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好工作 不折腾
10789100000007

第7章 依靠跳槽来提升自己是“胡折腾”

职场竞争激烈,要想仅仅凭借跳槽来提升自己无异于痴人说梦。跳槽不仅不会让自己得到提升,相反还要付出很多牺牲。要想使自身得以提升,不妨在一个稳定的平台上好好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胡折腾的悲剧。

找一个稳定的平台

好好发展是聪明人的做法

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依附于一个稳定的平台,离开这个平台的依托,必然在职场中遭遇挫折。与其频繁跳槽,不如稳定一下,好好发展自己,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才不会胡折腾。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随着社会的发展,跳槽已经成为一件司空见惯的事。现今的职场,很多人把跳槽当作一种提升自己的手段,这部分人的跳槽原因往往是觉得这份工作不适合、不喜欢,或者觉得这份工作的发展空间不大,做下去没有多大的动力。更有甚者,那就是对工作产生了抑郁、烦躁的心理,因此他们选择了离开,想通过跳槽来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平台。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当他们离职以后,通过一段时间的求职发现自己看重的一些岗位往往到最后就没有音讯了,叫自己去上班的岗位又是跟以前的差不多,这样的话不是违背了自己当初跳槽的意愿了吗?这时候,他们的心态就会越来越焦急,对当初自己想要从事的方向也已经开始动摇了,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行,面对人才市场五花八门的岗位让他们觉得比起求职前更加困惑了。

在现在的工作中,不如意都十有八九,很多人虽然跳槽了,但是还发现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于是又充满失望。很多职场新人,刚刚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本来对工作环境就不满意,又一时半会没有什么发展,所以更不满意工作。跳槽到新的单位后,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新的工作又怕不适合自己,因此而停滞不前,心中充满苦恼。

而另外在职场上打拼多年的“老兵们”渐渐开始有所顾虑:“这份工作我要一直做下去吗?是不是该换个环境?”在你的潜意识里,你是不是也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也许是出于生活的压力,也许是出于个人发展的需要,多年来你一直安安分分在同一个地方耗着。而今,当一切都有所好转的时候,被禁锢了好久的心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正是被表面原因吸引,所以一些人在进行职业定位时就容易“迷路”。前惠普中国总裁和全球副总裁孙振耀就表示过:“我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对于工作所带来的苦恼,孙振耀说:“你不快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就这样,很多人在职场中迷失了方向,对现实感到不满意,但是对未来呢,又觉得很迷茫,不知道何去何从。

小梁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在一家外企工作两年后,不甘心做一名小职员的他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了一家创业期的民营企业,并被委以重任,做了人事主管。经过四五年的打拼,公司壮大起来,小梁也升为公司副总,令他郁闷的是另一位副总是老板的亲戚,常常排挤他,职业发展也遇到瓶颈。小梁想离开这个单位,可又舍不得这几年打拼的成绩。最近,著名职业经理人李开复辞职的事炒得沸沸扬扬,小梁又开始动心了,金融危机正在渐渐远去,何不动手自己创业?可家里人反对他离开这家公司,毕竟企业现在发展良好,工资待遇也不错。到底是离开还是坚守呢?小梁陷入矛盾中。

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要向哪里去,这是致命的失误,好像一个要跑马拉松的运动员,却不知道终点在哪里。所以,当前金融危机,日子不好过,最紧迫的事情并不是急着转行或者跳槽,而是耐心地想一想关于方向的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也不妨请教专业人士。

当我们遇到职业困惑时,千万不可一时冲动就跳槽,不然就难免胡折腾一番,最后的结果还让自己失望万分。这时候,首先我们应该为自己做一个定位,先了解一下自己到底适合去什么工作岗位,适合怎么样的工作平台。为自己定位的目地就是为了能让自己在离职后有保证的快速进入自己理想的新岗位,而不去浪费自己的时间,也避免造成给自己和家庭带来压力。同时,在定位的时候也要对自己理想中的岗位去进行一个了解,自己喜欢毕竟只是自己的主观臆断,并不是你喜欢这个职位,你就能胜任。当然,我们对这个岗位行业进行了解,也是为了能更好地确定这个岗位是自己喜欢的,自己能胜任的。而在进入新工作以后,那我们又怎么在这个岗位上好好发展呢?如果没有计划地去发展、去充电的话,那么可能这个发展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这个时候规划则显得尤为重要。有一个平台,但向上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却不能合理地去利用,那么这个职业生涯也是一个失败的生涯。我们应当在规划好以后再去进行发展,那样才能事半功倍。

跳来跳去可能会越跳越糟没有方向感,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地盲目跳槽,但是境况却每况愈下,让自己大失所望。在职场中,最可怕的就是越跳越糟。

在职场中,跳糟司空见惯,有的人越跳越高,越跳越好;有的人则越跳越远,越跳越糟。为什么?因为前者是对自己的充实和提高,而后者却往往是因为盲目和冲动。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因为跳槽而获得了更高更好的发展,但是越跳越糟的人则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即使对目前的工作不太满意,也不要随意跳槽,不要让自己越跳越糟糕。

职场大概有三种人,他们会越跳越糟。

第一种:盲目“奔着高薪跳”。

很多职业人一听到薪水很高,就不顾一切地选择跳槽,也不考虑自己是否能够胜任得了,是否有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要知道高薪背后一定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要不是特别辛苦就是对岗位的职责要求很高。

第二种:盲目“奔着高职跳”。

职位晋升是很多职场人的梦想。然而,很多公司的挂着高职位的虚名,例如总经理、总监,实际上权利很小,职责管理范围还不如其他公司等级较低的职位。还有的岗位干脆就是“寡头职业”,在公司里是边缘职位或即将被分离出去。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一心想追求所谓的高职位,一旦梦想成空,后果是极其危险的。

第三种:盲目“奔着名企跳”。

很多人觉得公司越大越好,越知名越有挑战。许多大的跨国公司或是500强企业,虽然名声在外,但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并不是很顺利,在中国的效益并不好,未来几年肯定会进行战略上的调整,有些业务可能面临被“砍掉”的境遇,若不小心跳进这样的“机会”,一两年就将面临裁员的风险,对跳槽者而言就不是发展机会。

成熟的职场人,跳槽时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根据走专业和管理两种不同的发展路线,选择不同的职场机会,不要盲目地频繁跳槽。

跳槽后平步青云的大有人在,得不偿失、后悔不迭的也比比皆是。前者跳槽是对职业生涯的进一步追求和充实,越跳越高,高的并不仅仅是薪水和职位。任何工作都会有压力,也都会有自己的保鲜期,盲目跳槽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美静毕业于一所不错的大学,毕业之后找工作也是一帆风顺,顺利地进入了一家知名银行,薪水也不错,在很多人眼里,美静该知足了。可是工作干了一年多,她却一肚子牢骚。首先,工作的内容非常单调;第二,工作环境不好。

美静觉得自己才来一年多,也谈不上什么资源积累,跳槽也没有什么牵挂。美静心里这么想,所以铁定跳槽。很快,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她来到一家企业咨询公司做是市场推广工作。谁料干了还不到一个月,在一次组织聚会的问题上,美静就和一个主管她的直接上司发生了冲突。冲突完毕,美静立马辞职,把老板气得差点晕过去。就这样美静在四年之内换了六次工作,其间还有不少时间在寻找工作的路上奔波。因此,工作四年多,美静的银行积蓄从来没有超过四位数。而与她一同参加工作的同学、朋友,有好几位都买房购车了。美静到这时才明白随便跳槽的害处。

这还不算,如果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频繁跳槽,即使再去应聘,很多公司也不敢用你。因为频繁地跳槽会被人认为没有忠诚度,毕竟现在的人才市场流动非常大,企业不愿意看到一个人刚来到公司不久就走人不干了。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很多专家都提醒职场人不要频繁地跳槽,跳来跳去很可能越跳越糟,越跳越远。

跳槽是极具风险的。当你来到一家单位,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过程,即使你很有经验,前三个月也要用来适应、磨合。新单位、新的上下级关系、与不同部门打交道、同部门同级的相处都需要你重新调整适应。而新的工作内容,哪怕和你原来的工作内容一样,还是有一个上手的过程。新环境的适应需要时间,而达到旧环境的那种和谐更需要时间,这也是很多人跳槽后有强烈挫败感的原因。所以,如果不是工作满意度非常低,千万记住:别着急跳槽。

踏实做好当前的工作,不管它会不会成为你的终身职业,但它一定会是你跳槽时找到更好工作的基础。

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面临跳槽的诱惑与选择,但是,是否真的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呢?除了选择跳槽外,事实上个人价值升值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能排除个人发展有多种方式,但是如果你没有“门道”,或者一心追求稳定的话,按敬业、合作、进取的理念做好每件事情是最佳策略。因为企业不像政府,企业有自己的市场竞争目标和业务发展目标,只要员工的努力有利于公司目标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能得到体现。只要对所做事业还很热爱,只要梦想还藏在心间,就不会迷失在“围城”中。

想依靠跳槽来解决问题,往往只是一种空想很多人想用跳槽来解决问题,或者使自己得到提升,但是这被证明只是一种空想。跳槽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自己作出改变,否则只是胡折腾。

关于跳槽,很多人的原因不尽相同,有的人是因为要追求高薪高职,有的人是因为与自己的职业理想有冲突,并不适合自己。有的则是因为压力太大,无法承受或者是已经感到厌倦了。还有的则是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而导致跳槽。

似乎总是这样,当我们面临困境的时候,我们就用跳槽作为一种手段来解决,仿佛跳槽真是包治百病,药到病除。但是最后真的如此吗?曾经的问题真的不再出现了吗?要知道,跳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些想要通过跳槽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实际上是很幼稚的。

不少人总是抱怨上司吹毛求疵,伤害自己的自尊心,自己觉得很受气。但是我们曾否冷静地找找自身原因呢?扪心自问,是否尽了全力去把事情做到最好呢?上司总要比下属考虑更多的方面,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压力,如果换位思考,可能会收获不同的感受。

工作内容重复是职场人普遍的感受,但是,毫无激情却不一定。同样的职位,工作内容的差别当然不大,工作虽然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我们的心态却是可以调节的。为什么有的人每天工作干劲十足,而自己却总是无精打采呢?所以,不是工作的问题,关键还是自己的心态不正确。

另外一些人抱怨自己的工资太低了,老板很抠门。但是,你做得到理直气壮地拿这笔钱吗?你所创造的价值超过所得吗?高薪应建立在更大贡献和更强能力的基础上。因此,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多多充电,同时,平日里学习同事和上司身上的优点,以积累职业竞争力。

跳槽通常是为了逃避那些躲不开、解决不了的问题,然而,在这儿不能解决,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在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实际上并没有你说的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好,这就像是围城。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还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正想去解决时,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时,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其实只是“你觉得”而已。

秦明是一个平面设计师,工作五年,但是已经换了三家公司,如今她又遇到了困惑。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她忽然发现,当初的朋友现在有人月薪上万,有人成为职业经理人,个个春风得意的样子。而自己的事业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阶段,月薪不到四千。她已经具有五年多的工作经验,历经三个东家。前两份工作都是在做了两年以后离开的,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于是选择离开。现在是第三份,一年多以来,能力得到上司的充分肯定,与同事也相处得不错。可是职位和薪水都不见升,看不见好的机会,也开始厌倦了。她现在又想跳槽了,她痛苦地觉得自己一直努力走啊走,满以为可以走得更远,却发现一次次转回起点!秦明感到了对自己的无能为力。

跳槽的人认为改变意味着新的开始,但它首先意味的是“放弃”,放弃那些在原有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获得的东西,诸如“天时”、“地利”、“人和”、“视野”等等。如果新的选择必须以放弃已有重要资源为前提的话,那么,你一定要考虑一下:对我的大目标而言,这种割舍是否值得?何况,任何人的工作过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而新的环境也会有新的问题。所以,选择之前应该分析一下“付出回报之比”。

频繁的跳槽在年轻人中出现较多,有一项调查显示,大学毕业在最初工作的一到三年间,跳槽率达到了70%。有专家分析认为:这些人大多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这些年轻人自我意识很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以“我”而不是“我们”造句,一旦出现问题,总是把问题归咎于他人,涉及企业,就可能将怨言全倒在公司、公司同事和上司身上,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当然,不排除不良公司的恶劣行径迫使优秀员工离职的可能性,但多数情况,问题还是可以在原企业解决的。譬如,认为同事不好相处的你,曾否自问,“我待人处世的方式为大家所接受吗?我是否算个可爱的人?”

跳槽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同样的问题会很快出现在新的公司,比如人际关系的处理,无论身在何处都需修炼此项“技能”。因此,遇到事情,与其迁怒他人,不如先行自责。

中国惠普前孙振耀说: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我见过不少三十多岁,换过四五份工作的人,而他每次都要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竞争,这种日子好过吗?

其实,跳槽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当每一个月领到微薄工资的时候,压住心里的浮躁,想象一条加薪规则。我们选择加薪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我们可以立即从现在的公司跳到另外一家,这样我们的工资可能比现在高200-500元,当我们跳到第五年的时候,可能工资会增加到2000-4000元之间,但是还会继续停留在底层的岗位。第二种方式:继续呆在现在的职位上,积攒重要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为自己建立庞大而有效的人际关系网络……五年之后的你可能会从月工资1500元到年薪十万元以上,职位可能会升任为公司的主管甚至是部门总监,还有可能创建属于自己的事业空间。

很多人以为跳槽就能解决问题,但是这往往是错误的。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想的是“我想做什么”;作为成熟的人来说,应该更多考虑“我能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得以有效解决。

与其跳槽,不如提升与积累跳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跳槽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与其跳槽,不如努力工作,设法提升自己的能力,积累获得成功的资本。

跳槽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很多人因为频繁地跳槽而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使自己最后得不偿失。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因为频繁地跳槽而葬送自己职业前程的人大有人在。很多大学生刚参加工作,因为好高骛远,总想着一下子就要找到好工作,赚大钱。由于对现状很不满意,于是选择了频繁地跳槽来使自己获得转机,转机没有出现,自己的境况却越来越糟。

一位较资深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将员工的频繁跳槽行为很形象地比喻为“职业自杀”,并且把三年内两次以上跳槽称为“爆炸式自杀”。一般来说,五年内三次跳槽基本上属于“职业自杀”,最终会使自身面临“职业枯竭”。

王小姐目前就职于一家报社,虽然年龄不大,但是王小姐在大学毕业后短短的两年内,已经有过三次工作变动,而且从行业、职位上看都无关联。每到一家新公司,王小姐开始还觉得豪情万丈,但是工作过一段时间就觉得不满意,甚至觉得还没有以前的公司好。就这样,因为每次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时间都不长,王小姐这几年的工作能力实际并没有得到多少提升。尽管做了这么多的尝试,王小姐还是觉得自己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两年的工作经历并没有让她得到提升,过于频繁的工作更换使她没有得到相关的能力提升。

像王小姐这样的年轻人其实不少,虽然跳槽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次工作的时间都不长久。因此,即使有了一定的工作经历,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升。很多人刚开始工作时,常常会和别人攀比薪金、环境、发展空间,而这些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看自己能否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自己能否适应社会。大学生刚毕业容易茫然,产生失落感,应该保持平和心态,攒足后劲,多积累、多学习,为自己多打造几个“卖点”,走稳走好第一步。

人的职业成长都是有规律的,通常情况下,在一个职位上工作达三到四年,才能很好地掌握本职位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包括知识和经验的必要积累、技能的提高,才能熟悉本行业及其本企业的业务流程。还有一项调查显示,那些在公司里薪水最高的往是工作十年左右的,其次是五年左右,最低的也有两三年的工作时间。因此,员工频繁跳槽非常不利于其自身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职业技能的提升,这种工作的不连续性,会致使频繁跳槽的员工丧失很多职业机会。

不少人把跳槽当作提升自己的手段,但是跳槽太过频繁,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相关知识和经验必然得不到提高,所以,要想提升自己,跳槽并不管用,只有好好工作,把握时机,才能让自己一步步迈向成功。

方先生去年还是一家公司的普通员工,但是现在他已经是这家公司的高级主管。去年的时候,公司原来的一个地区经理和总经理闹翻了,一气之下便跳槽离开了,没想到另外几个高级主管也随之出走,一时间公司陷入了跳槽风波的怪圈中。方先生看见这种情况并没有跟风,而是摆平心态,继续努力做自己原来的工作。由于方先生工作一贯非常努力,而且自身也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于是方先生在与公司沟通一番后,顺利地争取到了主管的位置。

有些人跳槽是盲目的,因为对自己缺乏清晰的定位,没有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正确的规划,以至工作几年后自己的职业发展仍旧停滞不前。而另外一些人虽然对自己有一个具体的定位,也做过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坚持不下来,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态。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很多人面对他人的成功,或者高薪诱惑,于是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急于求成。

我们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永远也站不稳一个山头。我们面对的现实是残酷的,也许工作中有诸多的不满意,但是我们也要坚持,努力在工作中去学习,去积累。如果我们一不顺心就跳槽,工作能力的积累就失去了连续性,对自己的伤害将是很大的。

在职场中,周围的许多东西我们都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环境,这样才能在工作中锻炼自己,提高技能,实现自我价值。想想那些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有一种执着精神,坚持不懈地完成一项工作,做一份工作很长时间。有人说,在职场上,千万别做频繁跳槽、经常换工作的傻事,因为这样做直接后果是到哪个单位你都是新手、都是新人,你的能力永远也不会得到提高,你永远只能混在公司的最底层。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也是一种能力,跳槽并不可取。“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说的是,要有耐心坐得十年的冷板凳,才能下笔如有神,写出没有一句空话的好文章。在职场中打拼,要想有成就、有发展,一定要学会坚持和忍耐,不要做频繁跳槽的“跳蚤”,那样你会越跳越无力,越跳越没有价值。

跳槽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很多人觉得自己的能力肯定能胜任那个职位,就义无反顾地去了,结果铩羽而归。一次次的“跳槽”,一次次的寻觅,我们已经很熟悉了自己的水平到底是什么样的,很习惯了在这样的水平下继续我们的寻觅之路。虽然作出了尝试,作出了选择,但是我们自己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有时候,当你静下心来,好好工作的时候,机会就会随之降临,那将是另外一种风景。

混职场小心“安乐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是否在职场中无精打采,安于现状,对工作失去了激情,学习动力也没有以往那么强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小心你在职场被安乐死!

惰性是人类天生的弱点,我们总愿意安于现状,不到迫不得已谁也不愿意去改变自己已有的生活。若一个人久久沉迷于这种无变化、安逸的生活,就往往忽略了周遭环境的变化,当危机到来时就像那只在加热锅里的青蛙一样,只能坐以待毙。

很多人都听说过“青蛙效应”。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他们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蹿了出去。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后来热度难忍想逃时,却失去逃生能力而被活活烫死。科学家经过分析认为,这只青蛙第一次之所以能“逃离险境”,是因为它受到了沸水的剧烈刺激,于是便使出全部的力量跳了出来,第二次由于没有明显感觉到刺激,因此,这只青蛙便失去了警惕,没有了危机意识,它觉得这一温度正适合,然而当它感觉到危机时,已经没有能力从水里逃出来了。

青蛙虽然是低等动物,但是我们人在面对同样的情况时不一定会做得更好。人们总是迷恋于安逸舒适的环境,对周围环境的改变却看不见,逐渐地,我们的神经便开始麻木,直到危机降临在我们身上,我们已经无力抵抗,只能坐以待毙了。

其实在职场中何尝不是如此?在职场中,很多人不知不觉间就对工作失去了热情,从来不会主动要求做事,即使做了也用敷衍和应付的态度,以前那些精益求精的态度早已消失得没有踪影。生活和工作都在重复,我们也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为什么同样的人,一些人工作了很多年依然碌碌无为,而另一些人却生活和事业都很成功?败就败在我们不求上进,安于现状。曾经有人对职业人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安于现状。而且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容易进入“安乐死”。调查显示,25岁以下的人群中,35%的人对工作提不起热情,其次是25-35岁的人群,年龄大一点的,反倒能积极对待工作。年轻人总觉得自己学历高、年龄不大,对工作不上心,能混则混。稍微大一点的职场人就明显不同,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很强的危机意识,总会在工作中注意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在工作中也是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那么你怎么能够提升自己,又怎么能够在职场中有所成就?难道跳槽就能解决问题,问题显然没有这么简单。说不定你还没有意识到,突然有那么一天,你就被公司无情地踢出去了。

小孙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大型企业做文职工作。初入职场,小孙兢兢业业,对工作也特别有激情,觉得自己还有好多东西需要学习。领导每次分配什么任务,他也总是提前完成,并且能向领导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领导非常喜欢他的为人,对他的工作也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开始,小孙还觉得非常开心,毕竟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况且自己跟领导和同事的关系也不错,可渐渐地,他有些不喜欢这样的工作了,每天都没什么激情,整天跟个闲人似的,没事就在网上玩游戏、聊天。

带着这样的心态,小孙在工作中越来越懒惰,以前人们眼中的那个勤快的小伙子一下子消失了,工作总是拖拖拉拉,工作质量也并不怎么好。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公司被迫裁员,小孙第一个就被裁了。小孙既惊讶又无奈,只好再找别的工作。

小孙这种情况就是明显的职场“安乐死”,职场中的安乐死现象越来越多,非常不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的人刚开始一份工作的时候热情高涨,但是过一段时间就对工作听之任之。老板在的时候,就装作一副努力工作的样子,等到老板一走又继续沉浸在网络的娱乐中,看电影、聊天、逛论坛……老板对这样的员工内心是十分讨厌的,工作的状态不是装出来的,你工作做得怎么样,老板心里最清楚。

出现职场“安乐死”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企业文化或薪酬体制不合理,时间久了,员工的激情自然被消磨殆尽了;有的是因为自身缺乏职业规划,得过且过。有的人喜欢得过且过,却也是乐在其中,但是要想在职场中获得成功,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时刻注意提升自己是必不可少的。

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一个企业需要有危机意识,一个职场人也同样要保持危机意识。职场中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热式的,如果管理者与员工对环境之变化没有疼痛的感觉,最后就会像青蛙一样,被烫死、淘汰了仍不知道。一个人不能因为现在安逸的环境而对未来掉以轻心,在职场中一定要以饱满的精神去工作,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你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客户或是上级主管也愿意把业务交给你做,这样你就会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对于那些不求上进,牢骚满腹的人,大家都不愿意合作,久而久之,他就会慢慢被淘汰。

每天淘汰自己,寻求进步不折腾活到老,学到老,整个社会都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职场竞争激烈,如果不努力学习,自身的能力就不会得到提升,即使跳槽也是白搭。每天淘汰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样就会更容易成功。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和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曾经有人说过,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获取知识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学习能力,形成自身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至高无上的任务。在某种意义上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社会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稍不留意就会被淘汰。很多人也感觉到了职场中的压力,拼命地提升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上班族,即使结束了一天劳累的工作,在地铁里还要捧着一本书去充电,谁不去学习,谁就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谁就会落后。职场中有些人,不去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是去抱怨公司、老板对自己的不够重视。实际上,问题就出在你自己身上,你不养成学习的习惯,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老板怎么会青睐你呢?有很多人一气之下就选择了跳槽,但是跳槽并不会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只有努力地工作,不断地学习才能让自己得到提升。

有这样一个笑话:在一个漆黑的晚上,鼠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外觅食,在一家人的厨房内,它们发现饭桌上有很多美食,鼠宝贝很兴奋,心里想着终于可以饱餐一顿了。

正当鼠妈妈和鼠宝贝准备大吃一顿的时候,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裂的声音,那是一头大花猫的叫声。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鼠妈妈非常镇定,它模仿了几声狗叫,大花猫听见狗叫声,以为狗来了,于是狼狈地逃跑了。

大花猫走后,鼠妈妈对孩子语重心长地说:“我早就对你说过,多学一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此救了你们一命。”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很多人在我们看上去已经非常成功了,但是他们仍然非常注重学习。

李嘉诚是亚洲首富、世界十大富豪之一,拥有属于自己的巨大的工商业王国。有位记者曾问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说:“依靠知识。”有位外商也曾经问过李嘉诚:“李先生,您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是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这就是李嘉诚成功的奥秘:不断地学习,每天提升自己。

李嘉诚勤于自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读书。青年时打工期间,他坚持“抢学”,创业期间坚持“抢学”,经营自己的“商业王国”期间,仍孜孜不倦地学习。李嘉诚晚睡前是他铁定的看书时间,他喜欢看人物传记,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他都很佩服,都心存景仰。李嘉诚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但是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学英语。李嘉诚早年专门聘请一位私人教师每天早晨7点30分上课,上完课再去上班,天天如此。其实早在办塑料厂时就订阅了英文塑料杂志,既学英文,又了解世界最新的塑料行业动态。苦读英文使李嘉诚与其他早期从内地来香港发展的企业家有所区别。当年,懂英文的华人在香港社会是“稀有动物”。懂得英文,使李嘉诚可以直接飞往英美,参加各种展销会,谈生意可直接与外籍投资顾问、银行的高层打交道。如今,李嘉诚已年逾古稀,仍爱书如命,坚持不断地读书学习。

西点军校前校长。L。米尔斯曾说:“每个人所受教育的精华部分,就是他自己教给自己的东西。”学校里获取的教育仅仅是一个开端,其价值主要在于训练思维并使其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但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一旦工作之后,就停止了学习的脚步,于是过一段时间遇到职业瓶颈之后就很困惑。一个人不注重学习,就会孤陋寡闻,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当今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在科技高度发达、竞争十分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发现自己原有的知识很快变得过时和陈旧,接着发现这直接影响到就业和生存。学习还怕跟不上,不学习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不即使地淘汰自己,使自己更上一层楼,自己将会远远被时代所抛弃,令你将来后悔莫及。

无论你是“职场菜鸟”,还是已在职场江湖打拼多年的高手,都不要忘记这个职场准则:每天淘汰你自己。这是每位职场人士时时应告诫自己的一句话——假如你不淘汰自己,可能就会被别人淘汰,这是职场进化手册中的“终极进化论”。

职场菜鸟常感叹:“我是一只小小鸟,想飞也总是飞不高。”职场中是要讲究实力的,你没有实力你就永远也成不了翱翔天空的大雁,在公司里,与其抱怨,不如反省自己,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没有知识,能力当然也就无从谈起,能力是自己所学的知识、工作经验、人生的阅历和长者的传授相结合的,能力的培养是和真正不断学习密不可分的,只有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开拓一片自己的天地。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提升自己,虽然尝试了多种方法,却仍然卡在职业瓶颈上。实际上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就能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如果你是一位销售人员,但是因为沟通能力不强而业绩不突出,那么你就每天“逼”自己多跟客户交流,为客户介绍产品,为客户提供服务;如果你是一位管理人员,但是自己缺乏领导的艺术,那你就每天主动学习一点关于管理方面的书籍或课程;如果你是一位营销人员,但是当众演讲又是你最发怵的事情,那你就每天“逼”自己练习讲话……当你每天淘汰自己,一步步解决了工作中的困难,你自然会感觉到自己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职业人,不论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学习的脚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把工作视为学习的殿堂。你的知识对于所服务的公司而言是很有价值的宝库,所以你要好好自我监督,别让自己的技能落在时代的后头。

当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一定非要脱离现在的工作。如果你热爱自己的工作,随时都可以在身边发现值得学习的东西,那是最有用的、最适合你职业的学习内容。

每天淘汰你自己,努力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苦恼万分的问题,在每天一点点的进步下会逐渐松动瓦解。只要不断超越自己,你终有一天会跃上人生更高一层的阶梯。

职场中升职加薪需要忍耐力在职场中,要想升职加薪,获得提升,必须要有一定的忍耐力。谁也不能一步登天,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要摒弃浮躁。没有忍耐力,成功将会离你越来越远。

近年来,因为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很多人职业心态不稳定,盲目和困惑几乎困扰着每一个职业人,越是如此,频繁的跳槽现象就越是严重,心态浮躁、盲目和徘徊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在职场中,要生存和发展以至取得成功,就必须有很强的忍耐力。当自己忍耐下来,就会踏实地工作,减少折腾,最后获得成功。耶稣说,理性而忍耐的人,能得着大地。大凡在职场江湖上混出点样的人,大都有一个优点——能忍。

在工作中,很多人缺乏忍耐力,频繁地跳槽,甚至转到自己完全陌生的行业里,就这样,不停地跳槽,不断地从新兵做起,永远也的得不到多大的发展。工作单调、枯燥、辛苦、劳累本来就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很多人却无法坚持下来,于是在职场中失败了。如果能坚持和忍耐下来,经验积累越来越厚,成了公司业务上挑大梁的人物,薪水和职位自然就会上升。

还有一些人,因为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缺乏忍耐力,从而致使工作很不顺心,于是选择了跳槽来解决问题,这类人不在少数。许多人在面对领导的批评时,心中不爽,于是开始发飙,最后闹得自己和对方都很尴尬。即使换了一份工作,但是面对陌生的人际关系,或许更不容易处理。因此,提升自己的忍耐力是很重要的。忍耐是执着、谋略、意志、修炼、信心,是一种成熟人性的自我完善。

有一个故事:某上司脾气暴躁,经常对其中的两个手下大呼小叫,轻则讥讽,重则责骂。时间一长,两人都萌生了去意。在一次激烈冲突后,一人愤而辞职,拍拍屁股走人,给上司丢下一大堆没干完的活儿。另一人则按兵不动,一边积极协助上司处理手头的烂摊子,一边暗暗寻找下家。过了一段时间,愤而辞职者找到了新公司,按兵不动者也联系到合适的下家。

故事并没有结束,没想到,新公司人事部给原公司打电话做背景调查,此前上司对愤而辞职者本来就一肚子火,自然没什么好话,这份新工作竟然泡了汤。按兵不动者因为离开前把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然后把握机会向上司委婉提出辞职。上司挽留未果,只好送了些祝福的话外加一个装满奖金的信封,友好握手告别。

忍耐与冲动的对比十分明显地看出来了。培根说,冲动,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有时候,“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过去的就会过去,千万不要让自己得不偿失。

有人说,忍得了就呆着,忍不了就走吧!这其实是一种消极态度。很多职业人工作了好几年了,因为薪水和职位却一直没有提高,于是轻易地选择了放弃,但是后果却得不偿失,让自己后悔莫及。比如,一个在公司底层职位做了两年的人,他有可能再做一年就能升职了。如果他随意跳到别家公司继续从底层做起,那他之前的忍耐和辛苦就付诸东流,等待他的可能是更长的时间成本。因此,忍耐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范明在一家公司已经工作六年,本来能力和实力都已经很强,但是在公司一直没什么发展。范明非常郁闷。去年,公司的一个主抓营销的副总离职,本来论能力和资格,他都在销售主管之上,是首要的人选,但是老总考虑再三,还是提升了销售主管。范明心里非常生气,想跳槽离开,但是平静之后,他去了一家职业咨询公司,咨询师告诉他:忍耐下来,什么牢骚都不要发,静观一段时间,也许就会有好的机遇出现。果然,老总也平衡公司内的关系,但是见范明一句怨言也没有,更是觉得必须对他有个交代,于是,不久,便派范明去了营销最好的长三角分部,职位是副总兼分部经理。

在职场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要摸爬滚打好几年才能有所成就。职场中面临的压力不可避免,但是很多人因为没有忍耐和坚持而使自己失去了机遇。只要自己觉得还有一点机会,就应该好好工作,学会忍耐和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混得越来越好。

忍耐对那些刚毕业参加工作的的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社会上的机会和选择太多,跳槽已经越来越普遍和简单。但是在职业生涯的初期,锻炼自身的忍耐力是很有必要的。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足够的肥料,完全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开始被人关注,这就是蘑菇的真实写照。很多职场新人也面临“蘑菇期”的困惑。不受领导重用,工作以打杂为主,满腔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舞台。不要随便跳槽,也不要愤怒,我们要见识和了解更多,努力地工作,不断地提升自己,这样才会被人发现和重视,而提升就是需要更多的坚持和忍耐的!

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是经历过坚持和忍耐的!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说过一句话:太多的创业者都是死于黎明前黑暗!在职场中一定要学会忍耐和坚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