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10824800000052

第52章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第十三节 腰骶椎先天性畸形

腰骶椎先天性畸形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约占人类总数的15%~49%,发病率高于脊柱的其他部位。腰骶椎先天性畸形不仅发生于骨性结构,同时也发生于附着于骨组织上的软组织。这些发育异常的本身,一般多不产生症状,但往往由于不能适应生理上的需要,成为腰部损伤或劳损的潜在因素。当偶然的外伤或过度活动,便可引致腰或坐骨神经痛。

病因与病理 本病,乃腰骶椎发育异常所致。 腰椎骶化,即第5腰椎与第1骶椎融合,变成骶椎的形态,成为不动椎。第5腰椎骶化后,第4腰椎成为末节可动椎。由此腰段可动椎长度缩短,第4、第5腰椎的椎间关节成为腰骶关节。该关节间隙,较正常为窄。同时,又无强大的髂腰韧带固定,降低了脊柱的稳定性,减小了脊柱的负重能力,故易受外力而损伤。

骶椎腰化,即第1骶椎与其他骶椎分离,变成腰椎的形态,成为末节可动椎。由此腰段可动椎长度增加,第1、2骶椎的椎间关节成为腰骶关节。该关节间隙较正常为窄,椎间盘发育亦较幼稚。同时,构成骶髂关节的骶骨关节面,分成了两部分:一为能够活动的第1骶椎;一为互相融合的第2、第3骶椎。因此,减弱了骶髂关节的稳定性,降低了脊柱的负重能力,成为骶髂关节易受损伤的内在因素。

隐性脊椎裂,系脊椎在发育时期,如两侧椎弓的初发骨化中心化骨不全,椎管未能完全融合,椎板间遗有裂缝,即脊椎裂。脊椎裂重者,裂缝较大,脊膜或脊髓可由裂口膨出,引起严重的神经障碍。轻者,裂缝较小,无管内组织膨出,可不出现症状,称“隐性脊椎裂”。此时,未融合的部位,为软骨组织充填,坚韧性较差。附着于该部的软组织,失去了坚强的固定点,降低了脊柱的稳定性,故易受损伤。

关节突异常排列,在腰段脊柱中较为多见。腰骶关节一侧的关节面常为矢状位,而对侧是冠状位。此种变异,亦可发生于其他腰椎。少数病例,一侧腰椎的关节面皆为矢状位,而对侧皆为冠状位。这种结构上的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腰部的正常活动,故长期反复的屈伸和旋转腰部,可产生骨性关节炎而致慢性腰痛。

游离棘突,如腰椎或骶椎棘突顶端的次发骨化中心,在发育中化骨不全,则棘突成游离状,称“游离棘突”。棘突与椎板间,由软骨组织相连,坚韧性较差。由于棘上或棘间韧带失去了坚强的固定点,降低了腰骶关节的稳定性,故易受损伤。

吻状棘突,腰椎棘突常有宽窄的不同,有人棘突过宽,在直立位时,各棘突可互相接触,称“吻状棘突”。这种解剖结构上的变异,阻止了腰部正常的后伸运动。长期反复的碰撞、磨损,可在棘突间形成假关节,如假关节发生炎性变,即引起慢性腰痛。有的人棘突过窄,易发生不正常的腰部过度后伸。这种结构变异,多为练艺者的先天有利条件。

脊椎分离,由发育因素造成。椎体任何部位未能骨化,仅以纤维组织相连,称“脊椎分离”。在这些组织的坚固时期,加之,腰椎间韧带和周围软组织的保护,可不出现任何症状。随年龄增长,这些组织可发生蜕变,或长期受牵扯、挤压,引起受累脊椎变形、移位,造成脊柱姿势畸形,而产生慢性下腰痛,或伴有单、双侧坐骨神经痛。

其他,如先天性半椎体、先天性椎体融合等畸形,临床中,亦较常见。

症状

1.早期,患者多在久站、久行、久坐,或过劳后,腰部酸困、发僵,下腰部或坐骨神经隐痛。腰部活动受限,且可引起或加重疼痛。卧床休息,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2.随病程发展,腰或坐骨神经痛,逐渐明显而持续。一般性活动,均可诱发或加重疼痛。

3.严重者,迈步迟缓,翻身、起坐困难。

体征

1.检查时,可见一侧或两侧腰部肌肉紧张、痉挛,骨性关节炎部位,有明显压痛。

2.个别隐性脊椎裂病例,腰骶部皮肤有色素沉着、生毛,或小的凹陷。

3.腰、脊柱运动,有不同程度的方向性受限。

4.坐骨神经痛,有神经根的分布区域性。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无运动和反射方面的改变。

5.腰骶椎X线平片检查,可见先天性发育畸形。

鉴别诊断此类病例的早期症状与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或慢性腰肌劳损基本相似,经久不愈后,偶尔,在腰骶椎X线摄片中,方发现先天性发育异常。本病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X线平片,可资鉴别。但某些腰骶椎发育异常的病例,同时,兼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此点,务须仔细鉴别,以免疏漏重要诊断。

治疗

一、治则缓解肌肉痉挛,剥离软组织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产物的吸收,纠正椎间应力的不平衡,提高韧带的弹性及关节的灵活性。

二、取穴肾俞、腰眼、阳关、大肠俞、膀胱俞、居髎、环跳、承扶、委中、气冲、阳陵泉、阿是穴。

三、手法

1.腰骶部推揉法。

2.腰骶部揉压、弹拨法。

3.腰背肌拿提法。

4.腰部牵抖法。

5.侧卧位腰椎旋转整复法。

6.俯卧位腰部运动法。

7.臀部揉压、弹拨法。

8.髎绳肌揉压、弹拨法。

9.髋关节旋转运动法。

10.髋膝关节过屈运动法。

以上手法,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

四、加减

1.症状重者,加腰部机械牵抖法,腰骶部踩压、蹂拨法,腰骶部揉搓法;减腰部牵抖法,腰骶部揉压、弹拨法。

2.坐骨神经痛甚者,加臀部踩压、蹂拨法,腘绳肌踩压、蹂拨法,髋关节牵动法;减臀部揉压、弹拨法,腘绳肌揉压、弹拨法。

3.腰部运动受限明显者,加脊柱滚动法,仰卧位腰部前屈运动法,股四头肌揉拿、提弹法。

4.年老体弱者,减侧卧位腰椎旋转整复法。

注意事项

1.症状严重者,术后,应平卧硬板床休息1~2周。

2.同时兼有其他病症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结合该病的治疗方法,同时治疗。

3.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避免做频繁弯腰和突然扭转腰部的活动。

4.局部应保暖,配合毛巾湿热敷。如痛点固定者,可行盐酸普鲁卡因加激素痛点封闭。

5.症状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和腹肌的功能锻炼以及其他适当的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