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防病祛病避风港
10788800000089

第89章 预防分晩后遗症——产妇自然分娩好

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剖腹(宫)产作为解决难产、母婴并发症的一种特殊的、辅助性的手段还是可行的。但是近几十年来这一应急的、特殊情况下采取的手段却成了普遍性的、替代自然分娩的医疗手段。现代人越来越不信任大自然,并以反大自然为荣,从而破坏了上百万年人类形成自然分娩的秩序性和神圣性。统计资料表明,上海地区剖宫产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过1%,1997年年底竟飚升至45%,到了2002年,个别病区甚至达到100%剖宫产。

不少人认为剖腹产手术比经产道的自然分娩要好,可免去阵痛,是生孩子的捷径,因没有受产道挤压,生下的孩子长得更聪明健康。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际情况是:

1.剖腹(宫)产儿不够健全。因为省略了产道挤压这最后一个环节。根据自然的安排,母亲孕期全身变化为胎儿在宫内发育提供了天然条件,一朝分娩时刻来到,宫缩、产道、胎儿便互相协调动作。自然分娩产儿胸部经产道受压,使肺泡液排除,出生后使呼吸道畅通,落地后可哇哇啼哭(从生理健康角度看,不哭一声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肺泡很快扩张,建立良好呼吸功能。剖宫产则绕过了这道非常重要的工序。

2.自然分娩时,婴儿经宫缩挤压与产道正常碰撞,中枢神经系统受到良好刺激,头部血液充沛畅通,可促使大脑发育。剖宫产胎儿的头部血液则较少,长大以后,痴、傻、呆的比例高。

3.自然分娩的婴儿,经产道多次挤压的考验和锤炼,在日后生长发展过程中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相反,剖宫产婴儿呼吸较困难,体内免疫因子含量明显低于自然分娩产儿。因此,剖宫产婴儿抵抗力差,出生之初便使用抗生素。医学界把这症状称为“剖宫产儿综合征”。

4.经产道分娩的儿童比剖宫产的儿童长得高。婴儿的头部几经产道狭窄挤压、锻造,对胎儿出生后的体力和智力成长(包括心理体验)都有一定促进作用。剖宫产婴儿在日后学习中多有困难。因为出生时省去了母亲产道挤压这道神圣工序。这是一次元(原)经历,即人生道路上的太初经历或洗礼,为迎接日后人生的种种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5.剖腹产孕妇死亡比例高。剖腹产毕竟是一种腹部手术,出血量要比自然分娩者多1~3倍,产后恢复也较慢,此外还有其他一系列后遗症。据瑞典统计显示,剖宫产术致使孕妇死亡比例比自然分娩导致死亡率高出12倍。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剖腹产上升的世界性倾向,提出了以保护、支持自然分娩为中心的“母爱分娩行动”,呼吁不要在分娩过程中过多地用现代技术手段去加以干涉——因为剖腹产的子宫粘连、下腹疼痛、贫血、精力不济和宫外孕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的妇女。

若发现骨盆狭窄、胎位异常等危及母婴生命的情况,这时才求助于剖腹产手术。这才是人道主义化的技术。剖腹产只是一种应急措施,恰如奶粉和代乳品也是一种应急措施,但并不能代替母乳喂养。

上百万年来,大自然造就了人类生存、生殖、繁衍的本能,使得女子的身体结构有利于分娩,如骨盆宽大等。怀孕后,孕妇体内还能分泌出一种“松弛素”,使骨盆关节松软,以增加盆腔容量。人类的分娩像野生动物一样,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母、婴都具有这种本能与默契配合的能力。《产科心法》指出:“足月而临盆,瓜熟而蒂落,本无惊恐之忧。”说的就是顺应自然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