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伤科按摩学(中华传统医学丛书)
10824800000001

第1章 按摩的简史

按摩,又称推拿、按跷。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在长期劳动、生活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发展起来的。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机,毒熨,一拨见病之应。”这里的案机、挢引,即指按摩术。《周礼注疏》中,有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用按摩治疗虢太子暴疾尸厥的记载:“使子明炊汤,子仪脉神,子术按摩。”《汉书》艺文志记载有《黄帝岐伯按摩》十卷的篇目,这是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可惜已经失传。

《黄帝内经》是秦汉时期成书的,是一部专门记述和总结我国远古时代祖先医事活动及其经验的典籍。其中,对有关按摩术的产生、内容、作用和发展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记载。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说:“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唐·王冰注:“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按,谓抑按皮肉。跷,谓提举手足。”阴阳应象大论篇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血气形志篇说:“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举痛论篇说:“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由此可见,在秦汉以前,按摩已普遍应用,是治疗骨关节软组织损伤的重要手段。

魏晋隋唐时期,医学科学有了发展,在太医院中设立了按摩科。隋代有按摩博士职务,唐太医院中,不但设有按摩科,而且还把按摩医生,分为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工的等级。按摩博士在按摩师和按摩工的辅助下教授按摩生,开始了有组织的教学工作。这个时期,导引(即自我按摩)作为按摩的一个内容非常盛行。晋代《抱朴子》遐览中提到,有《按摩经导引经十卷》(已佚)。隋代《诸病源候论》中,于每一适应证候项下,都附记“养生方导引法”。唐代《千金要方》有“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囱上及手足心,甚避寒风”的记载。这时期,按摩的治疗范围逐渐扩大。如《唐六典》说“按摩可除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八疾。《外台秘要》说:“如初得伤寒一日,若头痛背强,宜摩之佳。”此时,按摩不但在国内发展很快,而且对国外的影响也很大,先后传入朝鲜、日本、印度。唐朝天宝年间,有位叫康富的人,写了本《按摩手册》,不胫而走,传入法国,译成法文称“马沙适”,已成为今日欧美按摩疗法的基础。

宋金元时期,按摩有了新的发展,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宋·庞安时“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按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运用了按摩法催产。《圣济总录》一书,列有专章介绍按摩和导引,并对每一手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可按可摩,时兼而用,通谓之按摩;按之弗摩,摩子弗按,按止以手,摩或兼以药,曰按曰摩,适所用也。……世之论按摩,不知析而治之,乃合导引而解之。夫不知析而治之,固已疏矣,又合以导引,益见其不思也。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雍蔽者以之发散,抑遏则悍者有所归宿。”元代的医学教育分十三科,按摩就是其中之一。独立专科的设立,为按摩的发展和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明代,按摩有了进一步发展,当时的太医院,不仅设有按摩科,而且按摩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并且不少专著问世。如《小儿推拿经》《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等30余部。其中《小儿按摩经》可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按摩书籍。按摩又称推拿,就是从此时的小儿推拿得名的。

清代,统治阶级认为按摩是用手在患者体表上治病的方法,是医家小道,有失大雅,非奉君之道,在太医院废除了按摩科。但由于其疗效显著,深受群众欢迎,在民间仍有较大的发展,陆续有不少专著问世。其中,著名的有《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小儿推拿直录》《厘正按摩要术》等。此外,在《理瀹骈文》《幼科铁镜》等非按摩著作中,也有关于按摩术的介绍。乾隆年间,由政府编辑的《医宗金鉴》整骨心法要旨中,系统地总结了整复的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对这些手法的适应症与作用,作了详细叙述,并对手法操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因此,按摩手法的临床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入我国,通过教会传入了西方医学,祖国医学遭受摧残,特别是按摩疗法更受到歧视和压制,仅一息尚存于澡堂或理发店中,或挂牌求售于市。这一时期,按摩医学极度衰退,处于家传口授、停滞不前、湮没不彰的地步。加之,知之者,固步自封;不知之者,则妄加抨击。因此,精通者为数极少,很多宝贵的按摩经验已经失传。这对祖国医学遗产,是一个不可弥补的损失。

建国后,濒于毁灭的按摩医学得到了拯救。1956年,在上海创办了一期推拿训练班。1958年,在原训练班的基础上,成立了推拿医士学校,并设立了推拿门诊部。同期,北京中医学研究院也增设了推拿科,发掘整理祖国医学遗产——按摩医学的工作,在全国各地开展,并开始研究按摩的生理作用,探讨其治病机理。这一时期,按摩专著和临床总结报道纷纷问世,在现代医学的骨伤科书籍中也介绍了按摩疗法。

近年来,按摩事业在全国出现了新的面貌,1979~1982年,上海和北京中医学院,成立了针灸、推拿系,全国有条件的中医学院校,也相继开始筹建针灸、按摩专业。陕西、河南、山西、北京等省市,创立了盲人按摩中等专业学校和按摩培训中心。1988年长春大学特教部,增设了按摩专业,进一步促进按摩事业的发展。但是,在某些地方,发展还不够普遍,许多很好的按摩经验、手法,仍流散在民间,缺乏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同时,也存在着后继乏人的局面。

按摩,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医务界的重视,许多国家已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在继承和发掘祖国医学遗产的同时,结合对国外“马沙适”的研究,把我国的按摩医学的内容更为完善和充实,使按摩医学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