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月圆之日的修车人
10830700000003

第3章 半碗稀饭

中午时分,昏厥的农妇终于睁开了眼睛。“大妈你醒了。哦,你住哪里?我送你回家……”小保姆阿玲,是在屋檐下发现她的。主人急着上班,临行前交代阿玲,等迷路的大妈醒后送她回去。此刻,小保姆见自己给老人灌下的半碗稀饭起了作用,十分欣慰。

“家、我、我没有家……”听小保姆提起家,大妈神色黯然,竭力回避。小保姆傻了眼,她不知如何处置老人,只得等主人回来再说。

傍晚,做服装生意的主人洪芸一进门,阿玲便据实汇报了老人的状况。洪芸略一思索,示意小保姆留老人暂先住下,再想办法帮她联系家人。

眨眼三天过去了,迷路的大妈慢慢恢复了元气。但她除了自称姓许外,仍是闭口不提家事。这不成了“湿手捏干面——粘上甩不脱了?洪芸和丈夫开的服装店规模不是很大,家里又已经请了小保姆,说什么也用不着再请帮工了啊!夫妇俩商量后,决定和老人摊牌。”

“什么,你是被儿子赶出来的?……”洪芸夫妇的开诚布公,让许大妈再也不能沉默是金,只得透露了自己在外漂泊的缘故,并提供了儿子史崇礼家的电话号码。洪芸哪敢耽误,立马打电话和许大妈的儿子联系。

谁知史崇礼接了电话,得知老娘被洪芸收留在家,哼哼哈哈了好一会,连个谢字都没有,接老娘的事更是只字不提。也许史崇礼真有难言之隐,洪芸只好再细细盘问老人。

从许大妈口中得知,她儿子史崇礼是个包工头,手下打工仔就有二十多人,儿子一家住在宽敞的小楼里,还把旧屋出租了赚房租,并非家境拮据无力赡养老母。洪芸气愤难抑,声言愿意出钱请律师,帮老人讨个公道。“不,我不能告他,他,他是我亲儿子啊……”无奈,许大妈怎么也狠不下心来和儿子打官司。

儿子不养娘,老娘又不肯对簿公堂,这花甲老人总不能在这里“落叶归根”?洪芸夫妇一筹莫展。“……给电视台打电话,让黑心儿子曝曝光,看他管不管娘……”还是小保姆阿玲头脑活络,想到了应对的措施。

面对媒体的介入,史崇礼只回答了一句话:“我是不差多吃这一碗,可什么都有价值,干吗让没用的人白吃……”不孝子把娘赶出门,还振振有词。电视台播出的这条新闻,让观众动了义愤,当场就有人给电视台打电话,谴责不孝子的行径。打进电话的市民除了把史崇礼叫做“死重利”外,还对收留老太太的洪芸表示了敬意。

整整三天,花甲老人被亲儿赶出家门的事,在街头巷尾传得沸沸扬扬。看来这也是提高收视率的好机会,台领导决定趁热打铁,以此事件为切入点,策划、发起和谐社会和家庭关系的论题,并开通了热线电话,请市民参与、互动。

周一上午,市电视台“百姓话题”栏目组,特去洪芸家实地采访。面对伸到眼前的话筒,许大妈双目迷茫,喃喃自语。“……干吗让没用的人白吃……没用的人……”从小保姆处得知,许大妈自从看了那天的新闻后,不是坐在那里发呆,就是反反复复唠叨这几句话。漂亮的主持人青荷,禁不住湿了眼眶。把老娘当成没用的人扫地出门,如此冷酷无情的儿子,真的让人寒心。

主持人青荷决意做好这档节目,可许大妈精神恍惚,颇不配合。青荷只好退而求其次,把采访的重点,放到了收留老人的洪芸夫妇身上。洪芸几次推辞不成,只得答应周四晚上去电视直播现场做嘉宾。

“……收留老人给她口吃的,是、是因为我知道饿的滋味……”直播准时进行,满脸憔悴,一头白发的老人,让观众顿生怜悯,而好心人的这番开场白,才让人知道开服装店的洪芸也曾有过露宿街头,饥寒交迫的经历。

17年前,远在南方的打工妹洪芸,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急返家乡,在中途转车时遭了贼手,离家还有百八十里,身无分文的她再也没钱买车票了,只有步行回家。一路上捡瓜皮菜叶果腹,喝凉水解渴,老家所在的县城终于遥遥在望了,但她又冷又饿昏倒在农家的一个菜窖旁边,是好心人的半碗稀饭让她起死回生的。“……半碗稀饭救了我的命,让我赶上了见我娘的最后一面……”

受人滴水之恩甘当涌泉之报。只是洪芸昏厥时神志模糊,记挂母亲又连夜上路,只晓得是县城附近,实在不记得是哪个庄哪个村。受人恩惠的洪芸,从此不管落难的还是要饭的,只要走上门来都会给予援助。

“……呶,就是这只碗。结婚前我给老公看过,儿子周岁时我给他摸过,等儿子大一点我还要告诉他,半碗稀饭能救人一命。我也要让他做好事做好人……”如今,作秀炒作的人多,何况是个做生意的女老板。洪芸声情并茂的叙说,似真似假,让人不置可否。这会儿,见她当场从挎包里摸出只做工粗拙,还豁了一个口子的旧碗,不管是坐在直播现场的,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人人瞪大了眼睛。

不知咋的,唯唯诺诺的许大妈一见洪芸手里的碗,浑身一震扑了上去。“百姓话题”栏目的编导,临场发挥的本事确实不错。见老太太一把抓过碗,左看右看神色怪异,忙把摄像机镜头对准了她。

许大妈目光呆滞,语无伦次:“小牛,你、不不,我、我……”老太太的反常举动,让人不知所措。洪芸听得小牛两字,心里打了个激灵。当初她曾问过好心人的名字,对方自称小牛。洪芸料理了母亲的丧事后,也曾四处寻访过,只因没具体的地址,农村又习惯用小狗、小虎什么的起名,叫小牛的男孩方圆近百里不胜其数,最终没能确认下来。洪芸虽然不知道此牛是否彼牛,可好歹也是条线索,哪肯轻易放过。

“小牛?大妈您原先住在哪里?您也认识一个叫小牛的?快,请您快告诉我!”60多岁的许大妈身心俱伤,浑浑噩噩。面对洪芸的连连追问,她答非所问。“碗,碗……报应,报应!……”许大妈捶胸顿足,仰天悲呼。突然,一口气接不上竟瘫软了下去。

旁边的主持人青荷,一步蹿上去扶住了老人。从许大妈颤抖的手里接过那只破碗,青荷心头猛地一跳,她突然发现碗底的几条乱纹,似乎就是个史字。“啊!大妈,这只碗是您家的?小牛就是、就是您儿子?”许大妈没说一句话,两行老泪滚了下来。见老人双眼发直,踉踉跄跄,直播只得草草结束。许大妈被送进了医院,虽然这期互动节目做不成了,但许大妈欲言又止的神态,分明是另有隐情,媒体自然欲罢不能。

三天后,市电视台和《都市晨报》联手的追踪报道出来了。女老板洪芸寻访未遇的好心人小牛,正是把老娘赶出家门的黑心儿子史崇礼。其实,史崇礼从小也是个善良、懂事的孩子。12岁时,做泥水匠的父亲不幸摔伤成了残疾。生活贫困,求助无方,母亲渐渐变得暴躁,易怒。那天发现儿子把半碗稀饭送给了过路人吃,她一时懊恼,狠狠地责罚了儿子。

小牛第一次挨打真的吓坏了。而母亲边打边哭边教训的那几句话:“半碗稀饭也是辛苦赚来的,也是有价值的,干吗要给没用的人吃……”深深地印在了12岁孩子的心底。自此,自卑、敏感、多疑、自私,小牛的性情慢慢改变了。史家的家境早已今非昔比,但儿时母亲的教诲,仍让他刻骨铭心。凡事看价值,成了史崇礼的座右铭,直至把没有用了的母亲赶出家门……

眨眼又有一月余。据说,洪芸的完璧归赵(破碗),唤醒了史崇礼的天良,终于把母亲接回家去。又据说,许大妈自知被儿子嫌弃,是半碗稀饭的因,结了如今的果。痛定思痛,悔不当初,悄悄离开医院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