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编失眠抑郁病配餐宜忌
10822600000007

第7章 梦与健康的关系如何

唐代诗人杜甫在《梦李白二首》诗中有这样两句:“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说明人在思念至亲好友时,常常在梦境中相见。

人们做梦,往往和自己内心的愿望、想象、思念、忧郁等心理活动有关。自古以来,人们对做梦有各种各样神秘而又带有迷信色彩的解释,如“神仙显灵”、“死人托梦”、“灵魂离体”、“推测未来祸福”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对梦作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学说。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方法对梦进行了科学的探索和解释,梦对健康的影响可以说是有利也有弊。德国神经学家科恩贝尔教授认为,做梦可以锻炼脑的功能。他说,大脑细胞平时的活动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即使是在强烈脑力劳动的时候,活动的脑细胞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脑细胞则处于休眠状态。如果这些休眠状态的脑细胞长期得不到使用,势必自我消退。休眠状态的脑细胞为了自我防止这种衰退现象,就只有借助睡眠时做梦来锻炼自己和演习自己的功能,达到自我完善、不产生衰退的目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遇到难题,苦思冥想怎么也抉择不了时,睡过一觉之后,终于作出了比较恰当的决策。这当中有无梦的不知不觉的影响呢?有人认为梦也可调节人的情绪,有助于次日适应困难的处境,以现实的态度处理问题。梦还能影响人的认识过程,对思维活动有所助益。

对于一般人来说,恶梦报病也并非是坏事。从预告疾病这一点讲,梦也有其积极意义,它能提醒人对疾病的警觉,以便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当然,做梦也正像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一个度,过度会适得其反。虽然做梦也被专家认为可以锻炼脑的功能,但过度做梦对身体及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惊慌、恐怖的梦境常常使人从睡眠中惊醒,醒后梦境往往历历在目,很难使人重新入睡;持续不断的梦境又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正常睡眠时间,次晨起床后会感到昨晚一夜未睡好,以致白天工作时头昏脑胀,耳鸣目眩,无精打采,使一天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总之,如果一个人偶然出现恶梦现象;或虽常常做梦,但梦境不能回忆或记忆并不清晰,翌日起床精力仍充沛,则不必担心这种梦对身体有多大损害。如果经常多梦,梦境又多半是非常清晰的恶梦,早晨醒来后这种恶梦的感受继续存在,以致白天常头痛、头昏、倦怠无力,那么很可能属于病态的多梦,就应该及时查明原因。至于经常做恶梦报病那样的梦,那就更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了,也就更能说明梦与健康的关系是多么密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