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绝妙的发明
10820200000123

第123章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曾经是应用极广的降温、止痛和消炎药物,一度作为医生的杀手锏,与青霉素、安定一起被称为“医药史上的三大经典药物”。最近的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还能预防心肌梗塞和中风。

阿司匹林的诞生

1827年,英国科学家拉罗克斯首先发现柳树中含有一种叫水杨苷的物质。1853年,德国化学家杰尔赫首次合成水杨酸盐类的前身——纯水杨酸,它具有退热止痛的作用,但毒性较大。

1897年,拜尔公司的职员费利克斯·霍夫曼在他的上司——著名犹太化学家阿瑟·艾肯格伦的指导下,从柳树叶的提取物柳醇中第一次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它有很好的止痛和退热功能,且无明显的副作用。1899年,以它为主要成分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名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片的药理

生活中常用的阿司匹林片是一种复方解热镇痛药。其中阿司匹林和非那西丁均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能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恢复体温调节中枢感受神经元的正常反应性而起退热镇痛作用。

阿司匹林片通过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等的合成起镇痛、消炎和抗风湿作用,还能抗血小板凝结。其中的咖啡因为中枢神经兴奋药,能兴奋大脑皮层,提高对外界的感应性,并有收缩脑血管、缓解头痛的效果。

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

美国科学家指出,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患者应根据病情,使用最佳剂量。

对大部分病人来说,包括慢性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75mg/日可有效降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这一剂量也可降低一过性脑缺血患者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

临床实践证明,患者即使服用比标准剂量更高的阿司匹林,疗效也不会进一步提高,但副作用的发生率却大大增加。因此在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时,患者应该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而使毒副作用减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