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10823400000013

第13章 君子尚德

“原文”

南宫适问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论语·宪问》

“译文”

南宫适向孔子问道:“羿擅长射箭,奡擅长水战,但都不得好死。禹和稷亲自下地种庄稼,他们都得到了天下。”

孔子对这话没有回答。等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道:“这个人可是个君子啊!这个人的确是个崇尚道德的人啊!”

“故事”

以德服人

南宫适是孔子学生中德行很好的一个。一天他请教孔子一个问题,提到后羿。古代传说,当时天上有十个太阳,被后羿用箭射下了九个,只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后羿会法术,有些丹药,吃了能长生不死。奔月的嫦娥,原是他的妻子,因为偷吃了他的丹药,就飞到月宫去了。这是中国古代的神话。南宫适说:“后羿凭他射箭技术和武勇,为了当国君,想称王而最后不得好死,被他的臣子寒浞杀掉了。”南宫适又讲到寒浞的儿子,他力气大得能“荡舟”,即可以把在江海里航行的船,一手抓起来在陆地上拖着走。后来也不得好死,为少康所诛。南宫适举这两个例子,说明想靠自己的武力去征服别人,没有好结果。

另一方面他举出禹王、后稷的例子。后稷是唐尧的农师,对于我国农业的建立,他的功劳最大,他也是周朝的祖先。南宫适说禹和后稷,没有羿、寒浞儿子那么大的雄心和本事,自己规规矩矩去种田,很平凡老实的人,最后都得到了天下。禹是自己得天下,后稷是他的子孙得了天下。南宫适举出两种人:一种人不择手段,即使一时成功,似乎了不起,但最终还是要倒下来;另一种人则是踏踏实实地做他分内的工作,反倒有好的结局。这两种人到底哪一种对?他只提了这个问题。孔子听了以后,并没有答复他,但孔子从他提出的问题和举出的事例,看出他的头脑清晰,观念正确。

孔子当时没有答复南宫适的问题,等南宫适走出去后,孔子就告诉其他同学,南宫适这个人思想这样正确纯正,真是了不起的君子,这才是最高的品德。孔子认为一个人只要重视德行,有好的操行,就是一个可以称道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我实难从命

实验室里烟雾腾腾,瑞典科学家诺贝尔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找来了,说:“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闻名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怎么行呢?你写份自传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么行呢?”诺贝尔的哥哥劝说道,“弟弟,你写自传并不是为你自己,也是为我们家族呀!你写吧。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会增添光彩的!”

诺贝尔还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复劝说,最后,甚至是哀求了:“弟弟,你是怕耽误你的时间吗?如果那样,你就口述,我来记录、整理吧。”

“我实在难以从命。”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什么值得写的!”

原来如此!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该做一点点事而已,为什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呢。因此,他始终不答应。

诺贝尔的哥哥只好叹息着走了,而诺贝尔又埋头搞起实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