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末唐初那些事儿
10789600000018

第18章 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三征高句丽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北周随国公杨坚篡位,立国为隋,是为隋文帝,改元开皇。同年十二月,高丽王高阳(即平原王高汤)遣使朝贡,杨坚授高阳大将军、辽东郡公,改封高丽王。从这以后,高句丽遣使纳贡不绝。

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原。平原王高汤怕祸事临头,积极练兵积粮,为守拒之策,引起隋文帝的不满,在给平原王高汤的玺书中的语气是相当的不客气,语带威胁说:“朕受天命,爱育率土,委王海隅,宣扬朝化,想使圆首方足,各遂其心。王每次遣使人,岁常朝贡,虽然称藩附,诚节未尽。王既人臣,须同朕德,而乃驱逼靺鞨,固禁契丹。诸藩顿颡,为我臣妾,忿善人之慕义,哪里有毒害之情深乎?太府工人,其数不少,王必须之,自可闻奏。昔年潜行财货,利动小人,私将弩手,逃窜下国。难道只是修理兵器,意欲不臧,恐有外闻,故为盗窃?时命使者,抚尉王籓,本欲问彼人情,教彼政术。王乃坐之空馆,严加防守,使其闭目塞耳,永无闻见。有何阴恶,弗欲人知,禁制官司,畏其访察?又数遣马骑,杀害边人,屡驰奸谋,动作邪说,心在不宾。朕于苍生,悉如赤子,赐王土宇,授王官爵,深恩殊泽,彰著遐迩。王专怀不信,恒自猜疑,常遣使人,密觇消息,纯臣之义,岂若是也?盖当由朕训导不明,王之愆违,一已宽恕,今日以后,必须改革。守藩臣之节,奉朝正之典,自化尔藩,勿忤他国,则长享富贵,实称朕心。彼之一方,虽地狭人少,然普天之下,皆为朕臣。今若黜王,不可虚置,终须更选官属,就彼安抚。王若洒心易行,率由宪章,即是朕之良臣,何劳别遣才彦也?昔帝王作法,仁信为先,有善必赏,有恶必罚,四海之内,具闻朕旨。王若无罪,朕忽加兵,自余藩国,谓朕何也!王必虚心,纳朕此意,慎勿疑惑,更怀异图。往者陈叔宝代在江阴,残害人庶,惊动我烽候,抄掠我边境。朕前后诫敕,经历十年,彼则恃长江之外,聚一隅之众,昏狂骄傲,不从朕言。故命将出师,除彼凶逆,来往不盈旬月,兵骑不过数千,历代逋寇,一朝清荡,遐迩乂安,人神胥悦。闻王叹恨,独致悲伤,黜陟幽明,有司是职,罪王不为陈灭,赏王不为陈存,乐祸好乱,何为尔也?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殷勤晓示,许王自新耳。宜得朕怀,自求多福。”

高汤得书之后,心中惶恐大惧,连忙遣使上表谢罪。不久,高汤就病死了,这一年是开皇十七年(597年)。同年,高汤之子高元即位,是为婴阳王。隋文帝遣使拜高元为上开府仪同三司,袭爵辽东郡公,高丽王。

开皇十八年(598年)二月,高句丽王高元,率领部众一万余入侵隋朝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打退。隋文帝得知后非常愤怒,任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同为行军元帅,统率水陆三十万大军征伐高句丽。汉王杨谅率军从临渝关出塞,正碰上连日大雨,后方粮草运不到,军中缺乏食粮,又遇到了疾疫流行。水军从东莱渡海向平壤城前进,途中也碰上了大风,船只多被吹散沉没。隋军被迫还师,兵士损失十分之八九。虽师出无功,但也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高元也很害怕,派遣使节向朝廷谢罪认错,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子高元”,隋文帝一看高元服软,也就消了气,于是下令罢兵。

隋文帝死后,隋炀帝即位。隋炀帝在位期间,隋朝国力已达极盛之顶点,共有一百九十个郡,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县,八百九十多万户;国土东西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不过,他不是个安分的主儿,自即位以来,大造宫室,修建大运河,四处巡游,搞得大隋是国困民乏。这不,隋炀帝又到东突厥启民可汗这儿来夸示富强来了。发现高句丽使者藏在突厥。想起高句丽屡屡不听教诲,高昌王、突厥可汗都来朝觐见,就你高句丽王不来,摆明是不把我炀帝放在眼里。黄门侍郎裴矩对炀帝说:“高句丽本是西周时箕子的封地,汉、晋时代都是中国的郡县,如今却不称臣,成了一个国家。先帝很长时间就想征伐高句丽,但是由于杨谅无能,以致师出无功。陛下您君临天下,怎能不征伐它,而使文明礼仪之境,成为荒凉野蛮的地方呢?今日启民举国归化中国,可以趁他恐惧时,胁迫高句丽遣使入朝。”一番话说得隋炀帝心头大快,便下诏让高句丽王亲来进贡,否则,将率领启民去巡视高句丽的国土。高句丽王高元虽很害怕,但还是不来,藩礼颇缺。炀帝大怒,于大业七年(611年)二月下诏讨伐高句丽。这封诏书成为大隋帝国灭亡的导火索。

隋炀帝命幽州总管元弘嗣到东莱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们督促工程,工匠、役丁们昼夜站立在水中,自腰以下都生了蛆,死者有十分之三、四。原先,隋炀帝下诏征发天下兵卒,无论远近,俱会于涿郡。又征发江淮以南的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岭南排镩手三万人。令河南、淮南、江南等地制造兵车五万辆送往高阳,以装载衣甲幔幕。征发河南、河北民夫以供军需。征发江、淮以南民夫以及船只运输黎阳和洛口各粮仓米至涿郡,船只首尾相连绵延千余里。载兵甲及攻取之具,往还于道数十万人,拥挤于道,昼夜不停。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由于征发大量人丁运送物资,导致耕稼失时,田地多荒,东北之地斗米数百钱。而官吏贪残,借机鱼肉百姓,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官逼民反,于是始相聚为群盗。

先是邹平王薄拥有部众占据长白山,自称知世郎,宣扬世事已可知。王薄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来劝说百姓,逃役之人大多都去投奔王薄。

紧接着平原刘霸道、漳南窦建德等人相继起事,一时之间群盗蜂起,不可胜数,徒众多者至万余人,攻陷城邑。都尉、鹰扬郎将与郡县互相配合追捕盗贼,随获斩决,但是都没能禁止。

大业八年(612年)正月,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左十二军出镂方、长岑、溟海、盖马、建安、南苏、辽东、玄菟、夫余、朝鲜、沃沮、乐浪等道;右十二军出粘蝉、含资、浑弥、临屯、候城、提奚、蹋顿、肃慎、碣石、东、带方、襄平等道。人马相继不绝于道,总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称二百万,民夫两百多万。日遣一军,相去四十里,连营渐进;四十天才发兵完毕,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相连九百六十里。御营之内有十二卫、三台、九省、九寺,分别隶属内、外、前、后、左、右六军,最后出发,连绵八十里。出师情景,近古未有。

隋军进至辽水西岸,高句丽并据守辽水。隋军架设浮桥而渡,半渡之时高句丽兵大至,隋军中骁勇者皆争先赴水接战,高句丽兵居高而击,隋军死伤甚众。隋右屯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麦铁杖,武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等皆战死。隋军引兵退回西岸,数日后浮桥造成,隋军依次而渡,双方大战于辽水东岸,高句丽大败,战死者以万计。各军乘胜进击包围辽东城,即汉之襄平城。

诸将将向东进军时,隋炀帝告诫说:“今天我们吊民伐罪,非为功名。不许轻军独进,以致失利败亡。凡是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高句丽几次出战不利,于是就闭城固守。隋炀帝命令各军攻城,同时又命令诸将,高句丽人若请降,就安抚接纳,不得纵兵劫掠。高句丽人每每在城将要被攻陷时就诈降,将领们奉隋炀帝旨意,不敢擅作主张,先命人飞马奏报隋炀帝,等到答复回来,城中的防守已调整巩固好了,随即高句丽又开始死守。如此再三,隋炀帝仍是不醒悟。因而城池久攻不下,数十万大军困于城下不得进一步。隋炀帝来到辽东城,观察城池形势,见诸军久攻不下,大怒,责备诸将说:“我今来此,正欲观公等所为,斩公辈尔,公今畏死,莫肯尽力,谓我不能杀公邪。”诸将皆惊惧失色。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江、淮水军,渡海先行,从水路进攻高句丽。距平壤六十里时,与高句丽军相遇,大破高句丽军。来护儿想乘胜进取平壤,副总管周法尚劝阻他,待诸军到达后,一同进攻。来护儿不听,选精锐甲士四万人,直趋城下。高句丽人在罗郭内空寺中设下伏兵,先是出兵与来护儿交战,然后佯败,来护儿率兵追入城内,纵兵俘获抢掠,队伍乱不成伍,这时伏兵大出,来护儿大败,只身逃出,士卒生还不过几千人。

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等九路军从泸河、怀远二镇出发,人马供给一百天的粮,而又担负各种装备,每人负担三石以上重量,使人无法承受。宇文述还下令:“士卒有丢弃粮食的斩首!”于是军士们都在幕帐内挖坑把粮草等物埋起来,队伍才走到半路,粮食已经吃尽了。

高句丽大臣乙支文德见宇文述的士卒面有饥色,想让隋军疲乏。每次与隋军交战立即就退走,宇文述在一天之中,七战七捷。宇文述既恃骤胜,于是率军进攻,东渡萨水(今朝鲜清川江),距平壤城三十里处因山为营。乙支文德派使者来诈降,向宇文述请求说:“假若隋军能退兵,就一定让高元去朝见皇帝所在之地。”宇文述见士卒疲惫,不能再战,而且平壤城险峻坚固,估计很难一下子攻破城池。于是结阵还师,高句丽军队从四面八方包抄攻击,宇文述等且战且退。退至萨水,大军争先渡江,高句丽并从后袭击隋后军,右屯卫将军辛世雄战死。于是诸军俱溃,将士们奔逃。来护儿闻知宇文述等人大败,也率军退回。诸军之中唯有卫文昇一军保全。

当初,九路军渡辽河,共三十万五千人,待回到辽东城时,只有二千七百人了。数以巨万的军资储备器械丧失殆尽。第一次征高句丽失败。

大业九年(613年)四月,隋炀帝的车驾渡过辽水,并遣宇文述和上大将军杨义臣率军进军平壤,是为第二次征高句丽。却在这时,杨玄感于黎阳造反。当时围攻辽东城许久不下,隋炀帝遣人做百余万个土袋,用布袋堆积成一条宽三十步、与城墙同样高的鱼梁道,让士兵们登道攻城。他又命人制作八轮楼车,楼车高于城墙,设置在鱼梁道两旁,打算向下射杀城内的人。这时,杨玄感谋反的公文到了,隋炀帝大为惊恐,夜里二更时分,隋炀帝秘密召集诸将,率军撤退。所有的军资器械、攻城之具堆积如山,营垒、帐幕,都原地不动,遗弃而去。兵部侍郎斛斯政平素与杨玄感友善,闻知杨玄感造反,内不自安,逃奔高句丽。隋军不知为什么撤军,以致人人惊惶恐惧,军队部署已乱,各路兵马分离涣散。高句丽虽有察觉,但是不敢出去,只是在城内击鼓呐喊。到第二天中午时高句丽方面才渐渐地派兵出城,四处远近侦察,仍然怀疑隋军佯退。过了两天,出动几千名士兵在隋军后面追踪,但仍然畏惧隋军人多,不敢逼近,两军常常相隔八九十里。快到辽水时,高句丽人得知隋炀帝车驾已过辽水,才敢逼近隋军后部,当时隋军后部还有几万人,高句丽袭击隋军后部,有几千名隋军老弱士兵被杀死。

隋炀帝遣宇文述、卫文升、来护儿、屈突通等讨伐杨玄感。宇文述等人此时不被隋炀帝掣肘,拼命追赶,在皇天原追上杨玄感。双方大战,杨玄感且战且走,一日三败。后来,杨玄感在董杜原列阵,各路人马二话不说,一窝蜂地向前进攻,杨玄感大败,仅率十余骑逃往上洛。杨玄感到了葭芦戍,身边仅有他弟弟杨积善,自知不能幸免,就对杨积善说:“我不能忍受别人的侮辱,你杀了我吧!”杨积善抽刀将杨玄感杀死,又用刀自杀,但未死,被追兵抓住,将他和杨玄感的首级一并送隋炀帝的行营。隋炀帝将杨玄感的尸首处以车裂之刑,在东都闹市陈尸三天,又将尸首剁碎焚烧。

事后,隋炀帝非常气愤:“杨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可知天下人不能多,人多就会相聚为盗。不尽加诛,无以惩后。”于是用严刑惩治杨玄感的党羽,牵连者达三万余人。凡是接受过赈济粮米的东都百姓都被坑杀在城南。

大业十年(614年)二月,隋炀帝下诏再次征发全国军队,分百路并进。隋炀帝出行到涿郡,一路之上不断有士兵逃亡。隋炀帝屡屡斩杀叛逃的士兵,但逃亡仍然不止。

当时天下已乱,所征发的士兵多失期不至,高句丽也因几次大战而困顿疲惫,来护儿率军与高句丽战于毕奢城(即卑沙城,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大败高句丽,进逼平壤。高句丽王高元恐惧,遣使乞降,并将斛斯政关在囚车里押送而来。隋炀帝大为高兴,遣使召回来护儿。来护儿不肯奉诏,对部下说:“大军三征,未能平定高句丽,这次回去就不能再来了,劳而无功,此乃耻也。如今高句丽已疲惫不堪,不日可胜。俘获高元,凯旋不是很好吗?”长史崔君肃力争奉旨班师,并吓唬众人:“要是违诏必将获罪。”诸将恐惧,都要求返回。来护儿无奈之下,只得班师。

隋炀帝三次亲征高句丽,皆无功而返,只是在第一次征讨高句丽时,攻克高句丽的武厉逻,在那里置辽东郡及通定镇而已。

极其讽刺的是,隋炀帝班师回朝途中,邯郸贼帅杨公卿率部众八千人抢劫车驾后面的第八队,抢走飞黄上厩马四十二匹而去。由此可见,隋炀帝此时威望大跌。隋炀帝返回长安,征召高句丽王高元入朝觐见,高元不来。隋炀帝大怒,准备再次征讨高句丽,但最后未能成行。

后来,魏征评论炀帝用兵高句丽:“内恃富强,外思广地,以骄取怨,以怒兴师。若此而不亡,自古未之闻也。”魏征此言虽属马后放炮,但也不失为千古定论。

不久,隋炀帝再次巡游江都,此时的大隋帝国已是千疮百孔,各地起义不断,大隋平叛大军疲于奔命。而隋炀帝最后也于江都被宇文化及所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