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10824800000056

第56章 冈上肌肌腱炎

第一节 肩关节 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亦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或“肩凝症”等。这些名称,从不同侧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发病年龄、病因和病理变化。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体力劳动者,尤以50岁左右多见。罹患后,迁延难愈,可持续数周、数月乃至数年。

病因与病理本病,多有轻微外伤史。但发病原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有人认为,系继发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也有人认为,是继发于冈上肌肌腱炎、冈上肌肌腱破裂、肌腱袖的创伤病灶和肩峰下滑囊炎等。此外,局部感受风寒,重复性劳损,感染性病灶和内分泌紊乱,也有关系。

其病理变化的本质不十分了解。多数人认为病理改变,主要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退行性无菌性炎症过程。

在病变初期,疼痛多局限于结节间沟。由于年老体弱,内分泌紊乱,退行性改变,沟内逐渐骨质增生。如再感受风寒,重复性劳损,致肱二头肌长头腱鞘肿胀、肥厚、狭窄,肌腱在狭窄的鞘管内活动(摩擦)。而引致腱鞘发炎、渗出、疼痛。在此期间,出现保护性的关节运动受限。久之,肱二头肌腱与沟管粘连,肩关节囊变小,张力降低,关节囊周围,也形成广泛性粘连。肱二头肌短头肌腱亦有痉挛,使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在急性期,关节滑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关节周围血管增生,组织液渗出。由于病理性刺激,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痉挛、挛缩,使局部血液和淋巴液循环降低,组织代谢障碍,由此又加重了炎症过程。后期,关节囊和滑液囊,与周围软组织形成纤维性粘连,造成关节运动严重受限,甚至完全冻结。

冈上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等,可逐渐累及周围的肌肉和关节囊。开始可为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痉挛;以后,可逐渐转为软组织的粘连,致肩部广泛疼痛,肩关节运动受限。同时,肱骨外髁颈骨折,肩关节脱位,可使肌腱袖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伤后,如长期固定,或缺乏积极主动的功能锻炼,致使损伤组织出血、渗出,日久必然形成粘连,亦可继发肩关节周围炎。

症状

1.初期,一侧肩部阵发性顿痛;以后逐渐发展至持续性隐痛、酸痛或刺痛。天气变化和过劳后,可诱发或加重疼痛。

2.肩痛,可向肩胛部、肘部和前臂放散。疼痛昼轻夜重,多影响睡眠。患者喜取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则疼痛加重。

3.肩部活动受限,如穿衣、脱衣、梳头、洗脸和系腰带等动作皆感困难。任何牵拉或扭转肩关节的活动,皆可引起肩部剧痛。故患者常以健手托着患侧肘部,对患肩加以保护。

4.患肢温度较健侧为低。有的可合并网球肘和手肌腱鞘的狭窄性腱鞘炎。

体征

1.肩部有广泛性压痛,但无明显肿胀。在冈上肌附着点、肱二头肌肌腱部,三角肌的前、后缘,冈下肌、小圆肌的起点和肩胛内上角以及肩胛内缘中点等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2.肩关节各方主动或被动运动受限,尤以外展、外旋、后背、上举为甚。但前后方向的屈伸运动和在一定限度内的小弧度旋转活动,可不受影响。其活动范围,由肩胛骨的运动代偿。严重者,肘关节运动也受限,屈肘时手不能搭肩。

3.病程长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废用性),以三角肌、冈上肌最显。腋窝的前、后壁,胸大肌,背阔肌筋膜,呈挛缩、僵硬状态。

4.肩部正侧位X线平片,多无异常改变。后期,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以及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等。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滑脱症、肱二肌短头肌腱损伤、冈上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颈椎病、风湿性肩关节炎、结核性肩关节炎和化脓性肩关节炎等病变相鉴别。

一、风湿性肩关节炎本病,为游走性疼痛,可播及多个关节。遇寒冷、过劳和夜间疼痛加重;遇热和稍活动后则痛减。有时,局部可出现轻度红肿,但关节运动多不受限。在风湿活动期,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增速,抗“O”阳性。用抗风湿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可资鉴别。

二、肩关节结核症本病,好发于20~ 30岁间的青年人。多有结核病史或结核病接触史,老年人较少见。肩关节呈弥漫性肿胀,局部酸痛,且伴有低热、盗汗、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肩部肌肉萎缩,活动功能多方向受限。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血色素下降。X线平片,显示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

三、化脓性肩关节炎本病,多系血源性感染。故局部红、肿、热、痛兼见,并伴有全身发热、恶寒。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资鉴别。

治疗

一、治则缓解肌肉痉挛,剥离软组织粘连,松解关节囊挛缩,加速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滑利关节。

二、取穴缺盆、天宗、肩井、巨骨、肩髃、肩贞、云门、极泉、臂臑、阿是穴。

三、手法

1.肩胛部推揉法。

2.三角肌推揉法。

3.肩部揉压法。

4.肩部痛点揉压、弹拨法。

5.肩关节牵抖法。

6.肩关节运动法。

7.肩部揉搓法。

以上手法,可每日1次。

四、加减

1. 早期病例,且疼痛甚者,加肩胛部痛点揉压、弹拨法、肩周揉压、弹拨法,冈上肌附丽部揉压、弹拨法。

2.功能障碍严重者,加肩关节踩压法,肘窝部踩压法,上肢牵动法,上肢伸展法;减肩关节牵抖法。

3.肩部肌肉萎缩,或病程长者,加冈上肌推揉法,三角肌揉拿、提弹法,背阔肌揉拿、提弹法,胸大肌揉拿、提弹法。

注意事项

1.若本病系骨折所诱发,应先摄肩关节正侧位X线平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待骨折愈合后,方可施以手法治疗。

2.急性发作期病例,应适当限制患肩的功能活动,或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1~2周。

3.急性症状缓解后,或慢性病例,术后,应积极加强患肩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弧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4.局部应保暖,避免受凉和再次外伤的刺激。并应配合毛巾湿热敷,或盐酸普鲁卡因加激素痛点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