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10824800000030

第30章 落枕

落枕,亦称“失枕”“痉挛性斜颈”。乃急性单纯性一侧颈项部肌肉紧张、僵硬、酸胀、疼痛和动转失灵为特征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

病因与病理本病,多与熟睡时的体位和头颈部不协调活动有关。

如睡卧姿势不当,尤其是侧卧时枕头过高、过低,颈椎小关节受力不平衡;或一个体位睡眠过久,使颈部某些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超过肌肉本身的应力,而引起保护性反射痉挛所致。或因头颈部活动不慎和挥鞭样损害,均可造成颈项部肌肉扭伤、痉挛,或颈椎小关节错位、关节滑膜嵌顿,使颈脊神经肌支、副神经受到牵累,而引致疼痛、运动受限。

此外,素体虚弱,过度疲劳,长期低头或伏案工作以及颈肩部暴露当风等,也可为本病的诱因。

如反复落枕,或落枕后治疗休养不当。久之,可继发颈椎病。

症状

1.伤后,一侧颈项部强直、疼痛,头前屈并向患侧倾斜、下颌转向健侧,呈伸直强迫位。头颈转动时,疼痛加重,常需与躯干联动。

2.胸锁乳突肌紧张、痉挛者,头几乎一点也不能转动。斜方肌痉挛、紧张者,头颈尚有40°的旋转范围,但不能前屈。

3.严重者,可伴有头肩、上背、肩胛部和上臂部疼痛, 咳嗽、喷嚏或手臂活动时,疼痛加重,甚至起卧翻身困难。

4.部分病侧,可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慌、气短、恶 心等症状。

体征

1.可见一侧肌肉紧张、僵硬,个别病例患部微肿。

2.患侧胸锁乳突肌或斜方肌上缘、肩胛内上角和肩胛内缘处有明显压痛,有时可触及痛性条索。

3.头颈部各方运动受限,尤以前屈、后伸,或向患侧旋转为甚。

4.颈椎X线平片检查,无异常发现,或有轻微生理曲度改变。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颈椎病、环枢关节半脱位、颈椎结核症,或肩背部筋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一、颈椎结核症本病起病缓慢,好发于青年人。临床表现为颈痛,活动受限,肩及上肢有放射性痛。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较差,多有结核病史,并伴有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颧红,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增速。X线平片显示,颈椎有骨质破坏,椎体压缩,椎间隙变窄和咽后壁脓肿。

二、肩背部筋膜炎本病起病缓慢,临床症状以酸痛、沉重为主。且有散在性压痛点,有时可触到变性筋膜形成的条状结节或捻发感。少数病例,可有反射性上肢痛,但无颈部运动受限。

治疗

一、治则缓解肌肉痉挛,纠正椎间应力的不平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产物的吸收。

二、取穴天柱、风池、肩外俞、肩井、膏肓、天宗、扶突、缺盆、合谷、落枕、阿是穴。

三、手法

1.胸锁乳突肌推揉法。

2.胸锁乳突肌揉拿、提弹法。

3.提肩胛肌揉压、弹拨法。

4.颈椎旋转矫正法。

5.肩部捏拿法。

以上手法,可每日1次。

四、加减

1.斜方肌损伤者,加斜方肌推揉法,斜方肌揉拿、提弹法;减胸锁乳突肌推揉法,胸锁乳突肌揉拿、提弹法。

2.症状重者,加椎旁肌揉拨法,项韧带揉拿、提弹法。

3.病程长者,加卧位颈椎牵动法。

4.年老体弱者,减颈椎旋转矫正法。

注意事项

1.肌痉挛或疼痛严重者,局部可配合毛巾湿热敷。痛点固定者,可行盐酸普鲁卡因加激素局部封闭。

2.调整枕头的高低,改善不良的坐卧姿势和颈部不 适当的习惯活动。

3.颈部应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和再次外伤。

4.屡发病例,应积极进行项背肌功能锻炼,防止复发或颈椎病的发生。方法是:

患者,两手叉腰,缓慢进行头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和环绕运动。其中以前屈、后伸和左右旋转运动为主。但动作务须缓和平稳,不宜急速用力和强行活动。最好是头颈部活动至最大弧度时,在该位置上稍停片刻,使软组织得以充分牵张。通过肌肉静力性收缩,以有效锻炼项背肌的力量。

此法,可在站位或坐位下操作,早晚、工间、长时间低头或伏案工作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