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10824800000094

第94章 掌指关节 脱位

第四节 月骨脱位

在腕关节的腕骨中,月骨易脱位。在临床上,以月骨向掌侧(前)脱位最多见。

病因与病理本病,多为传达暴力所致。

当跌倒时,手掌着地,腕部强力背伸,月骨被桡骨下端和头状骨挤压,而向掌侧脱位,脱位后,远侧的蝶状(半月凹)关节面,移向掌侧;近侧的球状(半月球形)关节面,移向背侧。由于暴力的大小不同,其脱位程度和预后,也有所不同。严重脱位,月骨可发生缺血性坏死。

症状

1.伤后,腕部掌侧疼痛、肿胀、隆起,腕关节屈伸运动受限。

2.由于脱位之月骨,压迫屈指肌腱,腕关节呈屈曲位,中指不能完全伸直。

3.如正中神经受压,可有正中神经支配区的掌面桡侧3个手指麻木。

体征

1.在腕掌侧,可触到脱位之月骨,且有压痛。其背侧正常月骨部位的凹陷加深。

2.握拳时,第3掌骨头部明显塌陷,沿纵轴叩击该掌骨头,腕部有明显疼痛。

3.X线平片检查,正位片显示,月骨由正常的四方形,变成三角形。其凸面转向头状骨,头状骨轻度向近侧移位。侧位片可见,月骨移位于腕关节掌侧,其远侧蝶状关节面与头状骨分离,而转向掌侧,凸面转向背侧。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月骨和其他腕骨合并脱位、舟骨骨折等相鉴别。

治疗新鲜性月骨脱位,不需麻醉。脱位时间,超过24小时以上,且整复困难者,可在局麻或臂丛阻滞麻醉下,即可复位。

一、治则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炎症产物的吸收,整复脱位。

二、取穴天鼎、缺盆、极泉、臂臑、内关、外关、阿是穴。

三、手法

1.月骨牵引、推按整复法。

2.腕部推揉法。

四、加减局部肿胀甚者,加腕关节揉搓法。

如腕部舟状骨,有明显移位者,应考虑有伴随月骨脱位。月骨脱位,按上法整复后,舟状骨的移位,也可随之纠正。

复位后检查,腕部掌侧隆起消失,腕关节和中指屈伸运动无障碍。X线平片,显示月骨凹形关节面,已与头状骨形成关节,形状又恢复为四边形。

注意事项

1.复位后,应用束形夹板,或短臂石膏托,将腕关节固定于掌屈30°~40°位。前臂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1周后,改为中立位固定。在固定期间,手指应做屈伸功能活动。

2.两周后,解除固定,逐渐进行腕关节各方主动运动和轻手法按摩,并配合毛巾湿热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