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现代生活与健康
10832700000010

第10章 营养强化食品

根据儿童的营养和膳食情况,将某些营养素添加到食品中,以满足儿童的需要,这种食品称为强化食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有了新的要求,并希望儿童食品在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形外,同时也应有很好的营养作用,因而针对儿童膳食中某些营养素含量不足,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预防措施,通过含有多种营养素的营养强化食品,增加儿童身体健康,防止疾病。

1.营养强化剂的种类

营养强化剂通常可分为维生素类、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类、无机盐类三大类。其中维生素类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7、维生素B3、维生素B11、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K、胆碱、肌醇15种。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类有盐酸赖氨酸、牛磺酸2种。无机盐类有含钙的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含锌的葡萄糖酸锌、硫酸锌;含碘的碘化钾、碘酸钾;含硒的硒化卡胶;含镁的硫酸镁;含铁的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含锰的硫酸锰等。

2.食品营养强化的目的

对食品进行营养强化是控制微量营养素缺乏的一种有效措施。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也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食品营养强化是改善国民营养状况的有效途径。

(1)增补某些食品中天然营养成分的缺陷:如向米面中强化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向乳、肉、禽、蛋等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中添加维生素C等,可以增补天然食物中缺少的营养素,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2)补充食品在贮存、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损失的营养素:多数食品在贮存、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会引起某些营养素不同程度的损失,如在碾米和小麦磨粉时有多种维生素的损失,且加工精度越高,损失越大,因此向精白米面中添加B族维生素是很有意义的。

3.营养强化食品种类

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向天然食物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用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这种经过强化处理的食品称为营养强化食品,所添加的营养素(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称为营养强化剂,需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食品称为媒体食品。例如,用赖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钙盐强化的面包;用维生素B1、维生素A、B族维生素强化的豆浆;用维生素C强化的果汁等。

(1)加碘盐:“碘”是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为了弥补食物和饮用水中的碘缺乏,通过在食盐中添加碘,达到防治碘缺乏。碘盐的价格相对便宜,日常生活中最普遍、最有效的补充碘的方法就是采用食用碘盐。如果每天食用5~6克碘盐,其中所含的碘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生理需要。孕妇、乳母使用碘强化食盐,可防止因碘缺乏对新生儿脑发育、智力发展的影响。

(2)强化面粉:营养强化面粉是在面粉中添加维生素B1、维生素B2、铁等人体所需的微量食用强化面粉后,可以提高儿童的微量元素,预防营养性贫血。

(3)强化大米:大米是人类的主食之一,27%的热能,20%的蛋白质和3%的脂肪,是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锌等微量元素食物的来源。大米的加工过程中,其营养素会有一定的损失,加工越是精细,营养素的损失越多,损失量可多达50%以上。加上烹饪过程中的损失,使维生素B1、维生素B2、锌等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甚微。营养强化大米可以通过人们一日三餐中的主食来补充营养,平衡膳食,达到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目的。这是目前国际上推行的一种最为理想的主食营养强化途径。

(4)铁强化酱油:针对儿童缺铁性贫血和我国人口铁营养不良的现状,国家开始推广“酱油补铁”。我国在“食盐补碘”工程强制性推广了多年之后,正在积极推广以铁强化酱油为主的补铁工程,而此次的“酱油补铁”是国家实行的倡导性强化。

(5)强化食用油:维生素A缺乏在我国儿童发病率高达42%。植物油作为食物营养强化的载体之一,非常适合进行维生素A等脂溶性维生素的强化。维生素A强化大豆色拉油开始在市场推广。但是,光照可以导致强化油中维生素A损失,因此应注意避光保存。

(6)强化奶:市场常见的强化奶是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通过调整普通奶粉营养成分的比例,并强化所需的钙、铁、锌、硒等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C、B族维生素,以及牛磺酸、低聚果糖等营养强化剂及功能因子等。常见的强化奶粉一般分为婴幼儿配方奶粉、功能性配方奶粉、营养强化奶粉三种,如AD强化奶。

(7)强化辅助食品:儿童许多零食都添加不同营养成分以达到补充营养的目的。例如,将益生元添加在乳制品和饮料等食品中,未来逐渐会在烘焙食品、糖果和休闲食品中添加。摄入的食物中加入益生元,以激活、增加人体内的益生菌,通过促进微生态平衡来提高人体免疫力。

4.营养强化食品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儿童生长发育是以营养物质供给为基础的,均衡营养是提高儿童生命质量的根本保证。强化食品的合理应用是实现均衡营养,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除母乳对婴儿外,没有一种天然食品能够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一般母乳喂养只能满足婴儿出生后4~6个月的营养需求。婴儿添加辅食及幼儿的膳食尚不能正常进食及没有足够户外活动,容易缺乏的几种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钙、铁、锌和维生素A、维生素D。这一年龄组的孩子因缺乏上述营养素很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佝偻病,以及综合性多种营养素缺乏所致的生长发育迟缓。1岁以下人工喂养的孩子,应特别注意食用多种营养强化奶类及代乳品等主食。钙、铁、锌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儿童时期偏食的孩子,也容易导致营养素缺乏,采用营养强化食品,可以弥补部分不足。

5.营养强化食品合理选用

尽管人们开始认识到营养强化食品的作用,但还应该科学选择营养强化食品。

(1)营养强化食品不能代替自然食品:正常人的营养素的主要来源还是自然食物,也就是从一般膳食中摄取。如果生活中能注意保持膳食营养平衡,荤素合理搭配,不挑食,不一定需要添加营养强化食品。虽然营养强化食品可以补充某些营养素,但不可用营养强化食品代替日常普通食品。因为天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最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主要来源和最佳来源还应当是日常合理的膳食。应大力提倡吃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的各种食物,这些食物包括五谷杂粮、畜禽肉与内脏、鱼、蛋类、奶类、豆类、蔬菜及水果类等,只要做到食物品种多样化,数量足,质量高,营养均衡,烹调加工合理,再加上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人体完全可以均衡地获得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2)针对性选用营养强化食品:选择强化食品要有针对性,每个人的遗传因素、身体状况、所处的年龄阶段、生活环境、营养状态等各方面的条件均不相同,因此在营养摄入和补充方面应区别对待。选购营养强化食品时首先要了解食用者的健康状况,其次要掌握营养强化剂的天然食物来源及食用者的膳食搭配。所选择的营养强化食品应该含有食用者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最好经过医生检查、确诊某种营养缺乏,然后再选用相应的营养强化食品。例如,饮食过于精细、经常吃精白米面和喜欢吃捞饭弃汤的人群,容易导致维生素B1的缺乏;北方地区居民在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的季节里,容易导致维生素C的不足;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居民,容易出现碘的不足;生长发育、食欲缺乏、毛发枯黄、有异食癖的小儿,可能有锌的缺乏;3岁以下的儿童应注意适当补铁;吃动物性食品较少的人,可选择含维生素A、维生素B2的强化食品等。

(3)按需选择营养强化食品:人体不同时期营养素的需要量是不同的。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有各个年龄段和特殊条件人群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如果平日食物中的营养素摄入不足,吸收不良,可以根据其营养素的需求量,由营养强化食品来补充缺少的部分。不是每个人都缺乏维生素D,一旦食用过量,可引起毒性反应;氨基酸也不是越多越好,长期摄入不平衡,会降低人体的抵抗力。

(4)注意营养平衡性: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都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只有合理的营养搭配,才能有利于人体更好地吸收和利用营养成分。一种营养素摄入过多,会造成其他营养素吸收减少或排出增加。有些营养素超过正常的数值,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强化食品也不能滥用,如钙摄入过多会导致磷排出增加;糖摄入过多,会导致维生素B1消耗增加;补锌过多,会降低铁的吸收。因此,食用强化食品时一定要注意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各种养分的补充比例必须合理,不能偏补或过补。如果本身是营养均衡的状态,长期食用某种强化成分后,会导致某种营养素摄入过多,造成体内各营养素失衡,从而有损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