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10824800000082

第82章 髌骨软化症

第七节 膝关节 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不协调的旋转、屈伸运动,可导致半月板的损伤。由于外力的不同,其损伤程度也有所不同。本病,好发于运动量较大的青壮年,尤以学生、运动员、工人等多见。

病因与病理外伤,为本病的主要原因。

正常的膝关节,在屈伸运动时,小腿应发生相应的旋转活动。当膝关节屈伸,小腿内、外旋运动不协调时,则易造成半月板损伤。如膝关节半屈曲,小腿固定于中立位,股骨突然内旋或外旋伸直;或小腿固定于内旋或外旋位,突然伸直膝关节;或股骨固定,小腿突然内旋、外旋伸直,皆可造成内侧,或外侧半月板损伤。因正常的膝关节稍有外翻,故外侧半月板的负重较大。若为先天性盘状软骨板,或长期受关节面的研磨,而致积累性损伤,则更易造成外侧半月板的分层破裂。据国内文献报道,外侧半月板撕裂为多,国外报道恰好相反。其撕裂类型:有边缘撕裂、纵行撕裂、横行撕裂、水平撕裂和前后角撕裂等。其中,边缘撕裂和纵行撕裂,常因破裂处套着股骨髁,而发生交锁。横行撕裂,多位于半月板的中央部,不易发生交锁。

此外,当膝关节于半屈曲时,内收着地,身体旋转,迫使小腿突然外旋、伸直,外侧半月板未能及时退回原位,挤压在股骨外侧髁与胫骨上端的外髁关节面之间而发生嵌顿。长期蹲位工作,超生理的负荷和频繁的异常活动,均可使半月板遭受慢性、积累性损伤。

半月板损伤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如半月板撕裂,变性,边缘及周围软组织增生、肥厚和水肿等。

症状

1.伤后,即感到局部疼痛、肿胀,膝关节运动受限。

2.患者尚能勉强行走,呈跛行。膝关节弹响、交锁,软弱无力,迈步不稳,上楼梯时更显。

3.病程长者,可出现股四头肌萎缩,尤以内侧头为甚。

体征

1.如边缘部撕裂,局部多有轻微红肿和明显压痛。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前角破裂伸膝时,疼痛明显。中部横裂,多在负重时,出现疼痛。纵行破裂,膝关节不能屈伸活动,常出现交锁现象。后角破裂,在下蹲时疼痛加重。盘状半月板分层破裂,当负重及研磨时,可产生摩擦痛。因无明显外伤史,故易误诊。

2.半月板嵌顿者,膝关节疼痛剧烈,成半屈曲位。被动过伸时,则疼痛加重。伸直时,在髌腱两侧关节间隙处,可触及向外凸起的顿厚组织,且压痛明显。

3.研磨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患侧膝关节屈曲至90°。检查者,一膝部压于患侧大腿的后面,两手握着足部向下按压,并行膝关节的内、外旋转运动。再由极度屈曲位,慢慢伸直膝关节。如在某个角度出现疼痛,则为阳性,提示某部半月板损伤。

如外旋时,外侧产生疼痛,提示外侧半月板损伤;内旋时,内侧产生疼痛,提示内侧半月板损伤;疼痛发生于膝关节极度屈曲位,提示后角损伤;膝关节屈曲90°位时疼痛,提示体部损伤;膝关节伸直时疼痛,提示半月板前角撕裂。反之,双手托握足跟和足背,将小腿提起,并旋转小腿时,如产生疼痛,则提示十字韧带或侧副韧带损伤。

4.膝关节旋转(麦氏)试验。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极度屈曲,足跟紧靠臀部。检查者一手扶着患侧膝部;另一手,握着足部,将小腿内收、外旋;然后,慢慢伸直膝关节。若内侧疼痛伴有弹响,则为阳性,提示内侧半月板损伤。反之,则为外侧半月板损伤。

凡弹响声清脆者,多为半月板损伤;声大而伴有跳动者,多为盘状半月板畸形。

另外,膝关节内滑膜增厚,检查时,也可出现弹响,但无明显疼痛,可资鉴别。

5.膝关节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多无异常发现。但可除外骨质病变。空气、碘油造影和膝关节镜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十字韧带损伤、髌下滑囊炎、关节内游离体等症状类似的病变相鉴别。

治疗

一、治则缓解肌肉痉挛,剥离软组织粘连,解除交锁、嵌顿,促进组织修复,加速血液循环和炎症产物的吸收。

二、取穴气冲、血海、曲泉、阳关、犊鼻、阿是穴。

三、手法

1.膝部推揉法。

2.膝部揉压法。

3.关节隙揉压、弹拨法。

4.膝关节屈伸运动法。

5.半月板整复法。

6.膝部揉搓法。

以上手法,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

四、加减

1.急性损伤,且症状重者,加髌周揉压、弹拨法,腘窝部揉压、弹拨法。

2.关节交锁者,加膝关节牵动法。

3.病程长者,加腘窝部踩压法、膝关节牵动法、髋膝关节屈伸运动法。

4.继发股四头肌萎缩者,加股四头肌揉压、弹拨法,股四头肌揉拿、提弹法。

注意事项

1.急性损伤,且有关节积液或积血者,应先抽出。并用绷带包扎固定,平卧硬板床休息1~2周。但应进行静 力性股四头肌操练。

2.关节积液吸收后,应逐渐进行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

3.应避免重复损伤机制的动作和膝关节的再次扭伤。

4.局部应保暖,配合毛巾湿热敷。必要时,可用盐酸普鲁卡因加激素行痛点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