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湮灭的神秘王国:西夏
10826700000043

第43章 内乱外患

西夏自李安全废主自立为帝开始,到末主李睍继位的短短20年内频繁地易主,先后更换了4位皇帝。夏皇建二年(1211年),齐王李遵顼废襄宗李安全,自立为帝,这是西夏的夏神宗。夏光定十三年(1223年)十二月,夏神宗李遵顼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禅位于他的儿子李德旺,自号“太上皇”。李德旺继位后改元乾定,为夏献宗。夏乾定四年(1226年)七月,夏献宗发病而死,众臣立他的弟弟清平郡王的儿子南平王李睍为帝,史称“末主”。频繁地易主使西夏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更加严重。

“相关链接”李遵顼,是齐王嵬名彦忠的儿子。少年时,李遵顼就刻苦读书,长大后他博览群书,并且擅长写隶篆书法。在李纯佑执政时期,他曾在科举考试获廷试进士,唱名第一。纯佑令他承袭了他父亲李彦忠的齐王爵位。不久他又被擢升为大都督府主。是西夏历史上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太上皇”。

外交方面,面对迅速崛起的蒙古汗国,西夏本应采取安内,“合众弱以攻一强”的策略联金、南宋共同抗击蒙古,使西夏继续生存和发展,但是自李安全开始,西夏的君主执行了附蒙侵金的政策。西夏从李安全开始,夏金关系开始恶化,兵戎相见。到李遵顼统治时期,公开执行附蒙侵金的外交政策,夏金之间关系的破裂和频繁的战事给西夏带来了严重的危机。从李安全皇建元年(1210年)到李遵顼退位(1223年),13年间,夏金之间历经大小战事40多次,这在西夏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战争“十年不解,一胜一负,精锐皆尽,而两国俱弊”,为蒙古灭西夏、金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战争使人民因战事而流离失所。金关闭了榷场,停止了西夏使臣在金都城进行的贸易,甚至停止了同西夏的全部商业贸易,西夏在经济上陷于困境。西夏周边的少数民族也乘机入侵西夏,西夏社会危机重重。附蒙侵金政策不仅没能挽救西夏,反而使西夏遭受蒙古的沉重压榨和威胁,也引起了西夏人民和部分大臣的强烈不满。李德旺继位后,虽然改变了李安全、李遵顼时的外交政策,由附蒙侵金转变为联金抗蒙,但为时已晚,当时的西夏已是“国经兵燹,民不聊生,耕织无时,财用并乏”。1226年,蒙古军攻破应里县(今宁夏中卫市)后,发现西夏国“仓库无斗粟尺帛之储”,这足以说明西夏在灭亡之前已经是外强中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