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10824800000037

第37章 胸椎小关节 紊乱症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亦称“胸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胸椎小关节半脱位”。好发于第2~10胸椎之间的单一,或多个小关节。本病,以体质较差的女性体力劳动者多见。

病因与病理本病,多为急性外伤、积累性劳损所致。

胸椎小关节,包括胸椎后关节和肋椎关节。其关节囊松弛,周围有坚强的韧带,活动度较小,属微动关节。肋小头关节和肋横突关节的活动,不在同一平面上,是两个独立的关节。在日常生理活动过程中,两关节协调一致,发生联合运动。如长期体力活动,可引起或加速胸椎间盘、韧带和关节囊等组织变性;或因多次轻微外伤,可造成胸椎内外应力平衡失调,稳定性降低。如再次强烈挤压,或用力过猛的扭挫性外伤,甚至睡眠姿势不当,均可造成单一或多个胸椎后关节的移位。肋椎关节的错缝或半脱位,或松弛的滑膜嵌入关节间隙,甚至发生韧带撕裂,产生急性损伤性病理反应,刺激相应节段的肋间神经,或胸脊神经后支,出现急性背、胸部疼痛。久之,这些错位的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改变,而引起慢性背痛。

症状

1.伤后,即感一侧或两侧背部锐痛,疼痛可向颈、肩部放射。咳嗽、喷嚏、深呼吸、低头或转侧、屈伸躯干时,疼痛加重。患侧上肢无力,高举受限,有的病例翻身、起坐困难,甚至不能仰卧位休息。

2.肋椎关节移位者,除有上述症状外,并伴有肋间神经刺激症状,出现肋间隙、胸前部或腰腹部的放射性痛。

3.慢性病例,背部酸痛、沉重,患侧上肢活动无力,每遇寒冷,阴雨天气,或久站、久坐、过劳和弯腰稍久,均可诱发或加剧疼痛。但一般无放射性痛。

体征

1.可见患椎棘突偏离脊柱中心轴线,其上的韧带,多显急性剥离或慢性顿厚。

2.在受累椎体棘突上和患侧缘,有明显压痛,周围组织有时可显紧张、痉挛,或硬性索条和压痛。少数病例,可出现相邻棘突间隙加宽。

3.胸脊神经受累者,在患椎棘突旁2cm、上1cm处有压痛,且沿相应部位放射。

4.X线平片检查,多无异常改变。偶尔,可见受累椎间隙变窄。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椎体肿瘤、胸椎结核症、强直性脊柱炎和胸椎骨折等病变相鉴别。

治疗

一、治则缓解肌肉痉挛,解除滑膜嵌顿,纠正椎间应力的不平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整复关节错位。

二、取穴肩井、大杼、肩外俞、膏肓、身柱、阿是穴。

三、手法

1.背部推揉法。

2.肋椎关节整复法。

3.胸椎揉拨法。

4.胸椎颤压法。

5.背部揉搓法。

以上手法,可每日1次。

四、加减

1.症状重者,加上部胸椎整复法。

2.慢性病例,加背部踩压法、胸椎踩压法;减胸椎颤压法。

注意事项

1.术后,应适当休息,避免体力活动和过劳。

2.局部应保暖,并配合毛巾湿热敷,或盐酸普鲁卡因加激素痛点封闭。

3.屡发病例,症状缓解后,应积极进行项背肌功能锻炼和肩关节的各方运动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