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从秦皇到汉武
10826200000003

第3章 吕不韦:一场豪赌,偏偏遇上个姓“赢”的

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及齐人茅焦说秦王,秦王乃迎太后于雍,归夏咸阳,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

——《史记·吕不韦列传》

赢政这边刚出生,秦国和赵国便由盟友变成了敌人。仿佛是天意一般,赢政所带了的,永远只有战争。看来他这一生,注定是要和战争结下不解之缘了。

第二年,秦军围攻赵国,把赵国人打的缩在家里不敢出门。

最后赵国被打得急红了眼,就威胁说:赶快住手,再不住手我就杀死子楚!

然而秦王打上瘾了,偏偏不吃这一套,反而哈哈大笑说:杀吧杀吧,反正我子孙多的是。你今天杀了一个子楚,明年没准我能生十个。

结果,秦军反而打得更欢实了。

这下子楚却吓坏了,他知道赵国人决不是说说就算了,看样子真要拿自己开刀了。于是他只好来找吕不韦商量对策,吕不韦说还能有什么办法,赶紧逃命呗!

这时候,吕不韦再次发挥了糖衣炮弹的威力。用重金贿赂了守城门的官员,帮助子楚逃出了邯郸城,好歹捡了一条命回去。

赵国见子楚跑了,又准备杀死他的妻儿。幸好赵姬是赵国豪门大家的女儿,她和赢政在娘家人的掩护下,也逃过了杀身之祸。

没过几年,秦国和赵国不打仗了,继续称兄道弟,赢政和母亲这才得以回到秦国。而此时,安国君已经即位成为秦孝文王,太子正是子楚。

安国君在位时间很短,先是为父亲服丧一年,正式即位后仅仅三天便死了。

之后,子楚即位,这就是秦庄襄王。子楚确实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刚一即位,便让吕不韦做了相国,还封为文信侯。(赵姬的枕头风,想必也其到了不小的作用。)

但子楚在位时间也不长,仅三年便死去了。(真是一对同命相连的父子)

于是,公元前247年,刚13岁的赢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幼,政事便落入了吕不韦和赵太后(赵姬)之手。

从赢政即位到21岁亲政这八年,吕不韦的权势开始迅速膨胀。他不但取得了“仲父”的称号,食封大邑万户,还拥有上万名家僮,财富巨万。

到了这一步,吕不韦当初的投资,早已收回了成本,而且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巨大收益。按说他也该满足了,然而别忘了一句老话,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婪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更何况像吕不韦这样惟利是图的巨商呢?

如今,金钱富贵已经无法使他满足了,吕不韦很快有了新的目标:权力,至高无上的权力!从古至今,从来没有任何东西像“权力”一样富有吸引力。很多人因为对它无限痴迷,明知会粉身碎骨也会义无返顾地扑上去。

很不幸,大投机家吕不韦正是这样一种人。

然而吕不韦毕竟是个“外国人”,要想让秦国人信任他,绝非易事。他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召集很多的门客,让他们搜集史料,最后辑成了《吕氏春秋》。

据说,《吕氏春秋》完成后,吕不韦命人将书稿悬于国都咸阳城门,请天下游士“挑刺”,并宣布:如能增删一字,可得到千金的奖励。这便有了“一字千金”的说法。

吕不韦这样做,无非有两个用意,一是扬名,二是立威。

想想吧,千两黄金,可不是一笔小数,那黄灿灿的光亮肯定吸引、诱惑了不少前来围观的饱学之士。然而,直到挂在城门的《吕氏春秋》不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吕不韦觉得兴意索然将它摘下为止,都没有一人上前指点或增删一字!

不是不能,而是不敢!由此可见,吕不韦那炙手可烫的权威。

在吕不韦眼里,此时的秦王赢政,只不过是个任自己摆布的傀儡。他真正顾虑的是太后赵姬,但赵姬毕竟是女流之辈,不足为惧。何况赵姬本来就是他吕不韦的小妾,现在虽然地位尊贵,但子楚已死,很快便耐不住寂寞,和吕不韦又重新走到了一起。

这样,吕不韦完全掌管了秦国政权,成了事实上的太上皇。然而,得意忘形的他却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怨毒的眼睛正在背后一刻不停的盯着他。

这双眼睛的主人就是:秦王赢政!

此时,赢政正在慢慢长大,并开始显现出王者的霸气和城府。他表面上不动声色,任由吕不韦继续猖狂下去,暗地里却在等待机会,准备给吕不韦以致命一击。

果然,赢政隐忍十年,刚一得到实权,就以霹雳手段免掉了吕不韦的相国,并将他赶出咸阳,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阳去。

吕不韦低估了赢政的能力,更想不到他会如此冷酷。

于是,他在和赢政的这场赌局中,输的是一塌糊涂。

但吕不韦并不是个甘心认输的人,否则他就不是吕不韦了!虽然本钱已经所剩不多了,但赌徒的本性让他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把输掉的一切,全部赢回来!”

吕不韦毕竟是个人物,就算被流放了,仍然拥有天下皆知的名望和庞大的政治势力。他也很聪明地利用了这一点。于是,很快便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吕不韦虽然在洛阳,诸侯、宾客、使者仍然络绎不绝,前来表示问候——俨然比秦王还有面子。

吕不韦如意算盘是,秦王看到这种自己威望这么大,肯定会再次起用他。因为当年的孟尝君就用过这一招,而且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相位。

当初,齐王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威胁他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去。他的门客冯谖出了个主意,故意让秦王去请孟尝君为相。然后又到齐王那里说,一旦孟尝君成为秦相,将对齐国大不利。齐王派人验证了冯谖的话是真的,就用了比秦国更多的金银,更高的待遇来重新启用孟尝君。

不难看出,这又是奇货可居那一套!

可惜赢政不是齐王,吕不韦这种做法,只会让他输的更惨。因为,作为一场生死豪赌,赢政是不会让他有机会翻本的。更何况长大了的嬴政要开创自己的霸业,建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当然容不得吕不韦重返朝堂,继续站在自己身边指手画脚。

可笑吕不韦不知收敛,不知功成身退的道理,终于激怒了嬴政。

嬴政非但没有启用吕不韦,反而怀疑他和别的国家串通作乱。于是,便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中对吕不韦大加斥责:“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却能封土洛阳,食邑十万?你和秦国又有什么亲缘,却得到仲父的称号?你快给我滚到西蜀去吧!”

吕不韦弄巧成拙,知道秦王已经动了杀机,自己去西蜀也难免一死,干脆服毒自杀了。

而在这场赌局中,嬴政的反戈一击,才真正要命!

点评:

吕不韦是个天生的赌徒,为了一次豪赌,他把全部的家当都押上了,甚至还押上了自己的身家姓名。而他唯一的筹码,就是赢政。

于是,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总是在不停地赌。可惜他赌来赌去,最后偏偏碰上个姓“赢”的,所以他只有输。等到输的一无所有,甚至连裤子都当掉的时候,他面临的就只有一种选择:死亡!——不能赢,毋宁死,这也算是一种赌徒本色吧。

也许吕不韦输的并不甘心,却也无可奈何。时也?命也?运也?不难想象,吕不韦饮下鸩酒之前,心里一定也是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