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孙子原来这样说
10789200000029

第29章 归师勿遏,穷寇勿迫

“原典”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古句新解”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做正面仰攻;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贪食;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孙子认为:“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意思是说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这一用兵原则,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就是要学会给对方留余地。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可谓是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他的绝缨宴,历来为人津津乐道。

有一次,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由他的宠姬作陪。日暮时分正当饮酒酣畅之际,灯烛被风吹灭了。这时有一个人因垂涎于楚庄王宠姬的美貌,加之饮酒过多,难于自控,便乘烛火熄灭之机,抓住了宠姬的衣袖。宠姬一惊,奋力挣脱,并顺势扯断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

宠姬私下对楚庄王说要查明此事,并严惩此人。楚庄王听后沉思片刻,心想:“赏赐大家喝酒,使他们因喝酒而失礼,这是我的过错,怎么能为女人的贞节辱没将军呢?”于是他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欢。”于是群臣一百多人都扯断了帽子上的系缨。待重新掌灯之后,大家继续热情高涨地饮酒,一直饮到尽欢而散。

过了三年,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个臣子常常冲在前边,带领军队打退了敌人,取得了胜利。庄王感到惊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这样卖力呢?”他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帽子上缨带的人。”可见,正因为楚庄王给臣子留了余地,才换来了下属的忠心耿耿。这就是留有余地的精妙之处。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以其管理方法先进,被商界奉为神明。他也善于给别人留有余地。

后滕清一原是三洋公司的副董事长,慕名而来,投奔到松下的公司,担任厂长。他本想大干一番,不料,由于他的失误,一场大火把工厂烧成废墟,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后滕清一十分惶恐,认为这样一来不光厂长的职位保不住,还很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这辈子就完了。他知道松下是不会姑息部下的过错的,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会发火。但这一次让后滕清一感到惊奇的是松下连问也不问,只在他的报告后批示了四个字:“好好干吧。”

松下的做法深深地打动了后滕清一的心。心怀愧疚的他,对松下更加忠心效命,并发奋加倍工作来回报松下,他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远远大过了那个工厂的损失。松下给下属留了余地,也给自己留下了更快发展的道路。

同样的,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我们为了能够战胜对手获取利益,会充分利用自己固有的优势,集中力量把对手击溃。但是在对手没有丝毫还击之力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给对方留一条生存之路。也许这种在他人处于不利的情况下不落井下石的友善行为,在将来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现在的企业越来越多,同行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唯有击败对手才能取得胜利。但击败并不等于击垮,给竞争对手留有生存的空间,适可而止,才是最终的赢家。中国有句古语:“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话辩证地说明了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凡是冤家,有利益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一致的一面,不能因为是对立面而排除一致的方面,也不能因一致而否定对立。正确做法是,在同行之间不妨保持竞争态势,同时又要有最大限度的宽容。唯有如此,一种和谐相处的局面才会得以长久地维持。我们看到,在许多发达国家里,处于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的销售网点之间,相互照顾、相互提携,已成为一种新的理念。这种新理念的表现是:不同商家的竞争与合作同时出现。

近几年很流行“蓝海战略”这个说法,“蓝海战略”的基本主张是,真正有效的竞争不是战争性的即激烈的、正面硬拼而造成的“红海”,而是非战争性的(没有竞争对手的蓝海),不战,才是蓝海的基本旨意。从红海转向蓝海,首先是一种竞争思维和商业世界观的转换,即在商业竞争中告别以战争为原型的“零和游戏”和“价值毁灭”,走向“非零和游戏”和“价值创新”,从战争性的竞争走向和平性的竞争。

在蓝海战略思维看来,商业竞争不是没有裁判者或者只能由赢家担当裁判者的争斗。商业竞争的裁判者不是别人,而是作战者一直忽略的顾客,而其裁判的标准是“客户价值”。一个没有明确客户价值主张的企业,就像一个没有规则意识的竞争者,迟早要被驱逐出商业的竞技场。要想在这个竞技场上竞争并且胜利,唯一的办法就是,从专注资源的争夺转向专注自身能力的提高,从专注于对手转向专注于顾客这个永恒的裁判,悉心探询顾客隐秘的需求,并顺应这种需求,持续地寻找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解决方案。

很多人一旦陷身于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另一方面为了利益,因此一旦得理,便不饶人。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获得满足,但战败的对方失去了面子和利益,他当然要讨回来。聪明的人,做人不会只进不退,关键时候,宁肯后退一步,给对方留些余地。

本篇主要论述了在作战过程中如何根据特殊的情况,辩证分析利弊得失,灵活变换战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集中体现了孙子随机应变、灵活机动的作战指挥思想。孙子认为,将帅应该根据五种不同的地理条件实施灵活的指挥,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即“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强调将帅要精通各种机变的方法,方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才算是真正懂得和掌握了用兵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