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湮灭的神秘王国:西夏
10826700000056

第56章 西夏碑

西夏王朝从历史上消失之后,西夏时期的文物遭受了人为和自然的双重破坏,当时许多珍贵的文物或流散得无影无踪,或被彻底破坏,但通过现存的西夏历史遗迹与文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曾经兴盛一时的西夏王朝。尤其是宁夏的西夏博物馆内荟萃了西夏历史文化遗存的精品,形象而真实地展示了西夏王国的兴衰,撩开了那个立国190年之久的神秘王国的面纱。这些文物涉及西夏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文化、宗教的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西夏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也有立碑记事的习俗。碑刻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有墓碑、墓志、功德碑、崖刻、界碑等。碑文所用文字有汉文、西夏文、汉夏合文、汉藏合文等,内容涉及西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西夏历史的宝贵资料。“西夏碑”,全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是唯一的汉夏合文的西夏碑,现陈列于甘肃武威市西夏博物馆,此碑是西夏的碑刻中最著名、面世最早的碑刻,它的发现与清代干嘉学派学者张澍紧密相连。19世纪初,与西夏文字同时被张澍在自己的故乡甘肃武威偶然发现。此碑碑身高大,气势宏伟,高250厘米、宽90厘米、厚30厘米。两面刻文,碑阳为西夏文,碑额篆书的译文为“敕感通塔之碑文”;碑阴为汉文,碑额篆书为“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每面约1800多字,内容大致相同,但各有特色,中心意思是通过一些故事,宣扬佛法无边,并给西夏皇帝、皇后歌功颂德。记述的内容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夏崇尚佛教的情况、凉州地位的重要性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西夏手工业发达的情况。它是夏崇宗李乾顺天佑民安五年(1094年),皇太后和皇帝修饰宝塔和庙宇的纪功碑。

除“西夏碑”外,西夏的碑刻还有银川西夏陵碑文残片;在宁夏永宁县闽宁村发现的西夏野利氏家族墓碑文残片;唯一的汉藏合文的张掖“黑水桥碑”(是夏仁宗时期的,原立于甘肃张掖城西5公里黑河东岸的龙王庙中)今存于甘肃张掖文化馆;发现于内蒙古乌海市的乌海参知政事墓碑,是唯一的一方汉文西夏碑;另有2篇有文无碑的汉文碑铭,即《嘉靖宁夏新志》中所记载的《大夏国脏舍利碑铭》和《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碑铭》,这两碑原来存于宁夏银川市承天寺内,后遗失;还有西夏陵石刻经(是一种显示佛统率众生制服群魔的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