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孙子原来这样说
10789200000049

第49章 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原典”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古句新解”

从前殷商的兴起,在于重用了在夏朝为臣的伊挚,他熟悉并了解夏朝的情况;周朝的兴起,是由于周武王重用了了解商朝情况的吕牙。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能的将帅,能用智慧高超的人充当间谍,就一定能取得极大的成功。这是用兵的关键,整个军队都要依据间谍提供的情报来决定军事行动。

孙子说,在往昔,殷商之所以能得天下,兴建商朝,是因为商汤以伊挚(即伊尹)为相,伊挚曾在夏王朝为夏桀之臣,他了解夏朝的内情,成为商汤的内间,因此能帮助商汤推翻夏王朝;周朝之所以得天下,是因为有吕牙(即姜子牙,又称吕尚,姜太公是他的封爵)曾在殷朝做官,他熟悉殷朝的内情,作为周朝的内间,因此能协助周文王、周武王取代殷商政权,兴建周朝。所以,明君贤将若能派最有才干的人去做间谍,就一定能成功。这是用兵作战之要,全军都依据其情报而决定行动。

使用有才干的或了解敌人内情的间谍,可以胜敌,可以兴邦,可以建功立业。孙子用整整一篇的篇幅来论述用间,可见孙子对用间是非常重视的。

在这个基础上,孙武进一步指出,是否用间,是关系到君主是否对国家、对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仁爱之心的重大原则问题。两军对峙,动辄数年,国家和人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都十分巨大,“日费千金”,如果能使用间谍,及时、准确地掌握敌人的军情,一举击破敌人,甚至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么就不用花费这样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了。如果不用间,不能深入地了解敌情,乃至于从内部进行分化瓦解以克敌制胜,这样就是对国家对人民缺乏责任感,对人民缺乏仁爱之心。可见,在孙子看来,是否用间是一个原则性问题,把它看作是“上智”之事,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看待用间的意义,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刘备取蜀之战,可以说是以“上智为间”取胜的经典之作。其间虽经过一些作战,但最后还是以和平方式占领了城池,从而实现了《隆中对》的第二步战略企图,为下一步的北伐中原创造了条件。

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企图,刘备据有荆州后,下一步的战略目标就是夺取益州。益州牧刘璋是一个懦弱之辈,只求自保,而不求发展。因此,在曹操南下荆州时,曾陆续派阴溥、张肃、张松前往曹操处致意,以示向曹操称臣。赤壁之战后,因张松等劝说,刘璋不再倒向曹操,开始结交刘备,并派法正前往同刘备建立联盟,企图依赖刘备自保。而以张松、法正为代表的巴蜀集团部分成员因不满意刘璋懦弱无能,企图拥戴有作为的领袖,并选中了刘备。因此,他们暗中谋划迎立刘备为益州之主。益州形势开始向有利于刘备的方向发展。

公元211年,曹操派钟繇征讨汉中张鲁,引起刘璋唇亡齿寒的恐惧。张松乘机建议迎请刘备进入益州。刘璋同意,派法正、孟达率4000名兵士,邀请刘备进入益州。巴蜀集团许多人反对引入刘备集团,认为益州只可关闭边境,等待天下太平。刘璋不听,并调黄权外任广汉县令,以排除迎请刘备的阻挠力量。

奉命出使的法正向刘备传达了刘璋的邀请,私下献策乘此机会夺取益州。这个建议得到刘备军师中郎将庞统的支持,庞统认为,从三分天下出发,应该把割据重点从饱受战乱破坏的荆州,转移到条件优越的益州。而刘备担心采用法正这个欺诈的策略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形象,妨碍争取益州大姓的努力。后被法正、庞统说服,决定蒙受欺诈名声而得益州之利。

公元211年10月,刘备决心以荆州为根据地,借受邀请开进益州之便,伺机夺取之。刘备沿江进入益州后,所到之处向他供应各项物品,前后所得赠品之巨以亿计算。刘璋率领步骑兵3万多人北上到达涪县(今四川绵阳)迎接刘备。张松、庞统、法正等为了使刘备“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策划会晤中劫持刘璋,逼其让出益州。刘备认为刚进入别人境内,还没有树立起恩德信任,不宜匆忙下手。为保障刘备北上攻击张鲁,刘璋赠送刘备米20万斛,战马千匹,车千乘,以及缯絮锦帛,并授权刘备指挥益州北部白水关(今四川广元东北)驻军。会晤后,刘备集结各路军队3万多人和大批的车辆、盔甲、兵器、装备物资北上,在白水关以南葭萌(今四川广元西南)驻军,按兵不动,广树恩德,收揽人心,进行夺取益州的准备。

公元212年12月,刘备在葭萌驻军满一年,如果继续按兵不动,将陷入被动。于是派使者对刘璋说,曹操进攻东吴,东吴忧愁危急。孙氏同我本是唇齿,况且乐进同关羽在青泥(水名,在今湖北襄樊西北一带)相持。现在不去救援关羽,乐进一定获胜,而后将侵犯益州,那时的忧患要超过张鲁威胁。接着要求刘璋增拨1万兵力及财物粮草。刘璋同意给4000兵,其余按半数拨给。刘备借此激怒部队,指责刘璋“积帑藏之财而吝于赏功”。张松不知刘备用计,给刘备写信,问其为何丢下益州退兵?此事被其兄发现,向刘璋揭发。刘璋将张松处斩。下令禁止关戍众将把文书送给刘备。刘备大怒,以不通报文书的罪名,召见并斩杀白水军督杨怀、高沛,然后向刘璋发起进攻。

刘璋针对刘备孤军深入,兵不满万,进行依靠掠夺庄稼为生的无后方作战等弱点,企图以多击少,通过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拖垮刘备军。公元213年5月,刘璋从事郑度向其提出坚壁清野的建议,说不如把刘备侧后巴西郡和梓潼县的百姓全部驱赶到涪水以西安置,把仓库粮食、田里庄稼,通通烧光,然后高垒深沟,镇静地进行防御。刘备军前来挑战时,坚守不应战。时间一长,刘备军没有物资供应,不过百天,就会撤退。然后反击,一定可以把刘备俘虏。刘备听说此事,十分担心。法正认为不必,刘璋一定不会采纳。刘璋果然罢免郑度,自称只听说通过抵抗敌人来安定人民,没有听说通过骚扰人民,来躲避敌人的。在刘备的攻势下,涪城众将陆续战败,退保绵竹。绵竹守将李严、费观又投降,刘备军越战越强。6月,刘备围攻刘璋最后一道防线雒城,刘备围困雒城10个月以后,形势越来越有利,遂令法正向刘璋劝降,刘璋见信不答。公元214年4月,雒城顽强抵抗近一年,终被攻陷。

刘备得胜之师,会合诸葛亮、张飞、赵云援军以及新到马超军,合围成都。刘备围困成都数十天,以许诺攻破后允许抢劫府库,激励士气,并派从事中郎简雍进城劝降。当时,城中尚有精兵3万,谷帛能支持一年,吏民表示愿意死战。刘璋深感困守孤城无望,与简雍共乘一辆舆车,开城出降。刘备和平占领成都。

刘备取得益州,也可以说是奉行了“上智为间”的谋略思想。其中的“上智”人物就是益州的张松、法正及孟达。张松、法正、孟达都是久居益州,对刘璋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三人当中以张松的才华最为卓越。由于刘璋的懦弱,张松等欲将益州献给明主。而曹操对其藐视,刘备对其恩遇有加。于是,张松选择了刘备,主动为刘备在刘璋处承担间谍的工作。

首先,张松在出使许昌受到曹操无礼待遇后,得到了刘备的礼遇,成为刘备的间谋。张松还将蜀中地形阔狭,兵器府库,人马众寡,及各要塞道路里程远近等情况一一向刘备陈述,又画地图,标示山川处所,使刘备在战前全部掌握了益州的虚实。

其次,张松回到益州后,又竭力劝刘璋拒绝曹操而接纳刘备。曹操从赤壁败还后,张松不断对刘璋劝说,促使刘璋正式断绝与曹操的往来,而结交刘备。刘璋问谁能出使荆州,张松推荐密友法正、孟达两人。两人到荆州,与刘备一见如故,并定下君臣之分。

再次,在刘备围攻成都时,法正又充分发挥其熟知益州内情的优势条件,给刘璋写信劝降。他从双方兵力的强弱态势,战争物资储备,土地面积及人口数量等客观情况出发,认真客观地分析刘璋所面临的不利形势,并从刘璋的利益出发,促使刘璋主动投降,为刘备和平占领成都作出了贡献。“上智为间”不失为谋敌伐国的良策。

而现今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来说,经济情报和信息情报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成功地发展依赖于正确的经济情报和信息,只有掌握了市场和竞争者的经济、技术情况,才能使企业有正确的经营对策。按照孙子“上智为间”的思想,在经济领域任用具备上等素质的人才作为经济情报员,就能有勇有谋,有胆有识,在艰难复杂的情况下,完成关键性经济技术情报的搜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