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与太阳一起行走
10830000000032

第32章 天地的遗产

如果不是从面前这个叫开庄的地下出土了大批的陶器石器,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在透脱尉蓝的天空下,关于祖先文明的端倪竟然会隐藏于这个有着大地画廊的圩田之下。历史,竟在此际与我交错,我们之间,只是隔了一层泥土,若近,若远,有形,无形。这些深埋于地下的碎片,竟保存着祖先生存发展的原始秘笈。

这个当年叫着海陵郡的地方,因为黄河夺淮而沉睡地下几千年的开庄遗址,带着最初的光芒,从远古的良渚时代而来,经过岁月的淘洗,带着亘古的梦,在我们面前真实地醒来。它静静地尘埋于岁月的遗迹里,若无其事,等待着时间流逝5000多年后,等待着人们惊喜的目光抚摸它。

站在风和日丽的田头,背对着水乡溱东的开庄遗址,我拍了张照片,内心竟觉得可笑,这么宏大的历史,怎么可能在我小小的相机里装下?

“青蒲阁上出皇娘,东窑烧出金龙床”,循着远古的麋鹿和飞鸟的足迹,依稀听到先祖流浪迁徒的歌谣,看到先祖春耕秋偿桑梓栖居的痕迹。走进水乡溱东,我们仿佛走进了溱东历史的深处,与“开庄”有着同样悠久历史渊源的“青蒲阁”这些特别的名词与这片土地的碰撞,大笔书写了溱东波澜壮阔的历史。青蒲阁的第一缕青烟,凝固为我畅想的古老画轴。秦始皇吆山填海而使这里原先的一片汪洋大海变为水草丰茂的滩涂湿地,也由此有了后汉书“海陵麋鹿,千百成群”的记载,“国舅庄”“凤凰垛”的民间传说,让人想到一个古老得没有年龄的溱东,一个把无尽的人类文明留作天地间遗产的溱东。

地处九州之一的古扬州的溱东青蒲,走过禹贡,走过殷商,走过春秋。当年,汉高祖在这里建广陵县,隋文帝又将此地并入海陵,吴王刘濞在这里“招致之命,海水煮盐”。因此,作为里下河平原碟形洼地东部边缘的溱东,自古素有“鱼米之乡,西南之富”“二胡之乡”“麋鹿之乡”美誉及东台“金三角之称”,它成为里下河藤蔓上的一个宝葫芦,“全国文明镇”的殊荣,更让这方水土增添了一些传奇色彩。

因此,不管去没去过溱东,一定不会对位于水荡东部边缘那片环河圩田的新石时代良渚文化的开庄遗址以及出皇娘的青蒲阁感到陌生,每当提起溱东青蒲和开庄,人们就流露出充满敬畏的神色和语气,他们不无骄傲地说,皇娘阁旅游风景区建设已全面启动了,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美丽的魅力新城就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于无形之中,开庄遗址,青蒲阁以及溱湖水的地方文脉也滋养了这里的一切,锻打出里下河平原上坚韧的溱东人民,谱写了水乡溱东异彩纷呈的精彩故事。如今,在里下河平原的圩田水荡中,有着物宝天华的水乡溱东,成为一部无字的浩佚书卷,这方水土,注定要奔流涌动着原始力量的河流。这个小镇,天生养育了一群拿龙捉虎的汉子和披星戴月的女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着幸福美好蓝图,这里春来菜花黄,夏临荷叶绿,秋至桃子红,到处莲香扑鼻,杨柳轻拂,青草茂盛,瓜果飘香,稻香蛙唱,荷红藕胖,这里的一年四季到处流尚着文明与快乐的声音。

快乐文明的溱东,氲氤的水气里,潋滟的波光里,莲花绽放,暗香浮动,鹧鸪声声、渔歌号子、桨声如歌,白鹭成这儿的舞蹈家,在水乡的河面上划出流丽的圆舞曲,年年岁岁月不知疲倦地与云朵亲吻,野鸭野鸡鸬鹚成为水乡溱东诗意的标点符号,在它们的点缀下,构成一幅水乡风情、人文特色、生态宜居的水乡原生态水墨画。

水墨画的溱东洼地里出产的“溱湖簖蟹”个大黄肥,声名远扬,“溱湖簖蟹”与“高桥鹅”、淡水青虾、龙虾、甲鱼、黄鳝、淡水鱼、菱角、松花蛋、砂咸蛋,等美食一起漂洋过海,登上都市殿堂。

来过溱东的人没有吃过“溱湖簖蟹”就算没来过这里,每当“溱湖簖蟹”蒸熟之后,雌的蟹黄红中带金,雄的蟹膏透明软腻。但凡有幸品尝过“溱湖簖蟹”的人,大概一辈子忘不了那畅快淋漓、齿颊留香的鲜美滋味,直呼:曾经溱湖难为水,除却簖蟹不是鲜。

因此“溱湖簖蟹”成为“溱湖八鲜宴”中重彩,银鱼、青虾、螺贝、甲鱼、四喜、水蔬和水禽则像众星一样拱着“溱湖簖蟹”这轮皎洁的月亮。若是一对“溱湖大闸蟹”再配上一盆半辣半不辣的鸳鸯螺蛳,一盘连壳都是透明的白灼青虾,一份当地土产的绿壳鸡蛋炒银鱼,一份用溱湖里的虾和鱼做的“虾丸鱼饼”,一大盆老豆腐炖蚌肉,再炒上一盘碧绿生青的水芹菜,剥上几只老菱,最后上一碗清炖甲鱼,这顿溱东家宴才算绝对过瘾,让人终生难忘。

来过溱东的人就会明白,当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其他文化已无法用语言悉数表达,当某种事物可以归于天然陈述,譬如,溱东的丝毯、布烙画、溱湖刻纸这些民间工艺多次走进中央电视台,渗透入千家万户,成为不可复制的水乡瑰宝。还有溱东的瑶台音乐,水乡号子、荡湖船、舞龙、唱凤凰、灯会、花船、花担,舞狮子以及踩高跷,这些从远古而来的民间艺术,就像盛开开在历史河流中的一朵朵水乡奇葩,或许,可以抵达一种永恒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