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统经纶:秦始皇
10790100000018

第18章 荡楚

秦灭六国的第五个战略目标是楚国。

楚是秦兼并山东六国所面临的又一强敌,几代秦王和秦军将士曾多次为此投入大量的兵力,付出过巨大的代价。

春秋时期,楚作为中国南方的大国,物产丰富,兵员众多,曾与晋国长期争霸于中原,在战争中不断兼并邻国土地,是一个领土辽阔、实力雄厚的强国。

战国初年,楚国的疆域在“七雄”之中仍居于首位,辖有今四川省东部、湖北省全部、湖南和安徽两省大部、陕西东南角、河南省南部以及江苏省的淮北中部。楚四周的邻国,东北和秦国接界,北面为韩、郑、宋等国,东和越国接界,南与百越为邻。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战国末年相继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公元前391年前后,楚悼王重用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曾收到富国强兵的效果。

吴起变法失败后,屈、景、昭三家宗室贵族一直把持着楚国的军政大权,致使楚国政治腐败。表现在军事上,是对外战争中的接连失利,丢城丧地。其中,主要是来自秦国的军事进攻。

早在秦惠王时期,秦国为实现富国强兵,同时也为在对外兼并战争中对楚国处于有利的地位,没有采纳张仪首先伐韩的建议,而是采纳了司马错攻取巴蜀的主张。秦在攻取巴蜀后加速了对巴蜀地区的建设,从而使巴蜀成了秦国攻楚的前哨基地。

公元前280年,秦派司马错由蜀攻取楚黔中,楚献汉北及上庸地给秦国。

公元前279年,嬴政派大将白起大举攻楚,攻取鄢、邓、西陵。

公元前278年,秦大将白起攻下楚都鄢郢,焚烧楚先王陵墓夷陵,攻到竟陵、安陆,建立南郡,向南又攻取洞庭五渚、江南。楚迁都于陈。

公元前277年,秦派蜀守张若再度攻取巫郡、黔中郡。

公元前276年,楚收复黔中十五邑,重新建郡抗秦。

总之,秦昭王时期秦将白起在对楚战争中所取得的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使楚国的领土和军事实力均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楚虽然在秦昭王时期屡屡兵败于秦,丢失大片国土,但仍不失为东方的一个大国,依然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在秦国尚未扫平中原地区的韩、赵、魏以及燕国之前,秦国不会发动灭亡楚国的战争,以免韩、赵、魏趁秦军全力攻楚时联合攻秦,使秦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因此,秦王在翦灭六国的时间表上,楚国自然排在韩、赵、魏、燕之后。当秦军于公元前225年灭亡魏国之后,中原地区已尽入秦国之手,攻楚时的后顾之忧已不复存在;况且,秦军自公元前230年灭韩以来,正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气势正盛。因而,当秦军占有魏都大梁之后,秦王政便立即下达了对楚国发起全面进攻的命令,秦灭六国的最后一次战略决战即将展开。

秦王政很重视即将对楚国发起的这场全面战争,为此他召集秦国的著名武将,商讨作战方案,确定担任这场战争的秦军统帅。在军事会议上,秦王政春风得意地环视他座前的各位虎将,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此次对楚作战,需要动用多少物资和人马?”

“最多不过二十万人,便可平定楚国!”

抢先回答的这位年轻将领便是李信。李信是秦将中的少壮派,在不久前追击燕军的作战中,曾以数千铁骑在辽东追逐燕太子丹,立了奇功。此时,他正为自己不久前所取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在秦王心中,他对这位年轻将领也颇为欣赏。秦王政听了李信的豪言壮语,高兴地频频点头。这时,秦王见老将王翦一言不发,对李信的誓言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便尊敬地向王翦问道:“老将军,您看对楚作战需用多少人马?”

“非六十万不可。”王翦不冷不热地回答。

秦王政见王翦竟说需动用六十万大军,禁不住笑着说:“王将军确实有些年老了,何以如此怯敌?李将军果然是气壮勇武,其言甚合寡人之意。”

军事会议至此结束,秦王当即命李信及蒙武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伐楚,届日出发。

王翦见自己的建议不仅没有得到秦王的采纳,反而在众将面前受到奚落,心里不快,便向秦王请求告老还乡。秦王批准王翦的请求,王翦回到家乡——频阳东乡。

公元前225年,李信所统率的秦军进攻楚国的平舆(今河南平舆北),蒙武所统率的秦军进攻楚国的寝(今河南沈丘东南),进军之初,秦军进展顺利,两军在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会师,合兵一处。此时,楚王命名将项燕率大军抵御秦军。

项燕是楚国的名将,下相人,勇而有谋。他见李信、蒙武接连攻下十余座楚国城池,气势正盛,便避免同秦军正面交锋,转向进攻秦国的南郡(即鄢郢),调动秦军。这时,项燕乘秦军兵骄不备,跟踪反击,“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项燕所率的楚军杀入秦军的壁垒,斩杀秦国的七名都尉,秦军大败逃走。

李信的大败使秦王政大为震怒,同时也使他很快便冷静下来,后悔当初没有听取老将王翦之言,把楚国的军事实力估计低了。这时,秦王政为了他的统一大业,不得不厚着脸皮亲自到王翦的家乡请求老将出山,由他来统帅秦军对楚作战。

项燕统率楚军乘胜由东向西挺进,秦王政感到形势紧迫,便乘车急驰,风尘仆仆地来到频阳王翦家中。宾主落座后,秦王政面带愧色地向王翦道歉说:“寡人未采用将军的计谋,李信出师后果使秦军蒙受耻辱。听说楚军正日夜由东向西扑来,老将军虽然身体欠安,怎能弃寡人与秦国而不顾?”

王翦见秦王政屈尊前来,心里早已明白了大半。言谈间又向他赔礼道歉,请他复出,自知难以回绝。只是秦王不久前傲慢无礼,当众羞辱他年老胆怯,这口气实在难以下咽,便说道:“老臣年迈多病,常常胡言乱语,还是请大王另择良将吧。”

秦王政见王翦对往事仍然耿耿于怀,便再次向他赔礼说道:“那件事就让它过去吧,老将军不要再讲下去了。”

王翦见秦王政如此一再地向自己赔礼,诚恳地请自己复出将兵,觉得难以推辞。况且自己为秦王已多年征战沙场,屡建奇功,戎马一生。如今在楚军压境之际,怎能坐视不顾?但是,为完成灭楚的这一艰巨使命,王翦再次郑重地向秦王提出条件,说道:“承蒙大王不弃,一定要老臣出征,非六十万人马不可。”

在一次战役中,交战的一方一次出动六十万大军,这在战国时代是前所未有的事,这也就难怪上次秦王笑话王翦。然而王翦却不是小题大作,他不仅是充分地估计了楚国的军事实力,而且意识到这次军事行动的特殊性,即并非是像当年白起那样攻陷楚都、重创楚军、占有楚国的部分领土,而是要灭亡楚国。完成如此重大的使命,没有六十万大军怎能成功?这时,也只有这时,秦王答应了王翦所提出的条件,说道:“那好,一切都按照老将军的计谋行事。”

王翦与秦王政同车回到咸阳,秦王立即调选六十万部队归王翦调遣指挥,择日出征。出征的那天,秦军旌旗蔽天,士气昂扬,秦王政送王翦至咸阳城外的灞上。辞别时,秦王问王翦:“老将军难免一路辛苦,不知还有什么事要嘱托的?”

“为国效力,这是老臣分内的事。不过,回师后请大王能多赐给些上好的田宅园池。”

秦王政闻听王翦向他请赐田宅园池,便回答说:“老将军只管前行就是了,不用担心,我一定照办。”

王翦说:“为大王将兵作战,有功终不能得到封侯。所以趁着大王以为老臣还有用的时候,臣不得不及时地请示赐给田宅园池。我已经年老了,不能不给子孙留下点产业啊!”

秦王政闻言不禁开心大笑,二人就此作别。

王翦率大军东进,在出关之时,先后五次派出使者,请秦王落实赐给田宅园池一事,王翦麾下的人见老将军为请赐田宅一事竟接连五次派出使者,很不理解,便有人问王翦:“将军如此请求田宅,不是有些太过分了么?”

王翦回答说:“不是像您说的那样,秦王多疑而不信人,今秦王将全国的兵士都交归我指挥,我不向秦王多多请求赐给田宅,说是为子孙留些产业,以此来使秦王对我放心,难道坐视秦王日后对我产生疑心吗?”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大军抵达前线,在李信面前取出秦王交给的兵符,取代李信而获得指挥全部秦军的大权。

楚王闻知王翦率大军前来,下令调动楚国的全部军队,命项燕统帅全军来抵拒秦军。

王翦到达前线后,下令将士们构筑工事,令将士们坚守壁垒,不得出战,有敢违犯军令者,一律斩首。

楚军连日来多次到阵地前沿向秦军挑战,无论楚军士兵们如何辱骂,秦军始终不肯走出壁垒应战,楚军也无可奈何。

王翦与项燕都是当时的名将,秦楚大军的暂时对峙,实际上是二人的一场斗智:王翦的坚壁不出,是因为秦军远道而来,行军疲倦、立足未稳,而不久前又兵败于楚,故坚壁以养精蓄锐,然后以六十万大军的优势伺机而动;项燕的挑战,并非是求胜心切。他深知秦军的作战勇猛、王翦的老谋深算以及秦军数量上的优势。他的急于求战,是趁秦军立足未稳和楚军新近获胜后的士气高涨,自己以暂时的优势取胜。项燕清楚:王翦和他的六十万甲兵,这本身对楚军在心理上便是一种威慑力量,而且将随着相峙时间的延长而加强。当楚军新近获胜后的高涨士气呈现低落时,王翦以他那士气高涨的六十万甲兵迎面扑来,项燕知道这是难以抵挡的。

在王翦与项燕的斗智中,王翦以他的坚壁不出而把握了主动权,并渐渐形成优势。

在两军相峙的日子里,王翦令士卒好生休息,在热天里每日洗浴,用可口饮食来供应士卒,常常到营帐中看望士卒,问寒问暖,与士卒吃同样的饮食,士卒们爱戴自己的统帅,感恩不尽,个个都摩拳擦掌,只等统帅一声令下,为国杀敌。与此同时,王翦一再告诫麾下急于求战的将士,每日要加强军事训练,不可轻敌。

两军相持已久,一日,王翦派人到军营视察,问军中是否在进行训练。使者向王翦回报说:“各军营中正在练习投石、跳跃。”

“士卒可以使用了。”王翦胸有成竹地说。

这时,项燕见王翦一直坚壁不出,急切之中,便下令楚军向东移动,想以此来牵动秦军。然而,项燕这一决策为时已经太晚了,而且给楚军带来了灭顶之灾。

王翦见项燕移师向东,便抓住这一时机,在楚军拔营之际下令秦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全线出击,穷追楚军不舍。秦军的前锋壮士,个个勇猛无比,大破楚军于蕲(今安徽宿县东南)。项燕见楚军主力被歼,知道大势已去,便自杀而死。残余的楚军见统帅已自杀身亡,便四向逃散。秦军乘胜追击,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楚国的大片土地已尽入秦军手中。

公元前223年,王翦率秦军攻入寿春,俘虏楚王负刍。

公元前222年,王翦率秦军平定原属于楚国的江南领土,降服越君,设置会稽郡。

秦军的攻入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以及秦军降服越君、设置会稽郡,标志着秦灭六国的第五个战略目标已经完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