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10823400000031

第31章 里仁为美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选择住处,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那怎么能说是聪明智慧呢?”

“故事”

近朱者赤

孔子和弟子们匆匆离开了卫国,向晋国进发。这天,他们来到黄河岸边,等待渡船。傍晚时分,就见成群结队的流民从对岸驶来的船上蜂拥而下,孔子心里一惊:晋国出事了!

子贡拦住难民一问,原来是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简子在中牟(今河南汤阴县)发动叛乱,杀死了窦鸣犊和舜华两位贤人。赵简子的叛军和平叛的军队,四处开战,使晋国陷入一片混乱,百姓们纷纷逃离家园。一向主张“危邦不居,乱邦不入”的孔子,此时面对黄河,长叹道:“好壮丽的黄河啊!可惜我不能渡过了。”

孔子正准备第二天原路返回,赵简子的使臣赶来拜见孔子,请求孔子前往中牟,和赵简子一同治理晋国的朝政。孔子动了心,就想渡过黄河,到晋国发挥自己的才干去。孔子正犹豫,子路站出来说:“老师,你曾说过,绝不与乱臣贼子合作共事呀!”

孔子沉思良久,说:“是的,我是说过这样的话。可是,我还说过,坚硬的东西,再磨也磨不薄,真正洁白的东西,再染也染不黑。”

子路仍不死心,劝道:“滴水穿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只是个时间问题。我想,老师总不能糊涂到以身取不义的地步吧!”

子路的话有些过火,说得孔子很恼火。但是孔子转念一想,子路的劝告不是没有道理,于是打消了去晋国的念头,让子路立即套马到陈国去。

安徒生跟老朋友断交

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1805~1875年)这个丹麦鞋匠的儿子,竟成了作家。使得上流社会的知识分子因嫉妒而打击他。安徒生感到苦恼,便离开丹麦到国外去旅行。在外国结识了不少朋友,德国的奥古斯登堡就是一个。

1848年普鲁士侵入丹麦的国境,这种侵略行为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

四年后,他到德国的法兰克福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像往常一样拥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说:“汉斯,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

安徒生的笑容消失了,皱起了眉毛。

那位朋友连忙说:“公爵本要来迎接您的,只是临时有个重要会议……”

“我不愿意去见他们。”安徒生说得斩钉截铁。

“你们不是老朋友吗?”旁边的人不清楚安徒生为什么生气,难道是因为公爵没来迎接吗?他们正想劝解,只见安徒生说:“奥古斯登堡参加了四年前普鲁士侵略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再去看这个家族的人呢?”安徒生眼里射出愤怒的火光:“这一家人给我们祖国带来了许多灾害,就是在街上碰见他们都要使我感到痛苦,我绝不要再见到他们!”

从此,两位老朋友便断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