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这是鲁迅评价司马相如的话。
的确,司马相如是汉武帝时期很出名的作家,他的出名不仅仅因为文章写得好,还因为他风流潇洒,赢得了大美女卓文君的芳心。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这对才子佳人之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故事,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可见大才子兼大帅哥的司马相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马相如是四川成都人,他字长卿,因为父母特别喜爱他怕他早死就给他起名犬子。
司马相如从小就表现出很聪明睿智的才气,他学习诗文,练习剑术长进都很快。等到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以后,他就觉得自己这个名字实在是配不上这堂堂的一表人才,于是干脆就把自己仰慕的蔺相如的名字借过来用了。
从此,他正式改名,相如。
司马相如出生在汉景帝时期,他小时候练过剑术,因此长大以后父母扔了几百两银子给他捐了个官做。
是什么管呢?郎官,说白了就是汉景帝的私人保镖,但这并非他的爱好。他的真正的爱。
好是,写辞赋。
但是汉景帝不喜欢辞赋,于是司马相如就很郁闷,有才气也不敢表现出来,怕自个儿一不小心惹皇帝生气。
恰巧,有一次粱孝王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一起来的还有许多当时社会上很有名气的作家、演讲家。
司马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官也不想干了,于是借生病为由辞掉保镖的职位,旅居粱国,专门搞创作。
粱孝王看到人家司马相如放下首都的好工作,千里迢迢跑到自己这个穷乡僻壤很是过意不去,对他也是格外关照。
司马相如和那帮文人们在一起生活居住,学问日渐增长,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很为自己挣面子的《子虚赋》。
就是这篇赋,不但在司马相如活得时候为他赢得了薪水很高的职位,对娶到美女老婆也有间接的促进作用。就是在他死后,还给他赢得了很高的名声,让别人崇拜得要死。好景不长粱孝王去世,司马相如见到没了可以依靠的人物,自己在异乡恐怕吃不消,于是打道回成都老家。
经过司马相如这几年的糟蹋,本来还算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他自己在外面当幕僚,有人供吃有人供喝,早忘了银子长啥样了。
回到家以后才发现不找个工作恐怕得把自己给饿个半死,于是就处处留心那里进行人才招聘。
这时候,有人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原来司马相如的老朋友这个时候仕途得意,做到了临邛的县令。王吉看到司马相如困难的揭不开锅,于是就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
司马相如求之不得,于是就赶了过去。
从此,两人天天在一起喝酒吟诗,小光景过得还真不赖。
临邛县里富人多,象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郑家也有数百人。
但是,这两个人都是势利眼,看到县令有司马相如这样的贵客,就想着套套近乎。于是他们摆了挺阔气的一桌酒壶,请王吉和司马相如赏光,并顺便发了一百多张请帖,邀请了很多县中的官员与有名望的人。
司马相如推脱不了,就去卓家吃酒去了。
宴会开始,卓王孙带领众宾客向司马相如敬酒,少不了说了许多奉承话。
正在大家喝得高兴的时候,王吉向大家介绍说:“相如先生是当今第一名流,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奏也弹得很好。今天有佳宾美酒,何不请相如先生弹奏一曲呢?”
众人听了,齐声叫好。
司马相如推辞了一番,便弹奏起来。
先弹了一支短曲,后来偷看到竹帘后面有一个影影绰绰穿白衣服的女子在听琴,他早就听说卓家的文君小姐长得美若天仙,因为新近死了丈夫,所以在娘家寡居。
司马相如施展自己高超的琴技,弹起了一曲凤求凰,通过琴声,向卓文君表达了自己求爱的心情。
原来,卓文君听说司马相如来做客,早就想见识一下这位大才子。
她本来就喜爱音乐,听到琴声,就偷偷地躲在帘子后面看。
卓文君深懂琴理,听出了琴声中的意思。而宴席上的宾客,当然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为了恭维司马相如,一味地拍手叫好。
司马相如回去以后,对卓文君念念不忘。于是用钱买通了卓文君的仆人,通过仆人送给卓文君一封求爱信。
卓文君接到求爱信激动不已,但她知道自己老爸肯定看不上司马相如这个穷鬼,他是万万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
于是便在一天晚上,偷偷地跑出来,投奔了司马相如。
俩人连夜乘车回到司马相如的家乡成都。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文君感到不快乐,说:“老公啊,只要你同我一起去临邛,只要向兄弟们打声招呼就会不愁吃穿,哪里会在这里受穷呢”。
司马相如觉得老婆说得有道理,况且靠自己恐怕真得养不活这位大小姐,于是就同文君来到临邛。
但是他们并没有立马去找人施舍,而是决定先自谋出路。夫妻俩把自己的车马家当全部卖掉,买下一家酒店,做卖酒生意。
卓文君当老板娘,司马相如当伙计。他也顾不得斯文穿上打工服就与雇工们一起操作忙活,在闹市中洗涤酒器。
卓文君这是诚心要让老爸丢人现眼。
没过多久,卓王孙听说了这件事,当时气得差点儿背了过去,幸好整天吃好的营养赶得上,才没丢了小命,从此不敢出门见人了。
卓文君的兄弟和长辈看到这种情况,就劝说卓王孙。他们说:“你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家中所缺少的不是钱财。如今,文君已经成了司马长卿的妻子,长卿本来也已厌倦了离家奔波的生涯,虽然贫穷,但他确实是个人才,完全可以依靠。况且他又是县令的贵客,为什么偏偏这样轻视他呢!”
卓王孙不得已,只好趁着这个台阶下台。他分给卓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
卓文君得到老爸的资助后,就同丈夫司马相如打道回府,在成都老家他们买田置地,过起了小资生活。
当时窦太后还没有去世,社会上崇尚“黄老”学说。支持儒家学说的窦婴和田羛都遭到打击,几个浑浑噩噩的人却当了丞相、御史大夫和郎中令。
汉武帝本来就不喜欢那一套罗哩罗素的玩意儿,但是整天在宫里呆着也实在无聊,于是经常换上便装,外出游玩打猎,有时跑得很远,一连四五天不回来。
后来,他觉得跑得太远,不仅危险,也实在辛苦,就命人拓造大型苑囿上林苑。上林苑建好之后,年轻的武帝便把大把的时间消磨在上林苑中。
汉武帝雅好文学喜欢辞赋,东方朔、吾丘寿王等著名的文人,便经常陪伴在他的身旁,吟诗作赋,倒也十分快活。
一天,汉武帝读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被赋中华美的文辞与磅礴的气势所吸引,不由拍手叫好。
他一口气读完《子虚赋》,以为作者是前朝人,便连声叹息说:“写这篇赋的人,真是个才子,可惜我没有和这个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这时,在汉武帝身边服侍的狗监(替汉武帝管理猎狗的人)杨德意谄笑着说:“陛下,写这篇赋的人小臣知道,他是小臣的同乡司马相如,现在成都闲居。”
汉武帝听了又惊又喜,问道:“你说的可是真实情况吗?”
杨德意回答说:“是的,司马相如曾经对我说过,是他写的《子虚赋》。”
“太好了!这么一个有才华的人,竟没有人对我说过。”汉武帝有点婉惜地说,于是,他马上派人召司马相如来京。
且说司马相如被召到朝廷,汉武帝接见了他,问他道:“子虚赋》是你写的吗?”
司马相如非常自负地回答说:“是的,陛下,《子虚赋》正是臣写的。不过,那是写诸侯的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若准臣陪陛下游猎,臣可写出天子游猎赋献给陛下。”
汉武帝听了非常高兴。为司马相如安排了豪华的住处,给以优厚的待遇。第二天就带了司马相如等人去上林游猎。
没过几天,司马相如就挥洒大笔,写出了一篇《上林赋》,呈献给汉武帝。
汉武帝读了《上林赋》,感到十分满意,心中高兴,就封了司马相如一个郎官(帝王的侍从官)。
相如担任郎官数年,后来作为汉武帝的专使招抚了夜郎归顺汉朝,很得武帝的赏识。邛、鮈、冉、鮉一带地区各族首领见夜郎归顺了汉朝,也表示愿意归顺汉朝。
于是汉武帝就封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手持皇帝的旄节,去招抚这些地区的部族。
司马相如顺利地完成了使命,汉武帝十分满意,重赏了他。
这时候老丈人卓王孙感到无比的庆幸,自以为把女儿嫁给司马相如的时间太晚,便把一份丰厚的财物给了卓文君。
不久,有人上书给汉武帝,说司马相如出使时曾接受了很多金钱贿赂,武帝信以为真,就罢免了司马相如的官职。
司马相如于是就回家闲居。
虽然司马相如在写文章方面是个人才,但是他先天口吃,而且身体不大好,糖尿病一直缠绕着他。
汉武帝说:“司马相如病得很厉害,可派人去把他的书全部取回来;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就散失了。”
于是就派所忠这个人前往司马相如在茂陵的家取书。
当他赶到的时候,司马相如已经驾鹤西去了,他破了一场空,司马相如家中并没有书。
所忠不甘心就这样回去,就询问卓文君。
她回答说:“长卿本来不曾有书。他时时写书,别人就时时取走,因而家中总是空空的。长卿还没死的时候,写过一卷书,他说如有使者来取书,就把它献上。再没有别的书了。”
他留下来的书上写的是有关封禅的事,卓文君就把这本书进献给所忠。
所忠把书再进献给汉武帝,武帝看了他的书后对司马相如的思想很惊奇佩服。
司马相如死了五年以后,汉武帝开始祭祀土地神。
他死了八年之后,汉武帝终于首先祭祀中岳嵩山,然后又封泰山,再到粱父山,禅肃然山。
言辞的外在表现虽然不同,但是其和柔的教化作用却是一致的。
司马相如的文章虽然多假托的言词和夸张的说法,外表华丽,但其主旨却是提倡节俭的,这同《诗经》讽谏之旨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司马相如的赋引起了人们争相学习的热潮,开创了汉赋这一文体。
点评:
人们对司马相如崇拜有加,他在世时,一本新书刚刚写完,马上就有人来买了,所以他根本没为文章的出版发过愁。
还有一点,当时买司马相如文章的都是有钱有势的人物,这样的人物不愁吃穿,整天就是吟诗作画,附庸风雅。属于社会上的强势阶层,司马相如的文章被他们搞到手后,得到很好的传播,从而扩大了司马相如的个人影响力。
涉及到西汉时期的文学时,有“两司马”这样一种说法。司马迁虽然在文章方面一点儿也不输于司马相如,但是在个人运气方面就没得比了。
与司马迁相比,司马相如可以说是司马家破天荒地的好运气。
他不但凭借文章赢得了人人爱慕的大美女当老婆,还着实大赚了一笔,从而过上了人人羡慕的小资生活,如果司马迁看到这些,不知道会不会气得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