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湮灭的神秘王国:西夏
10826700000037

第37章 西夏兵制的发生发展

党项羌人在内迁之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部落阶段。这时,党项社会中设有专门的常备武装力量。部落成员出则为骑,入则为民,个个都是战斗者,因此,党项内部“贵壮贱老”成为社会风尚。随着战争的频繁,党项部首领的权力逐渐加强,这时也出现了部落兵。这是游牧民族所共有的特点,各级酋长就是各级军事组织的指挥员,此时的军令、军制只是口头约定的,还处于萌芽状态。党项部落在不断地内迁、掠夺战争和受封于中原王朝的进程中,逐渐加快了党项军事组织的发展。部落兵逐渐强大,并被纳入中原王朝的军事体制中。党项人有了较为稳固的常备兵,这是西夏兵制的发展阶段。夏景宗嵬名元昊在继位后,怀着“英雄之生,当王霸业”的雄心,特别注重军事的建设和改革。元昊自幼熟读兵书,能征善战,他首先对党项原有的部落兵实行规范的强化,“以兵法勒诸部”,使松散的部落兵听从统一号令,更具战斗力。他在改善以前党项部落兵制时,结合宋朝的军制,改革统军体制,设置了三级统兵体制,枢密院为国家最高军事统军机构,总理全国的军事事务。经略司、正统院、统军司、殿前司为二级统军机构。为了便于中央对地方部落兵的管理和调遣,西夏仿照宋朝的“厢”“军”建制,将全国分为左、右两厢,以黄河为界,河东为左厢,河西为右厢。在全国建立起地方监军司制度,设12个监军司,各立军名,并规定驻地。这种监军司是集军事与行政性质于一体的制度。但是,监军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也有增、减、更名、迁移驻地等情况,所以也有18监军司一说。兴灵镇守军、护卫军和各地的监军司一同构成了西夏的第三级统军机构。西夏还实行普遍兵役制,即全民皆兵,这一时期是西夏兵制逐渐成熟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