闭太迟等征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偻病。婴儿夜间睡觉前烦躁,入睡后全身干涩,面颊发红,呼吸急促,这预示着婴儿即将发热。婴儿睡眠时哭闹伴有腹泻表现,应考虑可能有腹痛。婴儿睡眠时哭闹,时常摇头、抓耳,有时还发热,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有神经系统异常的儿童属于先天抚养困难型,易激惹,夜间爱哭闹,甚至睡觉时会四肢抖动。

(5)环境因素:儿童房间的光线,电视、音响、手机等所产生的声响及电磁波,都会干扰生理时钟的运作。如果在电视、音响还开着的情况下睡着,那些声音随时会启动大脑的警醒系统,会削弱我们放松与进入梦乡的能力。

3.睡眠异常表现

儿童睡眠中有些表现是家长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也是上医院就诊的因素。其中,可以是疾病,也可以是正常生理现象,或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

(1)睡眠不实:睡眠中,孩子经常翻动身体,睡得不实。首先要想到睡眠环境不适,如可能是被子盖得不舒服或被子太厚等;睡觉穿着衣服不适,于是翻来滚去;也可能是晚上睡前吃得多,小儿睡觉后肚子总是胀得难受,所以睡不踏实。

(2)夜惊:睡眠中,有些孩子会出现突然大声啼哭,这在医学上称为婴儿夜间惊恐症。如果孩子没有疾病,一般是由于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惊恐、劳累等引起的。所以,儿童,尤其是小婴儿神经系统不稳定,应避免一些暴力、惊吓的刺激,保持孩子安静愉快的情绪。

(3)睡眠磨牙:在夜间睡觉时会磨牙,也有些孩子表现不断地咀嚼动作,这与睡眠时口腔内唾液分泌减少,牙齿表面缺乏润滑液有关。如果长期磨牙会使牙表面的釉质磨损,影响咀嚼功能,值得关注。晚餐吃得多,睡觉时胃肠内仍积存有食物,胃肠道工作时,会引起面部的咀嚼肌自发性地收缩,牙齿便来回磨动。如控制睡觉前进食效果不佳,应想到使用驱虫药。肠道蛔虫可以刺激肠管使蠕动加快,引起消化不良、肚脐周围隐痛,这样会使孩子在睡眠中神经兴奋性不稳定而引起磨牙。有蛲虫病的孩子,蛲虫也常在夜里爬到肛门口产卵,引起肛门瘙痒,孩子睡不安宁也发生夜磨牙现象。有些是心因性因素,家庭不和、父母离异会使孩子心灵受到创伤;学龄儿童因功课紧、作业多,或学习不好遭到父母训斥;有的是晚上看电视有武打惊险的镜头,这些都极易造成焦虑、压抑、烦躁不安、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夜间发生磨牙现象。儿童在7~12岁是乳牙、恒牙的交替过程,如牙齿发育不好,上下牙接触时有的牙尖过高,咬合面不平,因此造成的高点或障碍点是引起夜磨牙的重要原因。此外,佝偻病、神经衰弱、遗传因素等,都会引起夜磨牙。如果偶尔发生一两次夜磨牙,不会影响健康。要是天天晚上牙齿磨动,可以直接损伤牙齿,还会影响睡眠,引起头面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4)儿童夜遗尿:随着儿童年龄不断增长,神经系统发育的不断完善,儿童的膀胱对排尿的控制会自然形成,不需要特别的指导和训练。但如果5岁或5岁以上的儿童多次发生入睡后无意识排尿,每周达2次以上并且持续至少6个月,而清醒状态下则无此现象,则应被视为异常,临床上称之为原发性夜遗尿症。小儿夜遗尿症的相关因素可以是遗传因素,若父母一方患此症,出生的婴儿有50%的机会患病,如果父母双方都患过此症,孩子的患病机率可增加到75%;也可以是神经系统发育得不完善,婴幼儿身体生长迅速,而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方面孩子睡眠深沉,当膀胱中有尿时,尿意在睡眠中不能及时传达给大脑;另一方面大脑也不能及时发出“醒来”的命令,这些孩子夜间遗尿前常常做梦找厕所,最终就“床”解决。另外,人脑中分泌一种能使尿变浓的激素,叫利尿激素,一部分孩子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尿浓缩功能受影响,儿童夜间尿多,再加上不能及时醒来去厕所而尿床。儿童夜遗尿多属神经因素引起,目前还没有立竿见影的药物可以做到药到病除,夜遗尿症要求医生、患儿与亲属全面配合,结合药物治疗、生活管理、心理治疗及功能训练等多种方法,才能真正收到效果。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推荐的对症药物是醋酸去氨加压素类药物,同时还要配合夜间叫醒、控制睡前饮水等行为矫治和诱导、沟通等心理治疗,家长应特别注意的是避免说教、训斥,以及在人前提起孩子尿床的话题,以免刺激孩子的感情。

(5)“夜汗”现象:许多家长为孩子出汗所困惑,有些并不属异常。多数孩子入睡后,身体由活动状态转变为静止状态,神经系统由兴奋状态逐渐进入抑制状态过程中,全身血流仍较快,这种出汗多发生在刚入睡,一般夜间12时后就会停止出汗。当然,睡觉时穿衣过多,被子盖得过厚,室内温度太高,也会出汗。有些小婴儿不仅在入睡后全身出汗,还伴有夜惊、摇头,并且有枕秃,这是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如果刚入睡时无汗,入睡一段时间后,尤其是下半夜出现全身大汗,皮肤湿黏,被称做“盗汗”。如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或苍黄,两面颊部潮红,精神不振,胃口极差,并伴有低热和咳嗽等症状,应注意有无结核病可能。

(6)睡眠打“呼噜”(打鼾):儿童睡眠打“呼噜”不少见,但却不被关注。打鼾者因为咽腔、鼻腔狭窄,或下鼻甲、扁桃体肥大,阻塞呼吸道某一部位成为发声共鸣体。医学上把夜间睡眠时由于反复出现呼吸暂停而使得气体交换不畅,二氧化碳滞留体内,心、脑及全身缺氧等人体呈现的一系列病理改变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儿童由于对缺氧的耐受性较差,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轻者因为慢性缺氧,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当孩子有打鼾现象,特别是鼾声响亮、不规则、鼾声变调时,应尽早去医院检查治疗。孩子打鼾则不仅会由于睡眠质量不高使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下降而影响学习,还会使其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干扰,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4.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健康睡眠就是保证睡眠质量。儿童有了健康的睡眠,才能精力充沛,食欲良好,身心健康。

(1)养成良好睡眠习惯: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人体是“生理时钟”,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清醒;当人体感应外在环境的光线,就会抑制夜间褪黑素的分泌,让我们保持清醒,不易入睡。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多些睡眠,无论是晚上还是白天,都让孩子自然醒、自然睡。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睡眠习惯,昼夜不分。应做到白天要光亮,夜晚要黑暗,从小养成日夜分明习惯,利用光照帮助孩子保持生理时钟的同步。每天吃完早餐后,孩子应到室外活动半个小时,接受日光照射,给大脑“该清醒了”的讯号。晚上睡觉时,尽量让卧室保持黑暗。若要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最好固定每天入睡及醒来的时间(尤其是醒来的时间),就连周末也要一致,生理时钟才不会一直受到干扰。

(2)睡眠环境:良好的睡眠需要好的睡眠环境如室内空气、温度、噪声,以及睡觉用具,都直接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应注意保持室内新鲜空气的流通,室内合适的温度,还有衣被是否合适。现在多数家长害怕孩子冻着,穿、盖太多,使孩子感到燥热,还会使小儿的肌肉得不到放松,难以入睡。宽衣睡眠能够使孩子睡得更加舒服、坦然,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穿衣睡觉,甚至将手脚包裹起来睡,会影响孩子的血液循环,限制身体自由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孩子睡觉的床不能太柔软,长期睡柔软的沙发、弹簧钢丝折叠床会导致脊柱弯曲,人的脊柱是躯干的中轴和支柱,是上下肢运动的枢纽,具有支持体重,传递压力、缓冲震动和保护内脏等功能,一旦脊柱发生病理性弯曲,不但脊柱的活动范围受到较大限制,也破坏了人体的健康和形体美,而且会严重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开始独立睡觉的孩子会没有安全感,需要有安慰品的陪伴才能入睡(如小玩偶、玩具或是小被子)。可以适当给予卡通床上用品,让孩子去挑选自己喜欢的卡通床上用品,让他觉得睡觉时好像有很多好朋友在陪伴着他,但要避免以后过度依赖,同时也要注意物品的清洁,避免毛绒物品(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孩子)。儿童房间也应该控制光线、噪声及电磁波等。

(3)睡眠准备工作:到睡觉时间了,但许多孩子仍然玩得意犹未尽,要想让孩子上床就能入睡,是很困难的。所以,临睡前要避免精神或其他刺激,孩子读书、看电视、玩电脑、听音乐等活动,不宜过度兴奋的活动或太紧张的脑力活动,不要看惊险或恐惧的电影或电视节目,或刺激性、激烈的音乐等。对于迟迟不能入睡的幼儿,可以暗示诱导引其入睡,让他们闭上眼睛,用一种特轻柔疲倦的声音给他讲个故事,声音断断续续,缓慢无力,最后逐渐减弱,变得若有若无,常常故事还没讲完,孩子就已经睡着了,这比直接劝说或批评作用更有效。

(4)合理饮食:孩子睡前吃得过多或吃不容易消化、产气的食物,小儿胃里不舒服,或者未吃饱饭有饥饿感,都会影响睡眠。小心睡前吃下的食物(睡前6小时),最好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如热可可、巧克力牛奶、可乐等。

(5)适度运动:白天适度运动,会使孩子有疲劳感觉,可使人容易入睡,睡眠也较深沉。运动最好的时机是在傍晚,而不应该在睡前两三个小时剧烈运动,造成脑内啡肽亢奋状态,体温升高,反而让人不易入睡。

(6)睡眠姿势:正确的睡眠姿势是保证孩子睡眠的基础,最好的睡眠姿势是右侧睡或仰睡,可使孩子全身的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有利于肠胃蠕动,而左侧卧或俯卧则会使心脏受压,不利于呼吸。不要让孩子蒙头睡觉,以免身体得不到充足的氧气,时间一长,人就会因缺氧而感到头晕,头痛,出现精神萎靡,严重的会产生窒息。

(7)克服伴睡依赖:从白天开始,将快要入睡的宝宝放在小床上,如果他哭闹,可在床边用语言和表情给予安慰,如果无效,要让宝宝哭一会儿,才抱起来安慰。如果放下又哭,第二次让他哭的时间长一些再抱起。以后逐渐延长时间再抱,这样坚持2~3天,直到宝宝觉得再哭,爸爸妈妈也不会抱我了,他就会自己入睡了。同法,戒掉含奶头的习惯。一旦养成自己入睡的习惯,夜间就会睡得很好。

(8)疾病:影响孩子睡眠的还有疾病,如发热、鼻子不通气、缺钙、耳朵痛等,都会影响小儿的睡眠。为了孩子很好睡眠,应给予缓解症状的药物,如解热药、抗过敏药物、止咳药等。

(9)安抚情绪:孩子有时会因为身体不适,或情绪上的不稳定而影响睡眠。身体状况比较容易观察,父母要多留意的是情绪上的问题。有些孩子因为年龄还小,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如果在幼儿园或生活中受到挫折,不懂得该如何表达,再加上父母没有多加留意,孩子的情绪也会间接反映在孩子的睡眠上。如遇到类似的情形,适时地找时间和孩子聊聊,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10)终结噩梦:孩子睡眠中做噩梦、夜惊,主要是孩子神经系统不稳定,尤其独立睡觉,他们开始会“怕黑”,同时也怕“魔鬼”。“怕黑”是出自于人类对未知的恐惧,如果孩子因怕黑而不敢睡觉,甚至还因此做噩梦,不妨在孩子的房里添置一盏小夜灯。让孩子通过光线和影子呈现各种不同的面貌,逐渐了解和适应黑暗的环境,一些好玩的游戏也可以有效降低孩子怕黑的心理。在平时,家长不要去强调黑暗或魔鬼的可怕,孩子自然不会有恐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