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绝妙的发明
10820200000099

第99章 西 装

西装,顾名思义是指来自西方国家的服装,相对于“中式服装”而言。而人们通常说的“西装”,则是在社交等正式场合穿的西式上装或西式套装(两件套或三件套)。

现代的西装形成于19世纪中叶,然而,它的结构却源于北欧南下的日耳曼民族服装。那时,西欧的渔民长年在海中捕鱼,常常穿着专门的“渔民服”——散领、少扣。在捕鱼时,穿这样的服装要比普通服装方便得多。

17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一位名为菲利普的法国贵族外出游玩时看到渔民们的服装,回到巴黎后,立即找来裁缝,让他们制作了跟渔民服相似的服装,即长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尔”和比其略短的“贝斯特”,以及紧身和体的半截裤“克尤罗特”,它们构成现代三件套西服的组成形式和许多穿着习惯。现代西装雏形由此诞生。

后来,英国伦敦一个贵族的马车夫约翰按主人家的规矩,每天也要穿上西装。然而,由于西装的前襟短、后襟长,赶车时,后襟常会被坐皱。为了减少熨烫的麻烦,马车夫就拿起剪刀在后襟上剪开一条线,形成一个衩,这样,坐下去的时候,就不会压皱衣服了。以后,西服后襟开衩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道设计工艺。

而西装的袖口处缝上纽扣则源于普鲁士国王的“改革”。一天,国王在检阅军队的时候,发现士兵们的袖口很脏。一问才知是士兵们在打仗的时候用衣袖擦汗而弄脏的。国王虽明白士兵们的辛苦,可是士兵们的衣袖那么脏,还是让国王耿耿于怀。于是,国王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在袖口处缝上金属纽扣,这样士兵们若还用袖子擦汗,就会感觉不舒服。市民们看到军服带有纽扣的袖口,纷纷称赞它的美观大方,于是,要求裁缝们也在西服袖口处缝上了一排扣子。

后来,设计师们又将西装和英国王室的传统服装结合在一起,为西装上衣配上时尚的背心、裤子,从而成为男士日常服装的正统装束。

从20世纪起,家庭主妇逐渐走出家庭,成为职业女性。这些女性在社会上需要给人一种沉稳干练的印象,而象征潇洒的西装正好可以满足她们的这种需求。因此,女式西装也应运而生。

最早穿西装的中国人是雍正皇帝,并留下了一张西装画像。乾嘉时期,洋装开始出现在中国城市,然而却无人问津。19世纪40年代前后,出国经商、留学的中国人已经换下传统的长袍马褂,穿上“洋装”。19世纪末,中华大地上出现了第一家西服店——东昌西服店。此后,很多裁缝也开始改做洋装。1911年,民国政府将西装列为礼服之一。随后,西装成为新文化的象征,中国的西装业如雨后春笋般得以迅猛发展。

如今,西装已经成为各种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装束,甚至在庄严的外交场合,国家元首的必备服装也是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