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10824800000024

第24章 按摩手法的施术原则

临症时,为了能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突出治疗重点,合理选用手法,使术者用力小,患者痛苦少,治疗效果好。施术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诊断明确初诊时,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检查,作好病历记录。除一般查体外,必要时,应进行其他特殊检查。根据四诊八纲,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力求术前明确诊断,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对暂不能确诊者,应不予治疗。即使治疗,也应持慎重态度。做到诊断明确,治疗有方。

二、各有所施人有老少,体有强弱,病有缓急,症有虚实,治疗部位有大有小,肌肉有厚有薄。故手法的选择,力量的强弱,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方向的顺逆,均需因人、因病、因部位制宜,各有所施。过之或不及,都会影响治疗效果的。

三、手法补泻手法的操作,应有机地把点、线、面结合起来,即落点、走线、带面。因具体手法无补泻之分,只有运用于临床时,才有补泻之别,故手法的补泻,大体可分为:

从经络循行来说,顺者为补,逆者为泻。从刺激强度来说,轻者为补,重者为泻。从血流方向来说,向心为补,离心为泻。从旋转方向来说,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从操作频率来说,慢者为补,快者为泻。从时间长短来说,长者为补,短者为泻。

对与虚实关系不密切的病症,手法可自上而下,由近及远,由内向外进行。如上肢手法,由肩至腕。颈部手法,由颈至肩。背、腰骶部手法,由肩、背至腰骶。分推法,是由肢体中线,向两侧进行的。

四、辨证施治治疗时,一般对虚症,年老体弱者,可用时间较长,速度较慢的轻手法补之;对实证,年轻体壮者,可用时间较短,速度较快的重手法泻之;对于虚实关系不密切者,可用平补平泻的中等强度手法治之。

在临床中,还可采用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前病后治,后病前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中间痛,取两边,两边痛,取中间等治法。以辨证施治,辨病施治。

五、治病求本临症时,应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把治疗的重点立足于病灶部位。如颈椎病所产生神经、血管症状的病灶在颈部,无论其症状有多少,程度如何,表现部位何在,只需在颈部施以相应手法,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至于其他部位,一般可不施术。又如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腰、臀、腿部,但病灶却在第3腰椎横突部,只需在该部施以手法,症状多可随之缓解。

六、刚柔相济临症时,手法最忌虚飘无力,浅不达里,只能触及体表,不能深及筋骨、脏腑;更忌粗暴蛮力,强拉猛按和硬扳。应以强劲有力而不滞,轻柔和缓而不浮。在施术过程中,或变换手法时,应步骤显明,层次清楚,而富有连贯性。以轻—重—轻(强度),慢—快—慢(频率),小—大—小(弧度)的原则,循序进行。切忌猛起猛停,或用突发性暴力。使之施而不暴,收而不猛,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七、熟练准确施述时,所选的手形,持握部位,操作方向(包括用力方向和手法的移动方向),运动弧度,是否合理准确。如手形、部位合理,方向、弧度准确,操作起来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尤其是对难度较大的快速手法和关节脱位的整复法,就显得更为重要,反之,如手形、部位不合理,方向、弧度不准确,其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八、发收迅妥手法的发力、收力,要迅速稳妥,力到中症。对快速手法和关节脱位的整复法,发力要快,操作要稳,时机要准,应出其不备,趁其无意,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一旦有悟,则法已完毕。若发力迟缓,或患者已有戒备,则必精神紧张,给手法的顺利进行带来困难。同时,收力要及时,力度要适当,中症即止,恰到好处。如收力过早,或力度不够,则未尽其法,达不到治疗目的。若发力过度,或收力过迟,反而矫枉过正,事与愿违,甚至造成新的损害。

九、动作简洁手法应精练简洁,干脆利落,切忌华而不实的繁琐动作,以免画蛇添足。如整复桡骨头半脱位,术者,只需一手拿着其患侧肘部,拇指置于桡骨头部的外侧,另一手拿着腕部,在拇指轻按桡骨头的同时,拿腕部之手,顺势用寸劲使前臂过度旋前,桡尺近侧关节有回位声,则手法成功。患肢功能,可立即恢复正常。此法,只需在患儿无精神准备的1秒钟、2秒钟内完成。如先用不必要的手法,然后,再施此法治疗,这不仅劳而无功,且多因患儿的恐惧,哭闹不休,给治疗带来困难。

十、以巧代力手法应灵活巧妙,用巧劲而不用蛮力;应以巧取胜,而不以力取胜。凡以力取胜者,每每枉费徒劳。如侧卧位腰椎旋转整复法,术者,以一手扶其肩前部,另一手或前臂扶于髂部,在让其腰部向后旋转至最大弧度的同时,两手顺势用寸劲交错一扳,腰部有回位声,则手法成功。此法,巧就巧在患者腰部向后旋转的弧度是否适当,术者两手配合是否协调。如旋转弧度适当,两手配合协调,术者,只需用寸劲交错一扳,则手法成功。此法,真正用力,是两手交错一扳的瞬间,在这以前的动作, 可由患者自行完成。反之,如腰部旋转弧度不适当,或两手配合不协调,即使用力再大,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