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枭双雄:刘邦
10788200000006

第6章 隐身芒砀

且说当初刘邦举首四望,心里想着哪里会是自己的栖身之处呢?因而自然地想起秦始皇几年前东巡时说过的一句话。这位千古少有的始皇帝,虽说是聪明一世,晚年却又做出了不少糊涂一时的蠢事。他听信“望气者”所说的“东南有天子气”,便把这句话挂在自己的嘴边上,四出宣扬,并且以东游楚地来镇压、制伏这股天子气。就客观效果而言,这岂不是替被推翻的六国旧贵族宣扬帝国的江山不稳么?怎能不算是秦始皇所做的一件蠢事呢?可以证明这一点的是,刘邦在走出沼泽地后,于迷茫之中受秦皇帝“东南有天子气”这句话的启发,举目遥望南面那云雾缭绕的芒山、砀山,心想:面前莫非就是为自己提供的有天子气的栖身之处吧?于是便毫不犹豫地带领十余人向芒山、砀山走去。

芒、砀两山在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南,芒山县是沛县西南方的邻县,芒山在北,砀山在南,其间相距仅8里。芒砀两山是苏北丘陵的东缘,海拔并不太高,但位于低洼的沛丰沼泽地的南沿,其相对高度亦足以称为这一地区小有名气的山陵,况且山间有古树密林,杂草丛生,于“山泽岩石之间”,不乏有匿身之处,可供辗转栖身。

刘邦进入芒、砀山后,大有绝处逢生之感。匿身于山岩间的风霜雨露之苦,对于出身农家的刘邦和跟随他的十几余名青壮年来说,也算不得什么。虽然要东躲西藏,但大家在一起共患此难,倒也是过得无拘无束,整日好不快活。刘邦约束跟随自己的十余名弟兄,不可侵犯附近百姓,干那些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勾当。这样一来,十余人的吃饭问题也是令刘邦伤脑筋的事,真不知他们都是怎样充饥度日的,史书也根本没有留下有关这方面的记载。

不过,我们从刘邦的一桩奇缘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芒砀山是芒山和砀山的合称,两山相连,当时的海拔高度在一千二百米左右,山上有虎狼出没。有一些猎户住在山脚和半山腰上,人数不多,通常十余里之内不见人烟。

一天下午四五点钟左右,太阳尚未落山,林中的光线已显得黯淡。刘邦离开众人,一个人在山林中举步而行。刘邦学过几天功夫,又有宝剑在手,倒也不惧野兽。他穿行了一会儿,来到一条小溪旁。顺着小溪前行,他想或许会找到一户人家的。他捧起溪水洗了脸,然后靠在一块巨大的青石上歇息。

这时,忽听身后传来霍霍的风声,刘邦预感不妙,正欲拔剑,一只虎爪已搭上他的肩头。回头一看,竟是一只白额大虎,他差点吓得晕过去。

我命休矣!他想。动弹不得的他,根本不敢拔剑。

奇怪的是,老虎像是跟他戏耍,并无伤他之意。它用鼻子嗅他的脸,似乎还有几分亲热。刘邦正惊异间,只听一个女子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孽畜,走一边去,不可伤害将军性命。”

刘邦顺着声音望去,见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子笑吟吟地站在几步开外。

她很漂亮,这不言而喻。容貌秀丽,身材袅娜不像是山野之人,皮肤很白,又穿一件白色的绕襟深衣,越发显得冰清玉洁。

刘邦傻了眼,他可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女人。他的老婆吕雉够漂亮了,却也没法同跟前这位姑娘相比。

刘邦倒身下拜,口称救命恩人。那女子慌忙上前扶起,一面说:“将军不必行如此大礼。小女子姓袁名姣,居此山已有数年,这只虎曾是家母的坐骑,去年家母仙逝,它就随了我。刚才吓着将军了,真是万分抱歉。”

袁姣一口一个将军,刘邦听着很受用。他何曾是什么将军,一介亭长而已。

刘邦说:“在下……”

“你叫刘邦对不对?”袁姣笑着打断他,“你排行第三,所以又叫刘季。”

刘邦大奇:“我与姑娘素昧平生,姑娘怎么会知道我的姓名?”

“我知道的不止这些呢。”袁姣说。她转过话题,手指着白云缭绕的山顶,又道:“寒舍就在那儿,将军同小女子到了寒舍,自当细细奉告。”

刘邦说:“此去恐有不便。”有些事,他已经预先想到了,心里巴望着,嘴上却客气。

袁姣一笑:“有什么不便的?将军是正人君子,想必不会对小女子有所非礼。”

“那当然。姑娘是我的救命恩人。”刘邦一味奉承。

袁姣沿一条羊肠小道拾阶而上,刘邦跟在她身后,渐渐感到吃力。袁姣身轻如燕,登山如履平地,刘邦却爬得气喘吁吁,袁姣不时停下来等他。刘邦不禁暗自惭愧:七尺男儿竟不如一个红颜女子。

到了山顶,果然看见几间茅屋,篱边墙下盛开着野花。门前一溪流水,屋上半抹斜阳,如此幽景,刘邦顿觉神清气爽。刘邦正欲进屋,却见那只白额大虎从屋后转了出来,又吓得他倒退两步。

袁姣说道:“将军不必害怕,它是来欢迎你的。”

刘邦走进室内,但见布衾纱帷,竹椅板凳,甚是雅静。看情形,这茅屋只有袁姣一人居住,有那老虎相伴,倒也安全。只是她孤身一人住在这山峰之上,不免令人生疑。

莫非她是个仙女?刘邦想。

刘邦这么想着,用眼去看袁姣,越看越觉得她像个仙女,行动举止,分外飘逸。这位仙女请刘邦坐下,从墙上取下弓箭,出门去了。不多时,她回来了,手上拎着野兔和山鸡,还有一壶酒。

刘邦问:“这附近渺无人家,你在何处买的酒?”

袁姣说:“将军有所不知。离此地不远,有一个小小的村落,都是打猎谋生的人家。寻常用品,那里都有,买东西很方便的。”

晚餐是野味下酒。刘邦转了大半天,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他向来是不顾吃相的,纵有美女在前,也顾不了许多,兔肉鸡肉,只管往嘴里塞。大嚼了一回,才抬起头来,问及袁姣的身世。袁姣沉吟片刻,讲了一段故事。她原籍冀州,先父曾在秦廷担任御史大夫。一日,秦始皇大宴群臣,兼及命妇。男席设在偏殿,女席设在后宫。酒过三巡,秦始皇忽然转入后宫,与各位大臣的夫人共饮,局面尴尬。袁姣的母亲袁夫人姿色出众,引起了秦始皇的注意。秦始皇要她陪饮,她无法推辞;听说她善于舞剑,又让她当众舞了一回。嬴政看得眼花缭乱,看得欲火升腾。宴罢,他命袁夫人暂缓出宫。

接下来,这位不可一世的皇帝要同臣下的妻子睡觉。袁夫人柳眉倒竖,却不便给他当面难堪。她借口更衣,悄悄地飞身上屋,逃回家中。

她把宫中被逼的事告诉了丈夫。夫妇二人商议,认为秦帝决不会善罢甘休,他看上的女人,无论如何要弄到手,袁夫人与其留在咸阳招祸,不如远走他乡。于是,她携带年龄尚幼的袁姣来到芒砀山中。她有武功在身,不怕野兽,也不怕别人欺负。

三个月后,她得到凶信:丈夫被秦帝杀害了。

其后的十余年,母女二人就住在山顶上。袁夫人把剑术传给女儿,期望她有朝一日能为父亲报仇,为母亲雪耻。当然,她一个女子,刺杀秦帝的可能性甚小。有神算之称的袁夫人料定有个叫刘邦的人将到山中避祸,此人正好是秦帝的克星。去年秋天,袁夫人染疾在身,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嘱咐女儿,一定要善待刘邦,必要时,做他的小妾也行。

袁姣讲完这段话,一张粉脸已臊得通红。

刘邦则听得心花怒放。他到山中避祸,有人管吃管住不说,还自动送上来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看来他的确不同凡响:关于他来历的传说竟已远播到京都咸阳。

窗外月光如水。刘邦忽然有了抒情的兴致,拉了袁姣的手往外走,袁姣由着他。她已是他的人了。

月光下的山峰一片银亮,万籁俱寂,连野兽都入眠了。远处隐约传来山中溪流的声音,再远处,是山下的那片沼泽地。芒砀山一带,雨水奇多,今夜却是个大晴天,一轮皓月静静地挂在天幕上。

刘邦有理由想:这是上苍专门为我安排的。他是龙种嘛。

这样,刘邦在芒砀山就有了一个安定的落脚点。而平日他则与弟兄们一同打猎习武,等待复出的时机。

刘邦在西距沛县县城200百华里左右的丰西泽中亭将所押送的百余名刑徒释放,自己也随即逃亡的消息很快便传到沛县。私自释放所押送的全部刑徒,这事非同小可。若不是在秦帝国即将灭亡的前夕,这事非追究法办不可。然而,当时的天下动荡不安,各级地方官员也都是自身难保。如果上报朝廷,按秦法且别说是沛令,就是泗水郡郡守也要负有不同程度的连带责任,将受到刑事或行政处分的惩罚,因而从县令到郡守都故意装作不知,没有把此事上报朝廷。又因刘太公已与刘邦分家另过,没被株连,而吕雉则被抓入狱中。秦律本来严酷,再加上吕雉手中无财,在狱中受尽凌辱。有一狱吏,见吕雉尚有姿色,起了歹意,寻机凋戏。一次,此吏欲施无理,恰被另一狱吏任敖碰到。

任敖,沛县人,为狱中吏多年,平时和刘邦十分要好。这次见吕雉被捕入狱,便留心照顾,以防不测。

这天,他刚迈进狱门,就听见了狱吏的调笑声,吕雉的哭泣声。顿时激起了他的侠义心肠,一脚将门踢开,抡起拳头,照直朝狱吏打去。此吏猝不及防,连中数拳,被打得鼻青脸肿。两人正打得不可开交,被别吏捉住,送往县廷。县令升堂问案,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狱吏说任敖无端生事,徇私打人;任敖说他谓“调戏妇女,理应该打。当时,功曹萧何在侧,知为吕雉引起,本就有心护着刘家,遂对县令说:“狱吏知法犯法,应该重罚;任敖出自侠义之心,行为虽鲁莽,但尚可原谅。”县令觉得此断有理,遂判狱吏竹杖四十,解职还乡;责令任敖下不可再犯,仍回狱守职。数日之后,萧何在县令面前为吕雉开脱,说她本为一介女流,在家不闻外事。刘邦之过,罪不在其妻,如将吕雉长期关在狱中,也不是办法,不如宽释,也好乘机寻找刘邦。县令见上边不究,便做个顺水人情,放吕雉回了家。

吕雉在家呆了几天,她昼思夜想,坐立不安,在家里怎么也呆不住了。于是,吕雉把年幼的儿女安顿在外婆家中,自己毅然地离开家门,踏上了寻夫的行程。

离开家门之后,一个从未只身外出的农家少妇,在杳无音讯的情况下四处寻夫,要经受多少辛苦和艰险的磨难?好在她天性“为人刚毅”,在丈夫畏罪逃亡、下落不明的情况下,为着寻夫,她已经不知道天底下竟会有什么可以阻拦住她前行的艰难险阻;如果寻不到丈夫,自己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思?在这种意念的支配之下,吕雉没有了任何畏惧!她逢人问路,首先来到丰西泽中亭。再四下打听,又来到了芒砀山。芒山与砀山蜿蜒方圆数十里,山高林密,杂草丛生,终日不见人影,到哪里去找丈夫?就这样,也不知吕雉究竟在山中辗转了几日,但最终还是找到了丈夫。

夫妻二人相见于山岩之间,吕雉两眼直视从山岩上走下来的壮年男子,只见刘邦满面胡须,颧骨高突,两只比往常更加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把脸庞显得更加削瘦。刘邦瞧着妻子那副两目直视的呆傻神态,又见她那被山风吹乱了的鬓发,树枝划破了的衣袖,特别是眼角上出现的皱纹,痛感妻子怎么竟会变成这副模样。二人面面相视,一时间相对无语。最终还是刘邦首先开口:“娥妁(吕雉字娥女句),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吕雉说:“夫君所住的地方,常有云气缭绕,顺着云气就找到了。”

刘邦又问:“此话当真?”

吕雉笑道:“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了?”

刘邦高兴得大拍脑门:看来我的确不同于普通人。

他向吕雉讲述了山中的遭遇。提到袁姣时,他偷偷察看吕雉的脸色。吕雉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显得高兴,她对刘邦说:“只要你日后真能富贵,娶个三妻四妾也不在话下!”

不多时,袁姣打猎归来。两个女人相见,倒也亲热。两人同是出生于大家门第,举止谈吐,自非寻常村妇可比。吃饭时,她们争着往对方碗里夹菜;夜里睡觉,又把刘邦推来推去,推进对方的怀抱。这场面使刘邦暗自感慨,他想:我只不过是个农夫的儿子,却在这儿锦衣玉食,被佳人双双环绕,这难道不是上苍的特殊照顾吗?

刘邦越来越相信自己是个龙种。这点很重要:他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奋斗目标。

刘邦的匿身之所并非是吕雉的久留之地,她只在这里留宿一夜,便告辞离开。时隔不久,吕雉又来到山岩,为丈夫送来寒衣,为大家带来一些食品。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吕雉曾多次来芒砀山探望丈夫。

吕雉经常往来沛县与芒山、砀山之间,这事怎能瞒得住家乡的人。时间一久,家乡的人知道了刘邦没有远走,就在西南方的芒山、砀山。

吕雉对来到家中询问刘邦下落的萧何、曹参说了实话,萧、曹请吕雉向刘邦捎话,让他多加保重自己。

对有关刘邦的奇闻最感兴趣的是沛县中的青年子弟,他们聚在一起,议论着前往归附,有的人竟想借此在天下动荡时混个前程。

刘邦匿身于芒山、砀山后不久,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病死于沙丘,继位的秦二世倒行逆施,不到一年的工夫便把天下弄得民怨沸腾。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反秦义旗时,刘邦在芒砀山同所聚集的徒众早已不是当初的十余人了。